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7-06-11王芳
王芳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做题的速度,成绩的高低。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由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认真、严格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计算能力 口算训练 计算习惯
学生的计算能力,往往取决于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灵活的计算能力应从低年级抓起。然而,低年级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那么,怎样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根据自己多年的低段数学教学实践,特提出几点看法:
一、认真抓好基础计算
只要是计算,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就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准、算不快。因此,一定要抓好“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的教学。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內的加减法”时,让学生多练习;多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加减法计算才会准确、快速,才能为今后多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九九乘法口诀”时,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只有做到了这点,学生乘除法的计算才会准确、快速,才能为今后多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抓好口算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1.理解算理,夯实基础。加减法的口算基础是20以内的加减法和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因为其它加减法的计算步骤都要涉及这些计算。比如,一年级第一学期就以10以内的加减法为训练突破口。虽然许多学生在幼儿园就能借助手指、小棒等物体计算出10以内的加减法,可是学生却并不理解3+2=5的意思,往往脱离具体的实物后,计算的速度也就降低了。又如45-28的计算,就可以分解为15-8和30-20这两个步骤,使计算简便简单。所以学生掌握好了20以内的加减法,就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同样的道理,表内乘除法和整十数、整百数乘除法也是乘除法的基础。对于这些基础内容,要求课堂上要通过直观演示和学具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切实理解算理,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逐步达到脱离实物也能快速口答出结果的程度。
2.保证时间,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要经常利用上课前的3-5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且让训练的内容与本节课新课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我就很好地利用口算卡片,在每节课前做几道口算。在做的过程中,让全班学生比速度快、比正确率高、比书写规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让学生觉得每天的口算练习枯燥乏味。虽然这样比较费时间,但只要长期坚持,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口算练习方式。(1)接力口算。每组发一张接力口算题,每人只做一道,做好了传给下一位。题目相同,用时最少并且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获胜。这种方法要求每一位同学都有较高的口算能力,不仅能促使学生课下更认真地练习口算,而且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2)抢答口算。教师在讲台上快速移动口算卡片,学生进行抢答。这种练习方式要求学生计算快速、准确,注意力要集中,可以训练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口算方式灵活多样,能调动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的积极性,学生对口算产生了兴趣,训练效果才能提高。
三、抓好计算习惯培养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要想提高计算能力,就得加强计算习惯的养成。
1.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审清数字和符号,观察它们之间的特点和内在联系;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性,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判断能否简算,然后才动手解题。动手计算前对题进行一番深思熟虑后,对运算的顺序、方法和能否简算就会胸有成竹,计算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2.认真书写的习惯。很多时候,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错误并不是因为知识没有掌握,而是因为书写不规范。教学中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规范是很有必要的。如把“6”写成“0”,把“7”写成“1”,把“3”写成“5”等,都会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同时要求学生仔细对照,抄完后要与原题目中的数字与符号对照,做到一字不差,做到万无一失。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做到了这些,学生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3.积极验算的习惯。验算教学虽然在低年级教学中出现得较少,但在计算教学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没有检查验算的习惯,就不容易发现问题,难以做到计算正确。可是,常出现计算错误的学生,偏偏就没有验算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虽花费了时间,但保证了计算的正确性,正确是计算的准则。
四、针对错题,下足功夫
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尽可能减少错误。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算理不明、思维定势等因素,使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或出错。例如,退位减,前一数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消极的思维定势具有习惯性、成见性、想当然等特性,会严重干扰和抑制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因人、因题的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要集中进行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或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如同习武一样,得天天练习拳脚,几天不练就会退步。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没有捷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做到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孩子们的计算能力肯定能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