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办学模式的创新问题分析

2017-06-11邢朝云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

邢朝云

摘 要:随着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其办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而民办高校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应该加强对完善民办高校办学模式创新问题的研究。本文围绕不稳定的投入模式、频受质疑的目标模式、非专业的管理模式、“短、平、快”的培养模式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分析了目前民办高校存在的办学模式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从而实现民办高校良好、稳定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民办高校 投入模式 目标模式

引言

民办高校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因此,具有竞争力差、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不利于民办高校的持续发展。而办学模式对民办学校的发展又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实现民办高校的良好发展,相关研究学者从多元化的投入模式、宽容的目标模式、专业化的管理模式等角度出发,全方位的分析创新民办高校办学模式的有效途径,通过目前民办高校办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出解决措施。[1]

一、民办高校办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1.不稳定的投入模式

不稳定的投入模式是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存在的办学模式问题,主要体现在办学资金不足以及资金来源单一等,而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投入模式的不稳定。民办高校办学资本主要依赖于民间资金来源,后期依靠学费的流入来维持学校发展,而这些资金来源,如学费、银行贷款等都具有来源不稳定的特点。首先,高等教育办学具有收益大、预算受约束小的特点,同时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由于民间资金来源的有限性,资金持有者在民办学校中的资金投入会逐渐缩减;其次,学杂费是民办高校维持运营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不稳定性较强,随着高校之间的竞争力逐渐增强,高校生源极不稳定,不利于资金的稳定投入。[2]

2.频受质疑的目标模式

民办高校在运营过程中通常会受到较多的质疑,民办高校是经过培训班等非学历教育一直发展为学历教育,而学历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对民办高校的性质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营利”和“合理回报”两者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我国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通常避免营利的现象,而由于营利与合法回报两者之间界限不明确,导致社会上一些人士会对民办高校的办学目标产生质疑。另外,由于资本具有逐利性,导致政府管理者会认为民办高校的合法回报办学目标是令人质疑的。以上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办学校的良好发展。

3.非专业的管理模式

根据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实际管理模式来看,大多数管理人员是民办学校举办者,而其余有利益关系的代表较少。由于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注重成本和利益,往往出现管理人员不专业、管理模式不健全等弊端,不利于实现相关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民办高校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董事会的权力过大,而校长等学校管理人员权力受限,因此,有些决策影响学校的持续发展。另外,还有一些学校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招聘随意性较大,不利于实现学校的规范管理。[3]

4.“短、平、快”的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为了实现自身利益,通常存在盲目开展新科目的现象,不能从学校发展现状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综合分析,导致学校招生人数与学校教学实力出现严重不相符的现象,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而有些民办学校的课程设置较为大众化,不具备自身特色,导致学校竞争力较差。同时,部分民办高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减少在图书馆、自习室等设施上的投入,并且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上因素严重阻碍学校的良好发展。

二、民办高校办学创新模式对策分析

1.多元化的投入模式

为了解决我国民办高校投入不稳定的问题,应该通过拓展资金来源途径、增强经费投入稳定性等措施来实现办学资金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学校可以借助政府政策以及自身特点等优势,通过市场运作等方法,实现多元化的投入模式。另外,学校可以合理利用贷款,例如,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通过加强自身建设等方式提高学校知名度以及信誉,学校会定期开展公益活动,为社会人才提供图书馆开放日、交流日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极大实现学校的良好信誉,之后学校会想相关机构贷款,并签订相关协议,从而保证学校有稳定的发展资金来源。

2.宽容的目标模式

民办高校的办学目标总会受到一定的質疑,不利于高校的发展,进而影响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为了避免这个现象,高校提出宽容的目标模式,在承认高校办学营利性的基础上,突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公益性。民办高校通过不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需求,从而保证高校办学过程中具有的公益性意义。为了消除社会对高校的质疑,高校通过加大在教学设施上的投入以及大力建设教师队伍等措施,为学生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实现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3.专业化的管理模式

我国民办高校应该摒弃传统不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家族式管理模式或者企业式管理模式等,应该坚持社会多方参与、学校自主管理的办学模式。民办高校的管理者不仅应该保证足够的办学资金,还应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办学目标以及管理模式的制定上。例如,民办高校为了实现专业化管理模式的目标,校长会考察学校职工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将综合能力较强的职工共同组成管理团队,从而保证决策的专业性。另外,为了保证管理团队水平不断提高,校长会带领管理团队人员共同参加相关的培训,并指出对表现较好的员工将给予奖金奖励,通过这种奖励制度的制定,极大的增强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

结语

我国民办高校相比于公办高校还存在一定不足,而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民办高校的良好发展成为目前我国关注的重点。通过创新民办高校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实现民办高校不断发展的目标,从而根据民办高校的发展特点,确定具体的办学模式,有利于实现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锡侯,李高申,赵婷. 民办高校办学模式的创新问题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23):113-115.

[2]谭芳,张耘,陈志勇等. 民办高校办学模式的创新问题初探[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5(11):143-145.

[3]罗军飞,汪迪,廖小利. 民办高校办学模式的创新问题之浅见[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24):122-123.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阅读疗法在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推广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民办高校民间融资监管及其立法完善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民办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情景模拟的应用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试论民办高校教书育人的途径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