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艺训练”课程的教学问题和对策

2017-06-11张克家刘书平宫玉广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8期

张克家 刘书平 宫玉广

摘 要:以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 “船艺训练”课程为例,分析该课程在教学计劃、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与评分标准等方面的不足,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与评分标准等方面对“船艺训练”课程提出修改建议,为各航海院校和培训单位优化该课程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船艺训练 水手工艺 值班水手

引言

“船艺训练”课程是为航海技术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实践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船舶水手工艺的基本操作知识和技能,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海员素养,为以后上船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近几年毕业生船上职务晋升普遍缓慢,以大连海事大学2014届毕业生为例,毕业两年半后70%毕业生仍然是实习生身份[1],部分公司要求毕业生在任职三副之前需要在水手职务上工作一个合同期。我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实践动手能力 相对较弱,特别是初次上船工作时往往感到压力大,适应船舶工作的能力差。毕业生在船舶上首先面临的是“船艺训练”课程的具体应用。如:船用缆绳和索具、船体保养、系泊作业、锚作业、操舵仪、起货设备的使用等。对这些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是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适应船舶工作的第一步。“船艺训练”课程承担着培养船舶值班水手核心职业能力的重要任务,如何通过改进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设计实施合理的教学进度,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提升水手适任证考核通过率,如何通过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提高毕业生适应船舶工作能力等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行“船艺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船艺训练”课程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师生足够重视。航海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而不是值班水手,这在客观上容易导致“船艺训练”课程被忽视, “船艺训练”教学设施设备投资不足,大量学生毕业前连基本的机械除锈工具和油漆作业都没实操过。实践教学场地亟待升级改造,实操教室无多媒体,教学效率低下。

2.教学计划存在的问题

专业课程开设顺序不合理,违反教学规律,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习质量不高。目前“船艺训练”课程设置主要在大一第二学期,“船艺训练”中的大量实训内容与船舶生产实践相关,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如“甲板设施和机械安全操作” 等实操内容。实际授课中,教师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去给学生介绍甲板设施和机械的理论知识,而这些知识会在之后的“船舶结构与设备”课程中系统学习。

学和考相距时间太远,学生需要交费进行考前辅导。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8号令中规定,正在接受航海类教育的学生,可以在毕业或者结业前6个月内相应地申请参加值班水手、值班机工、电子技工适任考试。根据规定,学生只允许在大四下学期参加值班水手适任考试。而《船艺训练》课程设置主要在大一第二学期,时隔三年后让学生直接参加值班水手适任证实操评估,学生很难通过评估。学生只能以社会化方式缴费报名参加考前辅导,辅导内容主要就是“船艺训练”授课内容。

3.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课时严重不足,形同虚设,达不到锻炼学生实操能力的目的。2017年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所发布的《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16版》中500总吨及以上水手培训要求为303总学时,其中实操学时为180学时。笔者通过统计,假设三副课程体系中只要是相关内容就可以替代《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16版》的水手培训课时要求,仍然有66学时的实操内容是其他专业课不曾涉及的实操内容,即便是三副相关课程可替代的内容,仍然存在水手证部分评估项目没有设置对应的实践教学课程的问题.目前“船艺训练”课程仅有可怜的32学时,这点时间连应对水手适任评估考试都困难,更别提培养出能力以适应岗位需要了。实际的考前辅导在学生学过课程的基础上还要安排44学时的辅导。

以大连海事大学 “船艺训练”课程为例,仅有四项实践项目,分别是:船舶常用绳结、船舶撇缆、操艇、机动救生艇操作。“船艺训练”课程没有充分体现《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16版》中关于500总吨值班水手适任要求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要求和实践技能要求。大部分值班水手适任考试评估项目没有设置对应的实践教学课程,学生不能全面熟悉评估项目,直接参加值班水手适任考试不容易通过。对比上海海事大学相应课程,上海海事大学在该课程上开设八项实践项目,分别是:纤维绳绳结、纤维绳编结、三股绳插接、八股绳插接、钢丝绳插接、撇缆作业、索具与滑车、船体保养。上海海事大学所开设项目基本涵盖值班水手适任考试评估项目。

4.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授课模式陈旧,严重脱离船舶的具体生产实践。授课模式往往是一种简单的模拟,实践形式脱离船舶生产实践,不具备真实性,学生不容易真正掌握。如绳结项目,学生只是使用统一粗细长短的教具绳在绳结架上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一味的追求熟练的简单模拟,因为训练模式远离工作实境,学生很难理解如何具体运用绳结。即便是绳结操作十分熟练的学生,一旦给出具体工作任务时,学生多数无法使用绳结解决问题,造成学生普遍只会系结不会用结的尴尬局面。

5.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绳结考核方式是从所学的绳结中选取10个绳结进行考核。绳结错或漏打一个减10分。此种考核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共学习24个绳结,只选取10个,选取绳结的标准不同最终考核结果会有巨大差异,这造成考试不公平存在。二是时间是最主要的考核因素,所以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只关心系结速度的多,关心绳结用途的少,造成学生仅会在绳结操作架上模拟使用绳结,一遇到真实的应用场景而手足无措。

撇缆的考核要求在训练场规定范围内,撇掷距离越远成绩越高,距离是撇缆项目最核心的考核要素。撇缆项目共四种撇缆方式,分别是船舶式、旋转式、码头式、离心式。其中旋转式最适合撇掷出远距离,学生为了该项目能取得好成绩几乎全部选用旋转式练习。而旋转式在实船应用很少,旋转式需要学生具备很好的身体协调性,同时对作业现场环境要求较高。而船舶式和离心式是实际生产作业中应用较广泛的方式,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种局面的出现和此种考核方式的引导有直接关系。

二、“船艺训练”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當前航运形势下,大多数航海技术专业学生毕业两年半内仍然是实习生的身份,在此期间要阶段性的从事水手相关工作。为了提高航海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初期适应船舶工作的能力,必须提高对船艺训练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船艺训练实验室经费投入力度,特别是消耗品经费投入力度,用于航海类专业本科船艺训练实验室建设,改变现有授课局面,提高船艺训练课程授课质量。

2.船艺训练课程设置在大四第一学期

(1)通过大学前三年的专业课学习,学生已经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学生对于船舶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在教授船艺训练课程时,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因为临近毕业,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职业应该有相应的规划,学生对于初入职场将从事水手相关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在这种正确认识的前提下,他们对于船艺训练课程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大一的新生。

(2)教学和考证相结合。大四第一学期学完,第二学期参加水手适任证评估考试,学和考相距时间短,学生评估考试压力小,便于学生顺利通过值班水手适任证评估考试,同时也可省去学生值班水手考前辅导花费,降低学生的负担。

(3)目前海上专业提前半年到公司报到,大四第一学期开设船艺训练课程意义重大,在毕业上船实习前系统的学习值班水手的业务知识,是提高毕业生适应船舶工作能力的一项关键措施。

3.重构教学内容

全面梳理《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16版》中关于500总吨值班水手适任要求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要求和实践技能要求,结合校内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确定船艺训练课程教学大纲,实操项目确定如下:船舶常用绳结、船舶撇缆、编结和三股绳插接、水手操舵、钢丝绳插接、八股缆插接、除锈作业和油漆作业、舷梯、引航梯和工作梯作业、高空作业和舷外作业、系离泊作业。

现有项目中操艇和机动救生艇操作项目应该取消。完成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训就满足公约对高级值班水手有关操作救生艇筏和救助艇适任要求。目前国内航海院校航海技术专业均设置船员专业技能适任培训课程Z02(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因此在 “船艺训练”课程中无需开设操艇和机动救生艇操作项目。

绳结授课应该是少而精。绳结应该教授采用最低限度、最基本的结法。笔者认为,并不是说将众多的绳结学会就是一件好事,倒不如,扎实的学透几个重要的绳结,将这些绳结灵活应用在各种状况下才更实用。值班水手评估大纲和规范中给出了范围,共十三个绳结,分别是:缩帆结、丁香结、单套结、单索花、双索花、缩短结、撇缆活结、架板结、“8”形结、拖木结、平结、杠棒结、鲁班结。

4.重构教学模式

教学和岗位工作相结合,开展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法”是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而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讲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船艺训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消极的接受教师转述的结论和成果,所学知识难以直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开展项目式教学首先确定水手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项目,由此可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船舶生产实践过程对接,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由此可以解决长期以来专业课程与实际岗位关联度低的问题。如锚机和缆机的操作,目前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具备立式锚机、卧式锚机、缆机各一台,依托现有设备完全可以开展全真模拟实训,让学生感受真实的水手工作环境,努力实现现实工作任务和模拟实训内容零对接,让学生可以在毕业后信心满满的直接上岗工作。

5.以综合能力考核为重点,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从目前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改革考核方式,本课程成绩由过程考核(60%)和结果考核(40%)给出最后的总成绩。其中过程考核为前8个项目(表3)所对应的30个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组成,每单项学习任务成绩比例占2%,高空舷外作业和系离泊作业为典型工作任务,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水手工艺技能,依据学生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给出结果考核成绩(40%)。船艺训练教学项目繁多,每节课都有考核,每个项目都有考核,最后累加出成绩,这样可以更注重过程控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开放实验室,增加实训机会

由于船艺训练课程项目多,所需实践教学课时长,学生学习压力增大,急需对实验室进行开放管理。满足学生课余再学习的需要,增加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同时可有效的保障学生顺利通过海事局值班水手适任评估考试。

结语

本文分析了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船艺训练课程存在的不足,结合现行的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的相关规定,提出需全面梳理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以《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16版》中关于500总吨值班水手适任要求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要求和实践技能要求为基础,确定授课内容,从实际工作任务出发,以项目式教学法为授课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和考核评价标准,使教学过程紧密围绕船舶实际生产任务展开。同时也要认识到增加“船艺训练”课程的时间和改革授课计划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授课专用教室紧张,增加指导教师的数量与指导时间,教学和人员安全等方面的新问题,但必须充分认识到现行的“船艺训练”课程安排已不能完全适应不断发展的国内外法规和航运业的变化,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使其成为具有相应岗位适任能力的船员,为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船艺训练课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姚文兵.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和职业现状调查[J].航海教育研究,2017(1):1-8.

[2]黄锦鹏.航海技术专业课程开展项目式教学的可行性[J].航海教育研究,2013(3):67-69.

作者简介

张克家(1985—)男,实验师,主要从事航海技术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