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诗歌 提升自我

2017-06-11庞昌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意境诗人

庞昌玲

摘 要:课改的实施,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与任务。诗歌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陶冶性情、丰富感情,而诗歌鉴赏则是诗歌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逐渐成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那么,如何在诗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呢?本文将着重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诗歌教学 鉴赏能力

引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对散文作品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诗歌具有表达情感含蓄、语言精练的特点,学生在诗歌的学习中很容易驻足于文字表层意义,无法进一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如果仅仅对诗歌进行表面的解读,便会出现诗歌情感解读千篇一律的情况。因此,改进诗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是当下各大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

一、诗歌教学中对学生鉴赏能力提出的要求

1.形象解读诗歌

诗歌常常通过塑造形象传达情感,这类形象被称之为意境。意境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诗歌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分析诗歌的意境时,教师需要避免一味的使用教材灌输讲解内容,需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诗歌的解读与赏析中[1]。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形成个人的情感观点。另外,教师需引导学生按照诗歌分析其意境,寻找切入点,避免空洞、盲从的鉴赏诗歌。

2.分析语言表达特点

诗人所处的经历学识、学历背景不同,其诗歌创作风格也不同。诗歌的语言表达是对诗人语言特点的品读。每个诗人笔下的语言特色均不一致,这在历代诗歌评论中均有详细解读,教师授课的教材解析中也对诗人的写作风格、平生经历进行了详细介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诗人。促使学生对诗人有全面的了解,从而鉴赏诗歌,利用对诗人的理解分析其语言表达风格和特色,从而在诗歌鉴赏中形成个体独特的风格。

3.解读内涵及主题思想

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内涵及主题思想的鉴赏,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诗歌内容,以内容为切入点,解读诗歌思想观点,进而通过理解全文、诗歌创作背景分析作者的态度和觀点。学生不仅要分析诗歌创作背景,还要全面了解诗人平生,通过对世人的了解去鉴赏诗歌中所要体现的情感。上述要求教师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通过鉴赏诗歌中涵盖的情感提升自身审美能力,强化对诗歌的感知与理解能力。

二、诗歌教学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语文诗歌教学中,如果学生对诗歌学习没有兴趣,便会直接降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效果。为了避免这一类情况产生,语文教师在当下诗歌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诗歌。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定时组织学生阅读当代诗歌,讲述一些优美的诗歌。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设置情境教学,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使得学生直观的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带着好奇心学习诗歌,提升诗歌学习的效果。比如,在讲解《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以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诗歌创作背景,调动学生兴趣[2]。学习兴趣是学习并掌握诗歌的关键,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

2.采取朗读训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想象力

朗诵与吟咏是诗歌教学中最为有效、最为直接的审美鉴赏方法,我国音乐与诗歌同源共生,因此都非常讲究韵律节奏,音乐的美感非常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感情朗读的机会,例如,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首词音韵的变化,就如开篇“大江东去”的恢弘气势,后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情感如潮水逐渐退却,含蓄而多情。整首词在借古抒怀,气势磅礴,境界宏阔,笔力遒劲,音韵铿锵[3]。即是指,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音调,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更为准确、理想的掌握诗歌的态度、情感,有助于减少后续详细分析的时间。朗读对于学生的诗歌学习帮助较大,阅读中,学生能够逐渐感受诗歌所想要表达的情感,逐渐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优美的诗歌朗读意义巨大,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读活动,通过感受诗歌的情感、意境,达到全面理解、掌握诗歌的目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充分想象,大胆联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诗歌学习中,只有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感受那一份意境,才能够全面的体会、感知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领会到其中的美好。对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需要加强朗读训练,激发学生想象力。

3.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就诗歌的发展历程来说,诗歌创作建立于生活的基础上。所以,在诗歌教学中,需要详细告知学生诗歌体裁的发展演变历程,让学生详细了解诗歌的发展现状。学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会出现难以理解诗歌所表述的情感的状况,由此,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可以创新教学方法来达到目标,促使学生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诗歌,领会诗歌字里行间的意思,了解诗歌结构。然后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诗歌的意义。最后,促使学生更好的感知诗歌中表述的情感,掌握其情感表达的技巧。

结语

综上所述,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象力、积极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内心的美感,传承我国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诗歌的根本出发,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了解、掌握、理解诗歌,正确拿捏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孟红梅.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古诗词教学五步法[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1(4):28-28.

[2]杨振春.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J]. 学周刊, 2015(11):18-18.

[3]吴晓珊.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J]. 新课程·中旬, 2014(3):24-25.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意境诗人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晒娃还要看诗人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