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一点感想

2017-06-11赵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木条课前预习自学

赵艳

引言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并不断完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完善和提升必须依赖于学校的主阵地----课堂。要在课堂上提高听讲效率,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课前预习是最常用的方法。预习是学生的“课前热身”,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疑点与问题。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

1.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的课堂将是民主的、开放的、充满激情和创新的课堂。我们要把课堂的发言权更多的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课堂展示的将是学生课前预习、准备的结果。因此,课前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有效的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难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圈、点、划、查等方式去学习新知,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新知中的重点,难点,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现在的学生习惯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却不善于自己提出问题,这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改进的地方。我们现在的班中,一大部分学生都是中等生以及中等偏下的学生,若不能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一部分学生就会上课听讲吃力,抓不住重难点,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日复一日,逐渐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对学习和自己失去信心。

2.预习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课前预习需要学生独立地去接触教材的新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查阅相关资料和参考书,做预习笔记,积极地经历感知、理解、分析、判断、想象等思维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解决一些自己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收获成功的喜悦。毋庸置疑,学生怀着这样一种对“新知兴趣盎然”的心理,新课的学习也就成功了一半。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和学习品质。如果预习成了学生的一种持久的自主的学习行为,那将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前预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前的预习作业一定要具体,具有操作性。

课前预习,是学生独立自学的过程.他们接触到的是新的甚至陌生的学习材料,所以,预习一定要具有强烈的指向,要求要具体,便于操作,便于学生展开自学,否则会直接影响学生预习的效果.布置预习任务时,要防止出现“预习课本多少页到多少页或第几课或例几”这样空乏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将预习要求分解为若干小点或用若干小问题串的形式来呈现.比如,我在讲授《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时时,为了便于学生得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判定条件,我在预习作业中设置了如下的问题串;

如图,三根木条相交成∠1,∠2,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

(1)在木条a转动的过程中,∠1与∠2的大小关系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2)当∠1 ___∠2时 直线a与b位置关系是____

当∠1____ ∠2时, 直线a与b位置关系是____

当∠1____∠2时, 直线a与b位置关系是____

(3)你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老师无形的指引下,通过操作,想象,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我们布置预习作业的初衷。

2.课前预习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和梯度,具有差异性,不能一刀切。

由于学生有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对知识的占有量不等,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也不同,这些种种不同就决定我们老师在设计预习作业的时候,不能整齐划一,应该分层设计,具有差异性,这样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作业可做,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发展,体现了《新课标》中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的理念。比如,我在设计《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二课时的预习作业,为了探究“内错角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这个问题,我设计了如下的预习作业: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当∠1和∠2满足什么关系时,a∥b?

(1)请大家通过测量,剪纸拼接等形式去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操作大家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2)从理论上来说明。

∵ ∠1=∠2 (已知) ,∠1=∠3 (对顶角相等)

∴ __  =__       (   等量代换 )

∴ __∥__    ,(                  )

由此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有其它不同的证法吗?请你尝试类比上面的说理过程写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在上面的预习作业中,问题(2)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的,题中已对解题思路有了一定程度的提示,从而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因此大部分学生经过认真思考都能独立完成的。而问题(3)则没有任何提示,这个问题难度有所提升,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证,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质。

3. 课前预习作业的形式要多样,既要有口头的,也要有书面的,既要有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的训练、培养,又要有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这些都是由课型和课程的内容决定的,比如,我在设计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概率初步《频率的稳定性》第2课时的预习作业时,就要求学生在家亲自动手操作并完成下表的填写:

请你做20次掷硬币的游戏,并将数据填在下表中: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发现过程,又可以让学生学会进行实验和收集实验数据。把实验和收集数据的任务在课前完成,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地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概率意识。这样的预习作业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景中获得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结语

反思我们现在的教学,由于大容量,超负荷的作业仍然占据着孩子们的课外学习时间,要腾出时间来进行预习似乎较难,而我们老师对于预习的检查和回馈也做的不到位,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更是少之又少。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和预习方法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要做到持之以恒实属不易。如何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将预习真正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这将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猜你喜欢

木条课前预习自学
鲁班锁玩法大解密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钉铁钉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