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收获

2017-06-11刘忠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对折圆锥教学内容

刘忠华

“学生的成绩一届不如一届。”经常听到老师这样的抱怨。对于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也深感困惑,可经过我几年的探索、尝试,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弊端是:教学态度专制,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式死板,学生学习被动等等,这不是穿着新鞋走老路吗?这样的教学,学生成绩能好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该怎样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数学课堂?我收获如下:

一、教学态度,变高高在上为促膝而谈

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一节有趣的课不是学生配合老师,而是老师配合学生。所以,老师要改改“高高在上,慷慨陈词”的教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弯下腰来与学生一起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努力创建平等、合作、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教师教《找规律》时,教师和蔼可亲地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儿童乐园玩,你们喜欢去那吗?喜欢的就跟着老师来吧!”“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物体。”“小朋友真棒、真是肯动脑筋的设计家,长大后将成为大主设计家。”有了教师的鼓励、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人格得到和谐发展。

二、教学内容,变枯燥乏味为大胆创新

新课程指出: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更多地应该强调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教材。教师要改变只唯书的思想,变抽象为形象,变形象为生动,变乏味为有趣。记得有一位教师教《8的认识》时,大胆创新采用讲《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法引入,同时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教师没有过多的说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8和8的产生,及8和7的大小比较,整节教学内容设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形象,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去,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

三、教学方式,变满堂灌为动手实践

过去多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牵着鼻子走”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事事依赖教师。现在不僅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还极力地把问题探索空间还给学生,而且大胆摈弃了师问生答,师讲生听,师演生看的单一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动手操作、实验、讨论、猜测等方式教学,把一节枯燥、无味、沉闷的数学课变成学生质疑、挑战、活动的阵地。例如:在教《圆锥的体积》时,我不同有直接讲出结论,而是积极地引导学生拿出等底等高的一组圆柱与圆锥进行实验,再拿出不等底不等高的一组圆柱与圆锥进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发现第一组圆柱体积是圆锥3倍,而第二组没有,同时也得出了圆锥体积的公式。

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自主探索、猜想验证、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的过程之中。因为学生亲自经历了结论得出的全过程,所以影响是深刻的。

四、教学方法,变单一为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是促使学生由不知转化为已知,由知识转化为智力的桥梁。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松散和厌烦情绪,以至降低学习效果。当然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并不是说在一堂课内轮番采用多种方法、搞花样,而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解法搞“一言堂”,而实际上我们有许多的教学方法,如:分析法、尝试法、操作法、实验法、自学法、发现法、比较法等等。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首先让学生运用猜测法,大部分都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认为是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让学生举例,很快有学生发现结论不对,这时,教师适时让他们展开小组讨论,学生最终找到了答案。但我并没有满足于此,又让学生进行同桌协作进行验证,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又增加了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又如有时学生听课过度疲劳时,可适当插入一两句幽默风趣的语言或成语典故、名人轶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放松神经,调节情绪,稳定注意。

五、教学过程,变重结果为重过程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无需自主探索,只要认真听讲和单纯记忆,排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例如,教《分数的意义》时,要求学生把一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学生可以通过折、画、涂来达到目的,“看看谁的方法又准确又多?”教师只用了一句具有挑战性的言语,学生积极地投入,马上动手操作探索起来,很快找出“沿着两条对角线对折”、“分别沿着长方形的长、宽的中点对折”、“把长对折两次”、“把宽对折两次”。再要求学生同桌合作,互相交流,结果发现方法有许多种。

六、教学评价,变单边为师生互评

新课标实施以来,一些教师还是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在他们的理念里只有教师评学生,哪敢让学生评教师呢?

我觉得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评价学生要十分重视过程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讲评这练习题“求阴影部的周长”时有一位学生起来讲思路时变成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教师肯定并表扬了他:“假如这道题是求阴影部分面积,那么你肯定得满分。现在,请你再认真审题好吗?”顿时学生恍然大悟,终获得成功的喜悦。②是要引导学生互评。对于有困难、有疑义、有异议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最终找到结论,这样学生有问题敢提,有自己的见解敢大胆发表,学生们可以大显身手,同时也体会到学生与创造的乐趣。③我觉得在课末留几分钟,让学生来评价教师这节课的优、缺点,听听学生的心声,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实现零距离对话,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互动和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对折圆锥教学内容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对折十次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买一送一”不等于“打对折”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