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实践解读
2017-06-11刘雅丽
刘雅丽
摘 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推行下,探究式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实践,让学生通过科学的探究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对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并且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科学 探究式教学 开展实践
探究式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方法,能够明显地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积极推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开展,能够让小学生对科学试验结果的理解与掌握更进一个档次,并且有助于小学生在进行问题探究是加速科学素养与科学思维的养成[1]。所以,相关教育从业者应该积极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通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针对性的指导方案,在强化小学生科学知识积累的同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一、小学科学教学开展探究式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1.契合科学教学本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其目的在于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也即是让学生结合科学学科的学习去对科学现象进行解释与对科学知识进行运用。在探究式教学当中,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科研环境,让学生对设立的科学问题进行主动学习与探究,可见探究式教学与科学教学本质十分契合。
2.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更看重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去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式教学便会充分发挥其重要性,促进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实践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的重视度不够
从实际的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都依据教材编制的顺序去测试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学生课堂之外学习的新知识、累积的新经验重视不足,这种过于主观且缺乏针对性的探究式教学,其价值有待商榷。实际上,开展探究活动的基础便是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在设定探究目标、内容以及选题方面要综合考虑。
2.探究方法过于单调
虽然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大胆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步骤与方法,科学探究本身更是不断探索的过程,教师没必要可以追求其步骤的连贯,要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时间与探究方法,否则会导致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的时间不足,难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3.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所谓个体差异,指的是每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遗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身心特征方面所表现出的不同之处[2]。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不足,对学生的要求过于统一,让他们在同等时间内进行同样的科学探究。而部分教师则更为期待学优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对于个别使用自己的思维与方法进行探究的学生,则并不重视,甚至当个别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得出结论后,教师会全盘否定。实际上,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学习基础等都有所不同,他们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思维方式、智力水平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与差异充分尊重,才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实践开展的相关措施
1.引导学生亲身收集实验数据与资料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非常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在进行科学探究实验课之前,要准备非常多的实验器材,甚至一堂实验课会用到几十种实验器材,而准备的器材太多相反却给实验探究带来一定的阻碍,也导致许多探究实验失败告终[3]。因此,在新课标当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将实验材料的准备,分为了教师材料准备与学生材料准备,让学生亲身去收集实验材料,使其对试验材料更加珍惜,并且在准备科学实验材料的同时,让学生对该实验的探究欲望进一步提高,在学习过程中便会投入更多精力。
比如,在讲解“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相关内容时,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则可选择偏冷门、较特殊的食品包装袋,而其他较为常见的食品包装袋(如牛奶、面包、零食、巧克力等)则让学生亲自带来。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绝大多数小学生会听从教师的安排,兴致勃勃地准备好自己的实验材料,并且会为自己的材料收集感到自豪,在主动学习与回答提问方面,也会显得更加积极。比如,教师可提问:“谁能够向大家讲解自己食品包装上表达的信息?”,此时学生便会踊跃回答,“我的面包包装带上有些生产日期与保质期”,“我的巧克力包装盒上面写了食品制作配料和厂家地址”,“我的牛奶包装盒上印有食品安全标志”。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更加仔细地去寻找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与数据,而且这些丰富多样的实验材料能够确保科学实验教学的效率得以提升,并且学生亲自收集材料,能够减轻教师工作量,讓学生体会到科学的探究式学习与生活非常贴近,进而在探究式教学中给出的结论则更有代表性。
2.找准学生概念性“矛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学生给出的答案与教师所预想的“答案”不一致,则针对这些预想之外的回答,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直接否定,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对科学学科的探究热情与欲望,而应该是给予适当的点评,对其积极性进行鼓励,同时引导学生去察觉自己的答案与其他人有所不同,找准其中的“矛盾”,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去引导其进行探究[4]。
比如,在讲解“谁流得更快”相关内容时,其中会涉及到生活中常见的三种液体:水、油与洗洁精。教师则可开展三种液体谁流得更快一些的探究式教学,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测这其中哪种液体流动更快,并且说明理由。那么,会有学生回答:“在之前的学习中,我知道了水比油要更重,所以我认为水会比油流动更快”;还有的学生则会说:“在生活中我发现油比水更滑,所以我认为油比水流动更快”,也有进行补充:“洗洁精比油更滑,所以洗洁精流动得最快”......学生所表述的理由看上去都十分合理,并且各持己见,进行着激烈的“争论”,此时教师便可借由学生间热切的探究氛围,逐步引导学生去用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则有效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3.关注学生回答,进行深入探究
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大多会按照教案设计按部就班进行,甚至有时会由于时间限制,而不得不快速跳至下个教学环节,这种教学行为很难发现学生的价值性闪光点,导致学生的科学学习停留在浅显层面。因此,教师要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关注学生的回答,并且以此进行深入探究。
比如,在讲解“点亮小灯泡”相关内容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留意学生的动手实践情况,如果发现有学生用不同于教师讲述的方法也让小灯泡发光,则可抓准时机,向学生提问:“你是怎样想到用这种方法使小灯泡点亮的呢?能够上台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吗?”,而学生回答:“刚才老师给我们讲解的是让小灯泡的连接点A与电池正极相接,让小灯泡连接点B与电池负极相接,会让小灯泡发光。而我尝试着将连接点B与电池正极相接,连接点A与电池负极相接,没想到小灯泡也发光了。”学生看似不经意的回答与实践,实际上也正是其举一反三能力的体现,这种深入学习的行为,让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更加透彻,有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理解体系,体现出了探究式教学的实效性。
4.制定探究计划,明确探究目的
为确保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科学合理的探究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在大胆假设的前提下,制定针对性的实验操作步骤去进行实时加以验证,能够促进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的养成,使得学生的科学学习更有条理性[5]。此外,还应对科学探究环节进行详细的积累,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概括,进而得出合理的科学解释,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体验中去积累科学知识,提升科学技能。
比如,在进行热水变凉的科学探究中,教师则需要制定完善的探究计划,明确寻找出热水变凉规律的探究目的,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去感悟其中的科学知识。本次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步骤为提出猜想--准备实验材料—开展实验验证—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进行实验总结。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利用一杯热水、一杯凉水以及一个温度计开展实验,对热水温度进行测量,并且详细记录好热水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温度变化,对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去找出其温度变化规律。待学生得出结论之后,教师便可組织学生对此次科学探究中的经验与乐趣进行交流,教师从中延伸出更多科学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探究目的更为明确,充分发挥出探究式教学的良好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着非常显著的实践价值,这同样也是科学这门学科的属性所决定的。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在科学教学中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对科学原理进行亲身验证,则需要教师设计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通过采用合理的探究模式去开展科学教学实践。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对于科学学科的重要性,并且摆正自己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的定位,制定周密的探究计划方案去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深入探究,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知识积累以及促进科学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亚炯. 小学科学课堂推行合作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分析[J]. 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2(11):76-76.
[2]王芳. 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7(4):17-19.
[3]张挽祎.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 新课程:小学, 2017(55).
[4]周建平. 小学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组织及实践[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8).
[5]杨晓天. 探究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J]. 考试周刊, 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