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果还林生态工程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2017-06-11吴玉立谢欢庆吴柏秋徐晗泽宇顾先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21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吴玉立 谢欢庆 吴柏秋 徐晗泽宇 顾先丽

摘要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研究基础,对东江源区的农户进行调查。对参加退果还林项目的农户退果前和退果后的生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退果还林项目显著改变了当地农户的生计资本、生计行为和生计后果。参加退果还林项目后的农户拥有较多的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增加了种植业的多样化、外出打工活动和打工收入。该研究可为科学评估退果还林工程成效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退果还林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21-0234-05

Effects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of the Conversion of Orchard to Forest Program Planning on Sustainable Livelihood of Farmers

WU Yuli1, XIE Huanqing2,WU Baiqiu1 et al

(1.School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22;2.Water Conservancy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llege,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Jiangxi 330099 )

AbstractBased on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framework,farmers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Dongjiang River was surveyed. Livelihood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rsion of orchard to forest land of farm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project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version of orchard to forest program planning significantly changed the living capital, livelihood behavior and livelihood consequences of local farmer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not only farmers had more material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but also improved planting diversity,increased activity and income of outmigrant for work. This paper can provid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scientifically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ject.

Key wordsFarmers livelihood;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conversion of orchard to forest land

千年生態系统评估(MA)明确提出生态系统变化与人类福祉密切相关,将“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研究”及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作为现阶段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4]。生态系统服务将人类与自然系统相连接,为改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些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生态恢复工程,旨在达到环境保护和减贫的双赢目标。生态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这些项目由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主导,在初期强调生态保护的目标,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生计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5-6]。

国外学者利用可持续生计方法对农户生计进行大量研究。为保护脆弱的海洋生物,Masud等[7]利用可持续生计方法,研究马来西亚半岛地区生计可持续性和环境问题对海洋保护区的挑战。Bhandari[8]设计一个家庭生计转型的问卷调查,利用可持续生计方法研究尼泊尔农村地区家庭各种资本的获得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家庭从农户到非农业活动的生计转型。国内学者对可持续生计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南地区,Zheng等[9]以北京和河北承德、張家口地区在密云水库流域实施的生态补偿项目“稻改旱”工程为例,定量评价生态系统的供给者和受益者的收益和成本,并评估该项目成本、效益和对农户生计的影响。赵雪雁等[10]以甘南高原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建立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甘南高原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提出促进甘南高原农户生计转型的建议。

江西省地处中亚热带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集体林区,森林覆盖率高[11-12]。赣州是我国南方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赣州市共拥有林地面积27 130.6 km2,森林覆盖率达 74.2%,位列江西省第一,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东江源区位于赣州市境内,是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的“生命之水”。20世纪80年代,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提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实际出发,结合赣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农业气候优势,大力发展柑橘类作物[13-14]。然而果业的过度开发造成植被破坏、水源涵养功能下降、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为保护和改善东江源生态环境,确保珠江三角洲用水安全,东江源区从2010年开始实施退果还林、生态移民等政策,通过多种补偿方式鼓励农民退出果树种植,达到生态改善和民生保障的双重目的。近5年来,东江源区退果还林面积达1 066.7 hm2,造成果农损失约2.3亿元。东江源区为保护东江流域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源区已初步形成功能布局较为合理的自然生态体系。退果还林过程中出现了农户生活困难、返贫等现象,如何协调源区水资源保护和农户生计问题是衡量生态工程是否成功的关键,目前有关生态工程实施以来东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特征以及居民福祉的研究较少,无疑制约了生态工程实施成效的科学评估[15-17]。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农户的响应机制多基于以农户为基本单元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主要包括长时间序列、高精度的行政区社会经济普查、遥感分析和统计数据分析、入户问卷调查、参与式社区评估、参与式影响评估焦点组访谈等方法。农户作为生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参与者,对生态服务补偿的参与意愿和认知将影响生态补偿项目实施成效性和可持续性。该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通过调查,分析农户生计资本、行为,为科學评估退果还林工程成效提供政策建议。

1研究区概况

东江源发源于尋乌县三标乡三桐村的桠髻钵山,桠髻钵山位于115°32′54″ E、25°12′09″ N,海拔高程为1 101.9 m,是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之一东江的源头。东江位于江西省南部,毗邻广东省,流经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安远、定南三县,流域总面积为3 450 km2,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重要水源地(图1)。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2016年7月,在东江源区安远、寻乌、定南三县开展了为期7 d的农户调查。调研区域集中在安远县三百山镇、寻乌县三标乡、定南县龙塘镇等12个乡镇的19个行政村,采取随机抽样的形式对农户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共访问110户农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02份,其中安远县35份,定南县12份,寻乌县55份。同时向政府部门收集了相关数据,该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退果还林”的农户。主要的调查内容包括:①农户基本情况,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以及参与工程信息;②退果还林生态工程实施前后农户生计资本变化状况(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③退果还林生态工程实施前后农户家庭生计变化,主要包括生计上的变化和生计类型变化等;④农户参与退果还林生态工程以及生态补偿情况。

2.2可持续生计研究方法

英国国际发展属(DFID)等发展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其核心是建立农户的生计资本—生计活动—生计后果的逻辑关系和相互影响机制,已经对全世界各国包括我国的农户生计研究和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18]。其中自然资本是指可以从对生计有用的资源流和服务中获取的自然资源储存;物质资本包括支持生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者物品;金融资本是指家庭可支配以及能够筹措到的现金;人力资本表示能够促使人们追求同生计策略以及达到其生计目标的技术、知识、劳动能力和健康身体的总和;社会资本是人们能够利用其追求生计目标的社会资源[19-21]。

东江源区实行退果还林工程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的生计资本。该研究结合现有的DIFD可持续农户生计框架和东江源区农户生计情况,合理调整DIFD可持续生计框架,使其更符合东江源区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图2)。调整后的可持续生计框架是用二维的平面图展示生计资本构成的核心要素和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框架各部分之间的反馈和联系。从生计框架可以看出,在政策造就的风险影响下,资本的性质和状况决定了其采用生计策略的类型,从而导致某种生计结果,生计结果又反作用于资产,影响资本的性质和状况。

2.3数据分析方法

利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退果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生计资本和生计活动等的差异;基于可持续生计方法,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退果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3结果与分析

3.1退果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生计资本变化

选取5类资本指标,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比分析,其中静态指标利用2015年的数据,动态指标利用退果还林以前(2010年)和退果还林以后(2015年)的数据。数据源于东江源农户调查结果(表1)。

结果表明,退果还林生态工程实施以后,农户拥有的果园面积下降;农户增加了住房的投入,用于建设新房和翻新旧房,生产工具数量也有增加。退果还林之后农户失去了稳定的收入,出现了过多的剩余劳动力,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知识,部分农户选择外出打工,打工比例比退果还林之前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户教育意识提高,用在教育方面的支出比项目实施之前高(2010年平均每户为3 744.54元,2015年为5 960.00元)。由于在住房、教育、人情往来方面支出较多,再加上退果还林之后农户失去了主要的收入来源,所以导致存款数额比2010年低(图3)。

3.2户生计活动的变化

3.2.1农业多样化。

通过比较“退果还林”生态工程实施前

后农业多样化变化,发现农户生计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表现在种植的多样化,退果还林工程实施之前,农户以种植柑橘、脐橙为主;退果还林工程实施以后,农户改种植油茶、杉树、李树、桃树、猕猴桃、花卉等经济林(图4)。

3.2.2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2010—2015年农户木材使用量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液化气和煤气使用量比退果还林之前高。农户能源消费变化可能不是由于退果还林工程实施造成的直接影响,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其他变量可能间接影响农户对能源的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户收入的增加,农户减少了对木材的需求量(图5)。

3.2.3非农活动。

农户从事的非农活动主要有打工和非农经营,前者主要是以赚取工资为目的的经济行为,后者是需要一定的资本和技术的行为,包括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农产品加工、文教卫生等。退果还林政策实施以后,农户非农经营和打工人数比例都呈现增加趋势。

3.3农户主要收入类型变化

退果还林生态工程实施之前,农户平均年收入为9.78万元,工程实施以后农户平均年收入为5.28万元,表明退果还林工程实施后农户收入有了明显下降,收入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在收入来源由果业变为打工收入(图6),打工收入比例由退果之前占总收入的11.34%上升到退果之后的53.59%。同时,非农经营收入比例也由6.95%上升到14.39%。种植业收入比例稍微下降。

3.4農戶资本与总收入相关性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类生计资本都对收入水平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果园面积对收入影响最明显。东江源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脐橙、蜜桔种植,果园面积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农户收入水平的高低;房子和人情往来在生活中消费所占比例较高(表2)。

3.5农户对退果还林生态工程的认知

退果还林工程实施后,有71%的农户表示家里劳动力出现了剩余,62%的农户因为劳动力剩余增加了外出打工机会。大约42%的农户对政策表示满意并继续支持该政策。72%的农户表示停止补助后会继续复耕原有作物(图7)。

4结论

基于可持续分析框架对退果还林工程与农户生计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项目之后,生计活动发生了很大变化。退果还林工程直接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由原来种植果树转化为种植经济林,同时也减少了农户在种植业上的收入,增加了农户外出打工活动和打工收入。工程实施以后农户木材使用量显著减少,教育支出增加。退果还林工程让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计来源,同时该项目又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各县的财政收入水平不高、财政收入有限,财力和物力不能满足源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求,而且目前的生态补偿资金规模有限,制约了农民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农户的可持续生计、环境的保护、经济的发展这三方面形成良性的运作是未来所需要解决的工作。东江源地区属于集中连片贫困区,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生态保护和居民生计权衡的双重问题,所以解决农户可持续生计问题是“退果还林”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江西、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16年10月签署了《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提出要加强区域合作。协议强调要对上游生态系统服务者给予生态补偿。从长远来看,“退果还林”项目实施有利于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的。

东江源区农户现在主要收入来源于外出打工。根据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的目标,建议政府为农户提供技能培训,实时提供就业信息,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增加农户信贷额度,以期增加农户生计活动的多样性,提高生计资本的积累。东江源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应充分发挥旅游资源潜能,发展生态旅游,在保护东江源区的同时,也能增加农户的收入。政府在补偿过程中,应建立健康的补偿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补偿的范围、对象、方式、标准,使得生态补偿政策能够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M].Washington,DC.Island Press,2005.

[2] 王大尚,李屹峰,郑华,等.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特征及其与居民福祉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4,34(1):70-81.

[3] 陈伟.石漠化治理背景下的农户生计研究: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例[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5:22-23.

[4] 梁义成,李树茁,李聪.基于多元概率单位模型的农户多样化生计策略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15):63-67.

[5] 甄霖,闫慧敏,胡云锋,等.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及其影响[J].资源科学,2012,34(6):989-997.

[6] 梁义成,刘纲,马东春,等.区域生态合作机制下的可持续农户生计研究:以“稻改旱”项目为例[J].生态学报,2013,33(3):693-701.

[7] MASUD M M,KARI F,YAHAYA S R B,et al.Livelihood assets and vulnerability context of marine park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Malaysia[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6,125(3):771-792.

[8] BHANDARI P B.Rural livelihood change ?Household capital,community resources and livelihood transition[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13,32(4):126-136.

[9] ZHENG H,ROBINSON B E,LIANG Y C,et al.Benefits,costs,and livelihood implications of a regional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 program[J].PNAS,2013,110(41):16681-16686.

[10] 赵雪雁,郭芳,张丽琼,等.甘南高原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评价[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1):104-109.

[11] 江西森林编委会.江西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12-16.

[12] 江西省林业厅.江西省国家公益林认定工作申报材料 [R].南昌:江西省林业厅,2001.

[13] 吴雪燕.赣南脐橙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阶段地方政府作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14] 梁义成,FELDMAN M W,李树茁,等.离土与离乡:西部山区农户的非农兼业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10,195(2):12-23.

[15] LIEBENOW D K,COHEN M J,GUMBRICHT T,et al.Do ecosystem services influence household wealth in rural Mali?[J].Ecological economics,2012,82:33-34.

[16] TURNER B L I I,LAMBIN E F,REENBERG A.The emergence of land change scienc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sustainability[J].PNAS,2007,52:20666-20667.

[17] 李文华,刘某承.关于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J].资源科学,2010,32(5):791-796.

[18] DFID.Sustainable livelihoods guidance sheets[M].London: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1999.

[19] FRANK E.Rural livelihoods and divers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Rural livelihoods and divers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0] LIU J G,YANG W.Integrated assessments of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programs[J].PNAS,2013,110(41):16297-16298.

[21] ASH N.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A Manual for Assessment Practitioners[M].Washington,DC:Island Press,2010.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