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2017-06-11张海龙
张海龙
摘要以陕西省韩城市为例,依据新时期我国农村建设要求,从韩城市农村地区居民点用地特征入手,选取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个方面的16个相关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利用生态位理论与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将韩城市农村可用作居民点的土地依据适宜性划分为4个等级:高适宜居民点用地、一般适宜居民点用地、不适宜居民点用地和禁止居民点用地。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点选址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位理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韩城
中图分类号F30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21-0199-04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Based on 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s—A Case Study of Hancheng City in Shaanxi Province
ZHANG Hailong
(College of Urban,Rural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aring,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Shaanxi)
Abstract
Taking Hancheng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as study area,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 Hancheng city,it selected 16 relevant indicators from ecological,productive and living conditions three aspects,to establish the index system for rural residential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With the help of niche and fuzzy matter element model, suitabil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was evaluated,suitabil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 the district was divided into 4 grades:highly suitable residential land,suitable residential land,unsuitable residential land and forbidden residential land.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election of residential land of vast rural areas in China.
Key wordsNiche theory;Rural residential land;Suitability evaluation;Hancheng
居民點是人們集聚形成的定居地点。依据性质和人口规模,可将其分为城市居民点和农村居民点。相比各方面条件都优越的城市居民点,地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基础和文化等都对农村居民点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1-4]。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缺少必要的服务设施等问题,居住环境较为恶劣[5-6]。其建设长期依靠农民的自由意愿并受当地经济条件的限制,分布不集中、规模较小,发展空间有限。近年来,政府对“三农”问题尤为重视,通过多渠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然而在经济取得发展的同时,农村居民点建设也出现了如规划不合理、闲置土地等现象[7]。因此迫切需要对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为规划居民点提供依据。
生态位是反映种群在时空上所拥有的位置及其与环境以及其他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相互作用[8-10]。由于生态位理论易于建模和理论迁移,它的应用已不局限在生态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演化、城市扩张、旅游发展等领域[11-13]。该研究将农村居民点用地对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需求资源空间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实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耦合,这种耦合关系即农村居民点用地生态位适宜度。物元分析理论是使用关联函数定量描述事物发展的一种非经典数学的理论[14],该模型在地质评价、环境评价以及中草药适宜性评价等相关工作中,证明了其科学性以及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5-16]。
目前国内主要用相关分析、景观分析以及GIS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规划居民点分布[17-18],为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笔者以陕西省韩城市为例,运用生态位理论与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其农村地区的居民点用地适宜性,以期评价结果能够帮助决策机构合理使用该市农村土地资源,科学规划乡村聚落。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韩城市位于110°7′19″~110°37′24″E、35°18′50″~35°52′08″N。全市南北长50.2 km,东西宽42.5 km,总土地面积1591.60 km2,70%属于山区。2012年韩城市总人口为40.47万,其中农村人口为15.45万。韩城市土地变更调查显示,2012年末农村居民点面积为46.51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92%。
1.2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①采用依照国土资源部相关技术规程分类的2013年韩城市土地利用数据[19];②由地理空间数据云下载得到韩城市相关地型数据;③2013年《韩城统计年鉴》。
1.3研究方法
①选取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指标值,描述韩城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资源现实生态位;②利用模糊物元模型概念构造韩城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评价指标隶属函数,计算需求生态位;③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计算各指标权重,并求出综合评价指标值;④划分韩城市居民点用地适宜等级并计算面积,指出分布区域。
1.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相关研究,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中选择16个指标,构造韩城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表1)[17,20-21]。
1.3.2评价指标体系计算。
用韩城市DEM数据计算出生态条件中的Z1、Z2和Z3这3个指标;每个单元的距离指标Z4、Z7、Z8、Z10、Z11、Z14和Z15由欧式距离量测,最终生成分辨率为100 m的栅格数据;Z5由《韩城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等资料转绘;农用地图斑图层与500 m分辨率网格进行叠置分析,即可求Z6,将网格缩小为100 m同理可求出Z13;借助韩城市居民点数据,采用密度制图可得到Z12图层;提取韩城市主要道路,由公式(1)计算韩城市2013道路通达度。
Y3=100-100(1-ri)/100 (1)
式中,Y3为道路通达度;ri=d/di,d=g/2l,g为韩城市总面积,di为缓冲距离,l为韩城市主干道路总长。
1.3.3模糊物元模型。
由于广大农村地区对居民点建设时用地需求不统一,故该研究利用模糊物元模型来确定这种需求。模型中,研究目标为R=(N,C,V),N代表事物名称,C代表事物特征,V代表N的量值,R为研究目标,即模糊物元。对于R多个特征值C1,C2,…,Cn,分别对应模糊值v1,v2,…,vn,则m个事物及其n 维物元将构成复合物元Rnm:
Rnm=M1M2…Mm
C1μ11μ12…μ1m
C2μ21μ22…μ2m
Cnμn1μn2…μnm(2)
式中,μij( i = 1,2,…,n;j=1,2,…,m)是第i个事物第j个特征对应的模糊值[15]。
1.3.3.1隶属规则。
隶属函数可以将语义上模糊的概念以及专家意见在形式上转化为定量的数学描述[22]。在该研究中采取从优隶属度原则,有下梯形[公式(3)]或者上梯形[公式(4)]2种:
A(x)=1,xb-xx-a,a≤x≤b
0,b
3结论与讨论
客观准确地评价大区域内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可为各级政府进行移民搬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或合理规划居民点、建立和谐人地关系提供决策依据。该研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以韩城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为研究目标,运用生态位理论和模糊物元模型,对韩城市农村居民点用进行了多因素综合适宜性评价,将韩城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划分为4种类型。结果表明,受制于各种条件,韩城市农村的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具有显著区别,由县域东部黄土台塬带向西部低山丘陵和山区逐渐降低。
该研究将生态位理论引入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并取得了预期结果,对生态位理论的跨
学科应用具有一定推广示范作用。模糊物元模型的优势是能定量原本只能定性的模糊数学关系,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了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这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开辟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朱雪欣,王红梅,袁秀杰,等.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区位评价与空间格局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6):326-333.
[2] 刘晓清,毕如田,高艳.基于GIS的半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及优化分析:以山西省襄垣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5):822-826.
[3] 马晓冬,李全林,沈一.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J].地理学报,2012,67(4):516-525.
[4] 吴秀芹,张艺潇,吴斌,等.沙区聚落模式及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以宁夏盐池县北部风沙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0,29(9):1683-1694.
[5] 谢作轮,赵锐锋,姜朋辉,等.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以榆中县为例[J].地理研究,2014,33(5):937-947.
[6] 王传胜,孙贵艳,朱珊珊.西部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演进研究的主要进展[J].人文地理,2011(5):9-14.
[7] 王林林,路春燕.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聚落分布及形成機制:以延安市安塞县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5):883-889.
[8] AUSTIN M P.Spatial prediction of species distribution:An interface between ecological theory and statistical modeling[J].Ecological modelling,2002,157(2/3):101-118.
[9] SOBERON J,PETERSON A T.Interpretation of models of fundamental ecological niches and species distributional areas[J].Biodiversity informatics,2005(2):1-10.
[10] HIRZEL A R,LAY G L.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ing and niche theory[J].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8,45(5):1372-1381.
[11] 钱辉,张大亮.基于生态位的企业演化机理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2):20-26.
[12] 瘳红娟,徐建华,岳文泽.城市生态系统适宜度的时空对比分析[J].生态科学,2003,22(4):300-304.
[13] 欧阳志云,王如松,符贵南.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其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1996,16(2):113-120.
[14] 蔡文.物元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7-10.
[15] 陈斌,丁世飞.基于信息熵的模糊物元模型预测玉米螟种群动态[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37(10):78-82.
[16] 郭彦龙,卫海燕,顾蔚,等.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桃儿七潜在地理分布研究[J].生态学报,2015,35(3):770-778
[17] 秦天天,齐伟,李云强,等.基于生态位的山地农村居民点适宜度评价[J].生态学报,2012,32(16):5175-5183.
[18] 蒙莉娜,郑新奇,赵璐,等.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3):282-287.
[19] 吴江国,张小林,冀亚哲,等.县域尺度下交通对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以宿州市埇桥区为例[J].人文地理,2013,28(1):110-115.
[20] 齐增湘,廖建军,徐卫华,等.基于 GIS 的秦岭山区聚落用地适宜性评价[J].生态学报,2015,35(4):1247-1283.
[21] 曲衍波,张凤荣,姜广辉,等.基于生态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调控[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1):290-296.
[22] 胡宝清.模糊理論基础[M].2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271-300.
[23] LU C Y,GU W,DAI A H,et al.Assessing habitat suitability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fuzzy:A case study of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in Qinling Mountains,China[J].Ecological modelling,2012,242(3):105-115.
[24] WEBER T C.Maximum entropy modeling of mature hardwood forest distribution in four U.S.states[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11,261(3):779-788.
[25] 张家其,吴宜进,葛咏,等.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贫困地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以恩施贫困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4,33(8):1457-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