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教育对感知觉发展的影响

2017-06-11梅慧吉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节奏美的

梅慧吉

摘 要: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一个孩子对美好声音的反应早于他通过其他感官得到的对美的反应。幼儿阶段是各种感官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听力培养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学习是通过多种感官体验音乐的要素,通过体验形成经验,这样可以渗透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对儿童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感知觉;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215-01

一、音乐教育

音乐是艺术中的艺术, 是美的巅峰, 因为它以旋律和节奏直接冲击人的心灵、情感和情操, 给人以震撼,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通过音符与节奏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 比最好的演讲家更易激发人的情感、悲哀、欢乐等。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 对于人的道德情操进行潜移默化地改造。音乐是人类的精神产品,音乐教育侧重于通过音乐艺术的手段使受教育者能够建构符合一定社会价值取向的审美价值取向。因为音乐教育的本质揭示的是一定社会的精神生活在音乐艺术中的反映, 这也是人的意识领域的特殊性问题。音乐教育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 只不过这一取向主导作用的发挥建立在音乐听觉美的基础之上。

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包括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动觉、平衡觉等。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2岁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知世界,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動中感知觉仍占优势。以下主要介绍儿童听觉的发展。

婴儿不仅能辨别不同的声音,而且表现出对某些声音的“偏爱”,即表现为对某些声音能更长时间地注意倾听。研究者发现,1-2个月的婴儿似乎偏好乐音(有规律而且和谐的声音)而不喜欢噪音(杂乱无章的声音);喜欢听人说话的声音,尤其是母亲说话的声音;2个月以上的婴儿似乎更喜欢优美舒缓的音乐而不喜欢强烈紧张的音乐;7-8个月的儿童乐于合着音乐的节奏而舞动双臂和身躯;对成人安详、愉快、和柔和的语调报以欢愉的表情,而对生硬、呆板、严厉的声音表示烦躁、不安、甚至大哭。

儿童的听觉敏感性随其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研究表明:在12-13岁以前,儿童的听觉敏感性是一直在增长的。成年以后,听力逐渐有所降低。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很大,个体差异岁年龄增长而减小。但听力可愿意经过训练得到提高。应有意识通过音乐或语言,培养孩子的听力能力。

三、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感知觉发展的影响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进行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四个阶段,这里主要讲前两个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为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孩子这时对外界的感知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器官进行的。处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音乐体验主要是感知体验。不同音乐中不同音色、织体、节奏、风格会刺激他们的音乐听觉和动觉;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前运算阶段。从3岁到7岁,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语言发展了,能开始用符号去帮助理解和形成有关概念。并能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情,并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某些事物。能辨别音乐中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音的长短和音的高低。儿童学习音乐不需要先认识文字符号,而是通过感知觉。对于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的辨别力,对于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都会提高幼儿听觉的敏锐性、选择性和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性。音乐的学习不仅是耳朵和手指的事情,它还会引起全身官能的反应。伴随着律动、舞蹈、乐器进行的歌唱或表演活动,要求幼儿的耳、眼、脑、四肢协调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敏锐感觉,提高大脑反应的灵活性。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要求儿童保持注意力的稳定,习惯于跟随乐音的运动和变化,以便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形成对乐曲的整体感受。在演唱中,既要控制自己的发声,使自己的音高、节奏和自己的声部协调统一,还要倾听其他的声部,注意指挥的手势和要求;在欣赏中,既要聆听主旋律,又要注意其他的声部,倾听不同的音色、表情的变化等等,否则就无法完整地体会音乐作品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四、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素质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关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导性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又与教师自身的素质密切相关。只有具备了作为教师必要素质条件,教师才可能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主导作用。

1.教师鉴赏分析音乐的能力。教师应具备鉴赏、分析音乐作品的一般能力。如应能较敏锐地识别什么样的音乐适合何种年龄的儿童;应能较敏锐地察觉音乐作品合适的音乐作品,以及在教育过程中有效地将音乐作品的教育潜力转化为儿童的发展。

2.教师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师的歌唱首先应该自然、朴实而富于感染力,其次应该力争准确和优美。教师的随乐动作,首先应该能够比较准确和生动地反映音乐的主要特征;其次也应该是节奏鲜明,结构清晰的;在以上基础上,如能做到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富于创造性变化当然更好。教师在弹琴或演奏其他乐器时,首先应是熟练、完整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是感受和表现的艺术,教师在现场的表演,对儿童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的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意义。教师的音乐表现力越强,儿童所受到的音乐熏陶就会越完美。

3.教师应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教师应掌握一般的音乐知识,如音乐理论知识,乐器知识,音乐,舞蹈表演知识,著名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简单的创作知识等。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鉴赏、分析和表现音乐舞蹈作品,更好地鉴赏和指导儿童学习。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节奏美的
花有自己的节奏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好美的雾
YOUNG·节奏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