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初中美术教育的思考

2017-06-11龙佳尹建国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美术教育初中

龙佳+尹建国

摘 要:为提高初中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促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学者们认为红色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应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创新红色教育。美术教育属于创新型教育模式,把美术教育贯穿红色文化教育全过程,突破单一的红色文化教育模式,以美辅德,通过艺术创新和审美形式完成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初中;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185-02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出现了截然不同的面貌。他们表现出思维活跃,有超前意识,爱追求标新立异等的积极一面,但同时他们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各种信息的表层阶段,属于“无法抗击打能力”的群体,表现出道德滑坡,信仰缺失,价值观紊乱,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的一面。青少年学生思想领域的不良现象引起了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为全面提高当代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把当代初中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优秀接班人与建设者,我们应该依托湘潭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通过打造红色文化创新教育来提高初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以红色育人为特色的地方红色文化教育模式①。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至新中国成立期间,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形成的一系列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文艺作品、革命歌曲和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革命根据地、革命领袖人物故居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文化氛围等。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又可分为物质“红色文化”和非物质“红色文化”②。物质“红色文化”主要指的是表现形式层面,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和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物件。如:毛泽东故居、彭德怀故居、毛氏宗祠、毛鉴公词等。非物质“红色文化”主要是指精神层面,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和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价值、精神等。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在理论方面,有助于增加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理论体系,提出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有效对策。同时,从新的学科研究视角,有助于突破红色文化“平面化”和“静态化”的单学科研究现状,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在实践方面,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背景下,有助于为红色文化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及类似的民族文 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对德育学科的不喜欢,德育的时效性差的缺点,从美术学科创作的实际操作层面探索出适合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施途径。

二、红色文化美术课程资源的内容

(一)建筑遗址、雕塑

湘潭红色文化建筑遗址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毛泽东故居和彭德怀故居。毛泽东故居是毛泽东诞生和早年成长的地方,是一幢土木结构,坐南朝北,呈凹字形(一担柴式)的农舍,1983年邓小平亲笔题写“毛泽东同志故居”七个大字。彭德怀故居坐西北朝东南,土砖木梁结构,穿斗式构架,硬山顶。彭德怀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堂屋门楣上,镶嵌着邓小平所书写的“彭德怀同志故居”七字。韶山毛泽东故居、乌石彭德怀故居和邻近的宁乡刘少奇故居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金三角”,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此外还有韶山农民夜校旧址—毛氏宗祠、毛泽东考察农民夜校旧址—毛鉴公祠、黄工略故居、罗亦农故居等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③。

雕塑作品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毛泽东铜像和彭德怀铜像,铜像都是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雕塑专家程允贤设计。主席铜像造型是根据开国大典时期主席形象造型设计,主席身躯伟岸,双手握书卷,身着中山装,十分雄伟。彭德怀铜像根据彭德怀元帅戎马一生的形象设计,元帅身着戎装,英勇豪放,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毛泽东铜像和彭德怀铜像在全国革命纪念雕塑中独树一帜,造型特色与形式寓意的完美结合,呈现了雕塑作品较高的美学价值。此外还有雷宜锌的《潇湘魂》,吴为山写意雕塑《胜利的号角》等雕塑及浮雕作品,它们给初中美术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主题绘画作品

毛主席家乡及革命历史题材吸引了全国大批著名的艺术家进行绘画创作。其中有傅抱石应湖南人民出版社邀请到韶山的中国画写生作品《到韶山》、《韶山组画》、《韶山全景》、《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毛泽东诗意画创作》等,还有李可染的国画作品《韶山》,廖正华的国画《收谷》等。

此外,还有许多美术家们创作的大量的革命历史题材绘画作品,其中,许多绘画作品在各类美术展中获得大奖,并收藏于各类博物馆和陈列馆。代表作品有靳尚谊的《毛主席全身像》、《毛主席在炼钢厂》、《踏遍青山》,以及其他国画作品《青年毛泽东在湖南》、《毛委員与农民革命斗争》,油画作品《毛主席与湖南共产主义小组》、《韶山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毛主席与安源工人在一起》、《毛泽东为起义军演讲》、《井冈山会师》、《平江起义》、《夏明翰——狱中英勇斗争》、《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攻占长沙 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徐特立抗战演说》、《衡宝战役——黄土铺战斗》、《汇聚东屯渡》等等。各类画家的绘画创作给初中美术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三)民间工艺、革命历史遗物

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受到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当地政府广泛收藏了革命历史时期的红色遗物,包括展览馆陈列的红军当年所使用的军需用品、生活用品和宣传标语等;其中还包括衣物、书籍、军报及印刷品、各种枪支武器装备和徽章等。在全国各地涉及到的红色文物范围则更广,如:陶瓷、木家具、宣传印刷品、塑像、徽章等民间工艺品等。红色遗物的收藏与整理,丰富了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库,为初中美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素材。

红色文化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局限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上,更应把全国更大范围的红色文化资源吸收进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角度上进行开发。形成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为主体,以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经典的红色文化资源为背景的课程体系。从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和实践形式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红色文化融入初中美术教育的途径探索

如今,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教育方面已经比较成熟,要使爱国教育呈现多样化发展,应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美术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遵照国家制定的《美术课程标准》分别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进行探索,让学生们在美术课的学习当中不断地获得美术素质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热爱家乡的情怀。

(一)造型·表现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美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和造型技能。基础阶段学习先是让学生学会表现简单的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通过各种媒介、技巧和制作过程将其应用到简单的人物、风景、静物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表达出有关红色主题的形象及事物,能夠表现出革命历史故事及革命历史人物。

在基础阶段的学习后,学生能够充分的运用美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和造型技能,较熟练的运用各种媒材和手段,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使学生能通过各种美术语言创造出较完整的红色主题形象及事物,能够较完整的表现出革命历史故事及革命历史人物,使学生能够在创作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美丽韶山行》课例,韶山是毛泽东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方式,画出韶山的红色旅游线路图,同时还要介绍景点。使同学们能够在绘画创作中能够更加了解韶山市的各大红色旅游景点及红色革命事件。《伟人故里》主要向同学们介绍毛泽东故居的建筑结构、建筑特点以及故居门匾的几次变迁。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了解毛泽东故居的建筑形象特点以及建筑的空间布局结构。除此之外,造型表现课程还有绘制毛泽东徽章、红军帽和红军衣物等美术课程。

(二)欣赏·评述

欣赏·评述领域课程是按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的,审美判断能力是欣赏课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关系到个人的知识能力、表达能力、理解与评述能力和对作品的审美能力。欣赏·评述课程领域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感受自然美、学会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提高对美术现象的兴趣④。

《画布上的革命》课例,主要是通过欣赏革命历史题材绘画创作,帮助学生了解、欣赏这些高艺术水准的红色革命;从表现的人物和特定的场景入手,对其进行颇有新意的讲解与欣赏;课程遵循“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原则,讲述历史,分享艺术,给学生带来强烈的灵魂触动和艺术体验。《魅力永恒的红色建筑》课例,以欣赏红色建筑结构造型为主,通过了解红色建筑结构和室内陈设特点,撰写一篇调查报告。《我们身边的红色文化遗存》课题,采用实地考查、网上资料调查的模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了解革命年代的生活场景,最终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以上课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审美的方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方式深刻的接受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完成对革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

(三)设计·应用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主要让学生掌握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的基本方法,合理的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如运用剪、折、编等手工方式,完成学生对体验设计、制作过程的培养。通过三个维度的目标设定,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学生“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通过学生体验设计、制作过程,达到创新发展和创造能力的目标⑤。

《红色班徽》课例,将红色湘潭的精神文化内涵有机融入班徽的标志设计中,使学生抓住红色湘潭这一定位点,并将其转化为视觉元素,与班徽的形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我为革命烈士献花篮》课例,则以纸的立体编制造型为主,完成花篮的造型设计与制作,通过郊外采集到的野花野草插入到自己编织的花篮,完成一件插花艺术作品。《我心中的丰碑》课例,则以纸的立体造型与图案的颜色搭配,完成对纪念碑样式的设计与创意制作。以上课例都是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进行创作设计,使学生在体验设计的过程中去寻找和设计相关的元素,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领域是一项全面的美术创作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过程,重视学生对事物探索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综合·探究领域的意义在于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实现美术学科三个层面的全面研究,即艺术学科范围的全面综合、学科之间交叉的综合、美术与社会生活的综合。通过探索实践课程,使学生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胜利的号角》课例,以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故事原型为引导,使学生通过情境与作品相互交融获得共鸣,使存在时空距离的冰冷雕塑变得动情与激动人心。《策划一次红色出游活动》围绕出游活动进行设计,涵盖策划、平面与立体设计、材料制作、作品展示等方面的实践活动。《红军帽和衣物》课例,使学生运用恰当的图形和文字符号,通过适合主题的色彩搭配以手工制作的方式呈现出红色主题的作品设计。以上课程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语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美术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体现,使传统单一的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转向多层次、全面性的美术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艺术修养,还能更好地传承优秀的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同时,红色文化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美术课程各大板块,通过资源整合和课程优化的方式,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红色文化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6B595)。

注释:

①陈建国,赵凤远.以红色育人为特色的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临沂大学学报,2013(05):18-21.

②周立,谢建平.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04):04-07.

③曹学文.红色文化遗产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以湘潭市为例[D].湘潭:湘潭大学,2008.

④林金燕.在“欣赏·评述”课中培养初中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5(18):131-132.

⑤王松.论“红色美术文化”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及途径[J].贵州教育,2011(01):29-32.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美术教育初中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