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州建筑的色彩之美

2017-06-11马艳孙泽楠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徽派徽州民居

马艳+孙泽楠

摘 要:徽州传统建筑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色调。这种建筑色调的形成与其所在的地理环境、建筑材料、政治因素、人文精神有着很深的关联。本文将进行分析。

关键词:徽派建筑;建筑色彩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023-01

徽派建筑在徽州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古建流派,明清时期徽商经济实力雄厚,徽商还乡后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丰富,村落景观突出徽州建筑的色彩很有特色,传统徽派建筑为砖木结构,多为二层,内设天井采光,外围高墙,墙上较少开窗,开亦高而小,墙体在屋盖以上设马头墙,徽派建筑上部全为青灰色砖瓦,下面大面积为白墙,路面是灰白的石板路,以黑白灰的层次变化组成统一的建筑色调。

一、徽派建筑色彩面貌客观成因

(一)徽州的地域环境与徽派建筑色彩的关系

徽州地处皖南,山地及丘陵占十分之八九,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雨集中、梅雨显著。徽州村落就散落在群山与大地组成的空间中,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这样优美的环境自然是人人向往的桃源之处,但其丰沛的雨水也对建筑的安全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徽州民居传统的墙体砌筑多数为“斗墙”,墙厚八寸有余,用一种窑烧大号“开砖”,一板一牵砌法,斗内用碎砖和土填实,俗称“灌斗墙”。这种做法对多山少田的徽州来说无疑是节省资源的好办法,而且也具有保温隔热的效果,但却不具有很好的耐水性能,易被雨水所侵蚀,所以徽州的古民居,一般在外墙批上石灰,这样建筑就能历经百年风雨而不坏。更为神奇的是,老墙经历岁月的洗礼,竟能自行產生美丽的花纹,富有沧桑的历史美感,这是人工所不能及的。

(二)徽派建筑材料与徽派建筑色彩的关系

徽州建筑材料丰富,盛产松、杉、柏、椿、储等优质木材,又产桐油、生漆等天然涂料,群山之间不乏适合烧砖制瓦的粘土和包括石灰石在内的各种石材,又有大量的烧制砖瓦和石灰所需的薪柴。在这种地理环境条件下,徽州民居建筑以当地出产的青砖、黛瓦、木材、石灰、块石等材料建造,墙基块石垒就,外墙青砖迭砌,灰泥接缝,灰浆粉刷,屋面覆盖黛瓦,里面柱梁椽擦乃至楼板、内壁隔墙,全用木材。此外徽州地处皖南,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了排水和防潮,徽派民居建筑做了巧妙的处理.外墙砖石材料,灰浆粉刷,防潮抗腐。白粉墙、黑色的瓦片和灰色的青砖,墙脚多采用灰色的条形青石,有些地方也用鹅卵石堆砌,黑、白、灰组成了这个地区古建筑的主色调。

(三)政治因素与徽派建筑色彩的关系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颜色的使用是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乱用颜色,轻则推倒重建,重则满门抄斩,株连九族。作为以经商起家的徽州人,外墙绝对没有任何资格在外墙去使用任何华丽的装饰。建筑采用灰白的色彩基调,这种简单的色彩构成体现出多层次的审美内涵——远远望去清一色的黑瓦白墙,对比鲜明。在历经数百年风雨之后的今天,在风雨、光线的作用下,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形成冷暖色交替,更有了凝住、沉静的效果。

二、徽派建筑人文精神对徽派建筑色彩的影响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古代徽州蕴含的深厚儒家哲学思想,以及长期生活在山水田园之中的桃源意境,深深地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也逐步造就了徽州民居(主要是南部地区)素雅洁净的外立面风格;特别是早期,内外装饰均较为简单,喜用原木色保持了儒家贬斥装饰,崇尚古朴自然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白色具有多向性,表示光明之源,在徽州许多建筑中高耸延伸的白墙几乎与浅色天空连成一片,追求真正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黑色则象征天,它源于夜幕之神秘;而青灰色则与五行中的水相对应,寓意着避免水灾,这不仅是徽州,很多南方民居也选用此颜色。在理念层面,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随后又有庄周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的审美理想充分体现了道家精神的“朴素”,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传统徽州民居的无彩色,数百年来一直能保持下来不能不说是受老子、庄周美学观的影响。再后来又有一种思想对徽州的文化色彩冲击很大,就是当地的朱程新安理学。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以儒学为宗,吸收佛、道思想,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地联系统一起来,把中国儒学推上了重要的发展阶段,徽州是朱熹故里,徽州则成为这一理论变革的实践基地。作为一种“思想先行”的传统意识,朱子理学美学的“文化影响”深远,其审美哲学中的伦理化倾向,表现为艺术的政治化和人格化,以及审美的伦理功能化,因而深受其影响。朱熹一向主张平淡自然的美学理想,徽派儒士们更是将朱熹的美学思想奉为主导,事事遵从“平易,少自然“,所以在色彩上拒绝复杂的彩色,倾向平静中和的无彩色。

三、结语

本文从徽州传统建筑色彩出发以地理环境、建筑材料、政治因素、人文精神影响因素等发面分析徽州传统建筑色彩之美。其研究目的是在于关注并思考建筑与时代美感关系,为我们的创作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王子琳.浅析徽派建筑的色彩与人文精神的关联[J].科技信息,2010.

[2]刘仁义.传统徽州民居色彩及其文化内涵研究[J].工业建筑,2017.

猜你喜欢

徽派徽州民居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徽州春雪
民居智库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徽州绿荫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奇趣民居
徽派建筑技艺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