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鲁迅小说中的新知识分子形象

2017-06-11金玉喆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鲁迅小说人物形象

金玉喆

摘 要:小说的创作是通过塑造个性鲜明地人物形象,通过故事情节的构造铺成一步步得到实现的。鲁迅先生的小说在这点上表现的更为突出,本文主要从鲁迅先生的小说入手,还有鲁迅先生笔下新旧知识分子的各自形象以及鲁迅先生本人对他们各自的看法入手,主要研究鲁迅小说中的新知识分子形象来窥视鲁迅先生的人物创作手法。

关键词:鲁迅小说;新知识分子;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2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008-02

一、绪论

(一)鲁迅小说概述

中國古代小说,它的文字都是一些较为晦涩难懂的文言句式。这样的小说,迎合了读书人的口味,却是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当时的人民受教育程度远远比不上今天,很多人都是目不识丁,这种文言句式的小说远离他们的生活。而这些用文言句式写成的小说,其人物形象体系不外乎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才子佳人等等。这些人的生活经历,远离了普通民众的平实生活。

而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开始。《狂人日记》第一次用白话文代替了传统的文言文写作,从这一点来看,就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之而来的,越来越的人开始转用白话文来写作。而这些现代小说里面的人物形象,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围绕着帝王贵族、才子佳人。在这些小说里面,平民形象小老百姓的生活登上了中国小说舞台,农民、小市民、知识分子等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主人公。在观察和并加以表现自己的主人公时,鲁迅先生更是有自己独特的写作思路与写作视角,在他的小说中主要表现在“病态社会”里知识分子和农民精神“病苦”。鲁迅先生着重通过平民形象来展现这些平民在激变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洪流中的精神状态,例如在《故乡》中童年单纯善良的少年闰土,在而后的困苦生活中逐渐被“打磨”成张口闭口“老爷”的麻木人,这也深深带给我们读者以心灵的冲击。鲁迅先生更是把农民和知识分子引入到中国现代小说形象体系之中的第一人,并以独特的题材和眼光最先显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实绩。而知识分子形象则是鲁迅小说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并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知识分子形象的传统。

(二)新知识分子概述

“知识分子”(intellectual)一词,最早见于1898年1月23日在法国LAurore上的一篇文章。针对法国的一桩案件,一些文人发表了《知识分子宣言》的文章,在其中他们表达了对这一案件的肯定态度。从此,“知识分子”在法国被逐渐广泛的使用开来。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从苏联翻译了一大批著作,引进了大量词汇,其中就有“知识分子”一词。随后“知识分子”一词在中国也广泛传开。而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是指那些接受过教育的一类人。他们或许本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各有差异,但是他们都受过一定的学堂教育。无论这种教育是传统私塾书院的,还是现代的西方新式学堂。

鲁迅知识分子小说数量虽然不是太多,大多集中在《呐喊》和《彷徨》里面。但是鲁迅的小说里面,其塑造的知识分子人物形象却不少。鲁迅通过对小说里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把小说形成了一门艺术。鲁迅先生说:“我深恶先前称小说为闲书, 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 看做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 所以我的取材, 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 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②由此看出,鲁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用来表达他自己的观点,阐述他的思想,抒发作他自己的情感,期望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鲁迅对新知识分子的认识

鲁迅的小说中,真实而生动地塑造了许多身处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概括说来,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旧知识分子形象,一类是现代的新知识分子形象。

在《一件小事》、《故乡》等作品中,鲁迅通过对那些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正面人物的典型描写,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前进的必然道路。总的来看,鲁迅写知识分子的小说,是从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关系来探索和揭示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表现出“忧愤深广”的艺术特色。他写知识分子的弱点和缺点,批评他们,是出于同情、本着爱护的精神,分析他们的缺点的影响、危害及历史根源,并着重通过表现他们的不幸来解剖他们的生活环境——“病态的社会”,使人们对这个罪恶的渊薮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鲁迅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通过这一系列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揭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无力和脱离群众,要求知识分子摆脱“空虚”和“动摇”,改造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在鲁迅看来,知识分子也和劳动人民一样,不是花鸟,有着诸多痛苦。在旧社会里,知识分子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是大体相同的。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真正从生活实际出发,用革命的观点认识现实,反映现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读鲁迅的这些作品,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认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交接时期的中国社会。他开创了现代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显示了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的高瞻远瞩和卓越贡献。

二、鲁迅小说中的新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在现代新知识分子中,他们受到现代西方进步思潮的影响,反抗传统的旧制度,谋求个性的解放和人生的自由。这些都是他们与传统的旧知识分子所区别的所在,这也是他们的“新”之所在。可是个人所处时代不同,所受教育的差异,传统封建思想对他们的左右程度也不尽相同。这样也就导致了两种不一向的结局,也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以吕纬甫、魏连殳为代表,他们是在清末民初最早接受西方现代思想的知识者,也和传统的封建联系紧密。他们虽然也曾反抗过传统,但最终都沉沦了下去。另一种类型以夏瑜、涓生、子君为代表,他们是活跃在五四以后的新青年,接受了更加新潮的新思想,在个性上更加独立和解放。

《在酒楼上》的主人公吕纬甫,他在辛亥革命前就接受了一些进步思想,认识上也有了一些觉悟。“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③由此看出,他以前是一个富有激情满怀理想的热血亲年,曾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不得不说胆大妄为。他关心时事,在议论中表达着自己的热忱。可是辛亥革命以后,再见他时已是满脸的沧桑与颓丧。“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很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去了精采”④。岁月早已经磨掉了他的雄心与激情,剩下的只是沉沦。用他自己的或来说就是:“我现在就是这样了,敷敷衍衍,模模糊糊”⑤。吕纬甫代表了当时安于现状的一类知识分子,虽然他们刚到社会也是积极进取,努力追求进步思想教化,也曾经为社会上一些不公的现象还有国人的思想固化忿忿不平,但他们终究因为看不到自身理想实现的曙光,而没有坚持下去,屈服在现实的洪流之下。在循序渐进的日常生活中,慢慢消耗自己的生命。

而在《孤独者》中,这种沉沦表现的更加明显。书中的主角魏连殳自小因叛逆的性格被人视为异类,“时时听到人们提起他的名字,都说他很有些古怪”⑥。其实说起来,他的古怪正是一种对传统封建的蔑视。留学回来后他被看成新党,“大家说他是一个可怕的‘新党”⑦。由此可见,他一直是一个与时俱进,充满理想的新青年。可是他的“叛逆”终究收到了那些传统卫道士的报复,他也因此失业变得穷困不堪。最终,为了获得成功,对那些伤害过他的人实行报复。他开始“躬行先前所憎惡、所反对的一切”⑧,并且获得了成功。可是伴随而来的却是精神上的空虚与孤独,反而陷入了更大的沉沦之中。魏连殳同样也跌入了对社会还有人伦的绝望深渊,人们都觉得他是孤僻的,是“独异于庸众之中”的,在精神上他也是在承受着一种无法言明的苦痛。

另一种现代新知识分子类型,接受了更加新潮的新思想,在个性上更加独立和解放,只要是以涓生、子君为代表五四以后的新青年。这一类知识分子,在《伤逝》表现得尤为明显。《伤逝》里的主人公子君和涓生,他们所处的时代,大体上比吕纬甫、魏连殳要晚十年的样子。他们是五四运动以后的时代新青年,他们比吕纬甫、魏连殳更加富有激情也更加投入,努力追寻着自己的新生活,期望获得身体和思想上的双重解放。在最开始与封建家长抗争的时候,子君曾高声喊出数千年以来中国女子所不敢喊出的又一种“异样”的声音,“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展现出新时代背景下新新女性的果敢与心志坚定,为了争取恋爱与婚姻的真正自由,他们敢于封建专制家庭做抗争,他们具有男女平等、个性解放、恋爱婚姻自由的新新思想。子君和涓生冲破了重重阻力,建立了新家庭,他们在一起“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⑨这样的新潮,在当时社会绝对是少之又少,他们的思想觉悟领先了当时的大部分同人。

三、结论

四铭、鲁四老爷、高老夫子等,这类旧知识分子所拼命维护的主要是封建的伦理道德。但是他们在具体实际行动上,他们自己又不断地践踏着他们要维护的封建道德,有着男盗女娼的想法,骨子里却卑鄙无耻。他们内心十分明明卑劣,却要装出道德的面孔。他们居于这个社会的上层,深受封建思想左右的他们,同时也是知识分子中的败类。

身处于社会下层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封建知识分子,主要是以孔乙己、陈士成为代表。他们和四铭、鲁四老爷、高老夫子等上层知识分子比较起来,显得更加凄惨。他们原本期望通过科举改变自身的命运,可实际上屡屡失败的科举上他们心灰意冷,最终在政治上沦落于社会底层。而在在经济上,他们没有上层知识分子那样衣食无忧,他们没有土地,食不果腹、衣不保暖。政治上的不利加上经济上的贫穷,让他们在道义上处于无人同情、无人理解的悲惨地位。而他们又自视清高,不愿与贫苦大众的底层人民为伍,更加受到人们的冷落。最后孔乙己在被丁举人打断了腿之后,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后走向了人生末路。而陈士成也在科举失败的阴影下,陷于精神狂想而投水自杀。可以说,他们这一类知识分子,是受封建科举制度与封建思想毒害而被吃掉的一类,读起来交织着无限的凄凉和悲剧。

新知识分子的形象又与旧知识分子有所不同,新知识分子较旧知识分子更为勇敢,他们更具有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在面对封建老旧势力时,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新思想,也敢于与旧势力做斗争,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们被当做是异类、傻瓜,甚至于对他们的英勇就义,他们的家人不以为荣,反以为耻。鲁迅先生称他们为“寂寞奔驰的猛士”。

鲁迅的小说,读起来是十分沉重的。他让我们了解到那些藏在时代迷雾之下的重重隐秘,体味到早期的中国知识分子悲喜沉沦的惨痛生活。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失败与绝望及对他们对封建传统的反抗和痛斥,也看到了他们的痛苦和无望的挣扎,浓缩成了一个时代不可磨灭的剪影。那些小说里的知识分子形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与我们的心灵进行对话和交流,这其中蕴含的哲思,强烈地引起人们感情的共鸣和震撼。

注释:

①许纪霖.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论[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02.

②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02.

③④⑤⑥⑦⑧⑨鲁迅.鲁迅全集·第二卷·肥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9,26,29,88,92,103,114.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鲁迅.南腔北调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3]许纪霖.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论[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4]钱理群.心灵的探寻[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5]汪晖.反抗绝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6]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3.

[7]任访秋.中国新文学渊源[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8]任访秋.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

[9]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10]王飚.中国文学史学史[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鲁迅小说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鲁迅小说中景物描写的意境之美
初中语文中鲁迅小说的教学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