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二篇
2017-06-10佘凤庆
摘 要:每座城市都会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河流,她孕育着此处的文明,繁衍生生不息,无论四季时光如何变幻,她都会静悒如初,默默地承受着冷暖沧桑,不悲不喜!包河,我的家乡河,经过千年的雨打风吹,仍然在绽放出无与伦比的美丽,缓缓的涟漪让焦躁的时光慢一点,再慢一点。
这两个星期,几乎每隔两三天就会去一趟工地,很有幸的认识了一些人,他们每天在工地上忙碌着,大家逐渐熟悉起来,下面就谈谈我对他们的一些真实感受,权作一笑罢了。
关键词:包河 人文 描述
冬的包河
每座城市都会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河流,她孕育着此处的文明,繁衍生生不息,无论四季时光如何变幻,她都会静悒如初,默默地承受着冷暖沧桑,不悲不喜!包河,我的家乡河,经过千年的雨打风吹,仍然在绽放出无与伦比的美丽,缓缓的涟漪让焦躁的时光慢一点,再慢一点。
城市在变,喧闹繁华,十年间各种大厦拔地而起,姿态巍峨,但终究无法成为城市的灵魂地标,在拥有千年风流的包河之前,相信那些终究不过昙花一现。忽然有一天,我发现对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陌生起来,那些新建的道路,各种广场建筑,仿佛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游客,几许兴奋却有着更多的怅失,唯有家乡的包河静静地流淌着时光,在四季变幻中阅读着城市的历史。
包河的春天柳芽初上,一片生机盎然,夏天满池的莲花盛开,美景盛收,秋天两岸的草地茂盛,游客流连。唯有冬天,绿色渐渐褪去,除了冬青之外,百木凋零,枯萎的柳枝条垂落水面,仿佛老翁弓下了身子,或思考或回忆。一场冬雪过后,远方的白色拱桥与冰雪似乎融为一体,显得更加清净,建筑的青瓦上覆盖着白衣,新安的水墨风在自然中得到了艺术的升华,古朴守拙,浑然一体。
冬天的包河是安静的,没有了其他季节的喧哗热闹,冬夜里我走在岸边,虽有阵阵寒意,却极愿享受着如河面的平静,远处的霓虹灯和岸边暗弱的路灯忽明忽暗,这就是世俗与心灵之间的距离。偶尔停下步伐坐在石凳上,看着月光洒落在湖面,微风吹起而月影不散,朦胧中流失着岁月,这是包河的冬之美,宁静而纯粹。
包河南畔坐落着的包公祠,是城市最吸引外地游客一景,祠内高树参立,小径通幽,那最具代表的三口铜铡色正芒寒,让人无不肃然。包公祠据说是包公年少读书的地方,少年宫和省图书馆分别座落在公祠的东西两侧,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设计者的路转轮回。沿岸走过图书馆再往西,我仿佛听到一个声音传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随后是几十个学生跟在后面大声朗朗,回音震动着树上的麻雀扇动着翅膀,飞来飞去又三年,这里就是我的高中母校,曾经的合肥七中,现在已经迁走到了几十公里外的蜀山脚下。那声音不过是我的学生回忆,校园内早就安静下来,时光穿梭,也许只有那记忆声永不绝耳,瞬间变是永恒!
包河因包公而名扬,虽然打龙袍、铡美案也许不过只是些美丽的民间传说和人民向往,但他的谥号是后人对其最公正的评价。 包拯,字希仁,宋仁宗期间的监察御史,礼部侍郎,死后追封了尚书衔,谥号孝肃。虽然孝肃不像文正、武穆那样光耀千秋,但却是人性中最真实又最可贵的品质。包公因父母年老而拒绝了赴任外地的升迁,此为孝,他也许缺乏了几分平天下的远志,却谨念亲恩抱守子道,或许现下的人们多该明鉴古人,父母慎别离。包公刚毅不阿,众人皆惮,此为肃,不趋炎附势,不因利忘义,包公一定是一个有良好操守的官吏,也一定是一个可以独守其身的百姓,包公无法去改变时代,却不断修正着人性,看似孤独的君子一定会受到世人的尊重,独立人格的追求历经千年也不会褪色。
走在冬夜里的包河,如释负重,透过枯萎的柳枝看着远处的拱桥,拱桥下面倒映着千年的明月!
工地上的那些人
这两个星期,几乎每隔两三天就会去一趟工地,很有幸的认识了一些人,他们每天在工地上忙碌着,大家逐渐熟悉起来,下面就谈谈我对他们的一些真实感受,权作一笑罢了。
工地是由一家上海建筑公司和安徽一家本土公司共同承包建设的,由两家单位为了一方土地而走在一起合作,这是平时并不多见了,还好并没有因为组织的不同而造成了混乱,正和乒乓球里的双打一样,配合的很有效率。
茅总:工地建设的总经理,典型的上海人,穿着一丝不苟,谈语中透露出海派精明,与伊交谈,总感觉有些自命不凡,居高临下,但这一切都不重要,他是一个守信的人,对于生意来说,任何性格和行为方式都不是最重要的,诚信是我们交往的基础,合同非常顺利,感谢茅总,希望可以在安徽有大作为。
方工:安徽滁州人,部分项目的负责人,来到工地我认识的第一个人,也是我所知道在工地上最忙碌的人,几乎上到安排工程进度,下到接水接电,组织小工,他都来个总承包,家在合肥,却已经20多天没有时间回家陪陪老婆。他似乎是个非常认真负责的人,呵呵,其实这是一个错觉,只是他所处这个干活的位置无法躲藏,我经常看见他抽空时上网聊聊,还有时不知去向,对待非常急迫的问题也听之任之,總之有种债多不愁的感觉。不过他的工作量也许太大了,能够做到基本完成已经不易,向他致敬。
陈工:上海人,年纪不详,也许实际年纪不大,但是多年的工地生涯让他看起来稍微苍老一些,灌浆项目负责人,每次施工时,我们是主要的合作伙伴,当然还有我上一篇提到的快可美李工,我们三个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缺一不可。老陈是个负责的人,聪明的人,总能够找到好方法的人,他不知疲倦,工作细致入微,和方工最大的不同就是从不偷懒,难怪我看茅总对他非常尊敬,时不时的挡一根中华。他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不善交流,但是这样的人是任何企业都无法缺少的,是企业的真正基石。 从他身上,我看见了自己的差距,为何总是爱偷懒?
小张:安徽滁州人,刚毕业的大学生,施工员,设备的操作者,有礼貌的年轻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相信前途光明,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尊重,认真学习着设备操作和施工工艺。小张很年轻,我相信爱学习的年轻人一定有着美好的未来,祝福他吧。
还有一些不知姓名的人:永远扒在电脑前画图的小伙子A,礼貌而客气。热情的测量员眼镜B,似乎永远有话题。办公室主任上海佬C,严格的执行着茅的命令。老官僚曹副总,天天无所事事。等等等等组成了一个有生气的工地。
参考文献
[1]江逐浪.影像叙事语言对当代文学叙事语言的转换困顿[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12):83-86.
[2]黎静.包河:构时尚新城写“绿色”发展[N].合肥晚报,2015-12-04(006).
[3]本报记者.生态文明润泽大美包河[N].合肥晚报,2015-05-15(A04).
[4]方英.理解空间:文学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102-105.
[5]徐玮.城市民工子女闲暇生活研究[D].苏州大学,2009.
作者简介
佘凤庆,男,1973年8月,文学爱好者,本科,安徽省合肥市人,研究方向: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