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传统道德教育规范青少年学生行为
2017-06-10刘昭云
刘昭云
【摘 要】传统道德教育是规范学生行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当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道德教育缺失、道德教育与学生生活脱离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重视道德教育,创新道德教育手段,通过道德教育,影响和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行为,促进良好道德教育效果的实现。
【关键词】提高传统道德教育;义务教育学生;问题;对策
道德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灿烂历史文明,古往今来,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传统道德都是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因此,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时代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当前,各类道德滑坡事件的发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为何国外都认为中国是一个道德沦丧的国度?为何各类道德失范的事件往往容易在国内发生?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道德教育,从而使得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处于薄弱的状态。因此,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传统道德教育,规范学生行为,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一、当前义务教育对学生传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存在严重的道德危机。主要表现如下:
1.传统道德教育缺失
当前,我国已然进入了市場经济时代,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思想,加剧了各种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之风。过于功利的价值观,淡化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使得一些人为了达到利己的目的,往往都会不择手段。而这些不正的社会之风,往往会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在学校教育中,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很多学校的教育,都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上,忽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内化学生的行为和修养,最终使得学生的道德素质低下,道德价值观扭曲,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最终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传统道德教育与生活严重脱离
对于青少年一代而言,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节约、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等,都是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从根本上讲,道德教育是一种抽象化的行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立足实际,让学生理解传统道德的内在含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的道德教育往往都会和实际的生活严重脱离。曾经有个孩子问我:老师,都说助人为乐,可是当我把自己的东西给了别人以后,我自己感觉不到快乐呢?那瞬间,我都有种无言以对之感。因为我们的教师狭隘了助人为乐的内涵。正是因为这种狭隘的道德教育以及与生活严重脱离的道德教育,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掌握了理论化的知识而不懂得如何实践。而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但是,感恩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又意味着什么?这种和学生生活严重脱离的道德教育,如何规范学生的行为呢?
3.传统道德教育教条化严重
一直以来,“说教式”成为我国教育的主要模式,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习惯性用一大套“空话、套话”来教育孩子。这种空洞的语言,教条式的教育模式,在孩子耳边的喋喋不休,往往都会让学生产生排斥感和叛逆心理。从根本上讲,传统道德教育不是空洞的口头宣传,而是要采取切实的行动,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教条化的道德教育模式,难以让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也不利于学校传统道德教育的发展。
二、强化传统道德教育,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行为的有效性对策
针对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传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强化传统道德教育,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1.转变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针对当前传统道德教育缺失的现状,笔者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深刻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影响。而当今社会各种道德滑坡的现象,都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认识到道德教育对于塑造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重视传统道德教育,通过道德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用道德的标准约束自己,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2.立足日常生活,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教学应当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立足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在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改变传统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强化道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性,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拥有很多有关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忠、孝”的做人标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美德。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和改变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道德标准。古有“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懂得谦让。而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的角逐,却没有彼此之间的谦虚礼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立足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些与学生生活经验切实相关的案例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3.营造道德教育氛围,丰富道德教育模式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传统道德教育教条化严重。因此,不断营造道德教育的氛围,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通过校园文化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这种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求学校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要加强传统道德教育的宣传,如黑板报的制作、校园的横幅标语等,都可以强化传统道德教育以及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快速成长和发展的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而言,传统道德教育的渗透,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而就当前的道德教育而言,传统道德教育缺失、与学生生活严重脱离、教条化严重等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强化传统道德教育,规范青少年学生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耀华.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缺陷的原因与对策[J].江西教育论丛,2006(3)
[2]楼竞洲,朱仁宝.关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报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