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2017-06-10张寅邵伟明
张寅++邵伟明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党中央对“保障房”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这样的新时期背景下,我们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免疫系统,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地创新工作方法,保障政策落实,持續跟踪审计,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功能的作用,提升工作水平。
关键词:保障房 政策落实 跟踪审计
近年来,我局在“保障房”政策跟踪审计实践中发现,基层有关部门在“保障房”领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很突出,致使好政策难以“落地生根”。新形势下,我们应加强“保障房”政策落实情况的持续监督审计,揭示“保障房”重大政策落实的体制机制问题,以保障资金安全,推动“保障房”项目依法有序建设和管理,促进“保障房”项目政策落实。
1、“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切入点
1.1 摸清“保障房”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
对于“保障房”政策相信很多人了解的很少。“保障房”涉及的政策方方面面,我们应把中央关于“保障房”的部署要求落实到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掌握“保障房”总体情况和主要成效,以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为主线,以目标任务分解完成、工程质量管理、保障性住房分配运行为重点环节,摸清“保障房”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
1.2 揭示“保障房”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保障房”审计就是审查保障房从立项、建设及分配管理的整个过程是否符合国家“保障房”的政策和规定,实际就是要关注“保障房”政策的执行情况。我们可以从“保障房”的土地供应情况入手,供应是否合理保证?货币化安置是否按规定制定指导意见和具体安置目标、是否达到规定比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是否编制合规,是否滞后?税费优惠政策是否违规收取、减免?从这些重点领域中发现违法违纪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查深查透。
1.3 完善“保障房”制度,健全机制
根据跟踪审计情况,从制度设计、工作机制、管理办法等方面深入分析原因,总结基层审计部门在实施“保障房”中好的做法和经验,着眼于促进“保障房”制度不断完善,促进各项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促进“保障房”工程管理不断规范,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台账,采取核查账目、实地查勘等方式,逐笔逐项落实审计整改,完善“保障房”制度,建立健全机制。
2、“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做法
我局对“保障房”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在审计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认真做好跟踪审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
2.1 加强审计整改力度,提高政策的认知度
审计中发现部分基层保障业务薄弱,保障政策没有进一步完善,存在不符合条件的家族享受“保障房”政策等问题,审计提出应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房”政策。根据审计建议,有关部门进行了整改,对政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提高了对政策的认知度,使真正的政策福利落实到位。
2.2 认真总结经验,认真吸取经验
为促进“保障房”各项政策目标的实现,我局自2012年起对“保障房”项目的计划、投资、建设、分配、运营及配套基础等各环节的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关注各项政策措施执行的经济社会效益,研究审计中已经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审计方案和工作重点,不断地总结经验,分析各年的审计成果,吸取经验,不断地形成有深度、有步骤、有重点、有成效的全覆盖审计,持续监管好保障房的建设和管理,促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3 创新方式,跨系统数据核查
审计人员在“保障房”跟踪审计中,通过计算机审计手段,借助医保、社保、公积金等数据库信息,全面审核了保障房政策享受人员的户籍、收入等情况,通过比对筛选出家庭人均收入超标,列为审计疑点,作为重点核查对象,将比对确定的疑点信息提供给保障房管理部门,进行核查,再将核查结果进行整理、取证,顺利完成了疑点落实和整改工作,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3、“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不足
3.1 实施“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审计环境不够优化
3.1.1 双重领导损害审计独立性。当前我们审计机关行政上隶属地方人民政府,不仅要服从上一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还要按地方政府领导的主张行事,违心地改变审计程序和审计结论,减弱审计执法力度,使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受到损害。
3.1.2 经费拨付牵制监督力度。我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责任所需的经费由同级政府的财政保证。而审计机关与财政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这样的审计经费拨付体制不能保证审计部门在经济上的独立性,牵制了审计监督的力度。
3.1.3 审计体制影响工作难度。开展“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涉及环节较多,一些环节对应的部门又很强势,这些部门主要领导人都是高配,贴身式的跟踪审计让他们不适应,还有抵制情绪,而现行审计体制的制约使基层审计部门无更好的应对措施,导致审计在牵头协调中存在一定的工作难度。
3.2 实施“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审计队伍力量不足
3.2.1 审计任务繁重,审计力量又薄弱。“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无论是从审计内容、审计时间、审计范围等方面,都大大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而基层审计机关一线专业审核人员力量又不足,人少事多,另一方面“保障房”政策跟踪审计是个新课题,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参与,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也加大了我们的审计风险。
3.2.2 审计人员专业单一,缺复合型人才
“保障房”政策跟踪审计涉及的领域是跨行业、跨学科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财务知识,与项目有关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保障房”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而当前这样的人才在基层审计部门是比较希缺。
3.2.3 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能满足审计任务。目前基层审计人员少、任务重,参与业务培训时间缺乏。审计人员基本上都是边做项目边学,专业技能培训严重滞后,业务能力无法满足审计工作需要。
3.3 实施“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审计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3.3.1 跟踪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模式。目前我国对“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进行了大胆尝试,形成了一套新的审计思路,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模式,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法律规范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3.3.2 跟踪审计缺乏制度保障。目前由于“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基本是空白,审计工作只能依据政府的指令和审计方案要求去做,执行审计结论缺乏强制性。
3.3.3 跟踪审计操作程序不够规范。经过四年的“保障房”政策跟踪审计,我们审计部门虽然形成了一套跟踪审计实践的操作规程,但没有加以总结和提升,比较主观性和随意性。
4、“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建议
针对“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不足,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把“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落到实处。
4.1 加强宣传汇报,优化审计环境
4.1.1 积极向上汇报。在“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通知正式下发之后,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意义、作用及上级审计机关的方案要求,促使其把“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列入议事日程,得到他们思想上的重视、关注和工作上的支持。
4.1.2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及时向有关部门、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宣传“保障房”政策法规,提高“保障房”政策宣传的覆盖面,获取被审计单位的支持,树立主动接受审计的意识,积极提供审计资料和工作配合,营造良好审计环境。
4.1.3 加强协调力度。加强向当地人大、政协的汇报力度,让人大政协关心关注“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加强与当地纪委、监察、检察、公安、税务等部门的协调,在发现重大经济案件线索时,提请他们提早介入,扩大审计成果。
4.2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4.2.1 打破科室局限,统筹安排人员。 “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可以采用“上审下”、“交叉审”等多种组合式的审计组织模式,需要按排各种专业人员,需以审计组成员的特长和实际能力为着眼点,打破原来的是什么科室就负责什么审计业务,就领什么任务的局限,逐步让年轻人担任主审,在实战中得到锻炼,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审计成效。
4.2.2 借助外界力量,破解人力资源瓶颈。可充分利用好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内审机构力量,尝试将部分审计内容委托给内部审计机构承担。还可购买中介服务的方式开展审计,充分借助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聘请有专业技术资格、经验丰富的协审人员,破解人力資源瓶颈。
4.2.3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跟踪审计能力。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与业务培训工作,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对国家新出台的“保障房”政策法律法规,及时组织学习,领会精神,全面提高审计人员进行跟踪审计的能力。
4.3 加强创新思路,提升跟踪审计质量
4.3.1 完善审计制度。为顺利推进“保障房”跟踪审计,局领导将“保障房”项目纳入到审计质量控制与监督的视野范围内,不仅规定了跟踪审计工作各个主要环节的目标、程序和要求,而且细化了各个环节相对应的法律责任,为提高跟踪审计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
4.3.2 创新审计手段。全面推行审计管理系统(OA)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交互使用,构建一套覆盖全部“保障房”项目的投资审计数据平台,提升审计效率。
4.3.3 应用计算机审计。加强计算机审计方法的探索和完善,加快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把取得的各种“保障房”外部数据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关联分析,筛选重点,锁定疑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林苗.中日地震跟踪审计比较[J].审计月刊;2015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