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如何创新

2017-06-10迟爽

速读·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课文

迟爽

文言文教学创新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总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被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也就是文言文教学让学生觉得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根源所在。

钱梦龙先生于1997年就提出这样的看法:“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而时隔20年,我们仍在原地踏步。

我认为,文言文的“言”固然不可忽视,它是我们借以通往彼岸的桥梁,若不借助它,我们与彼岸就只能隔海相望;然而我们的目的地不是桥梁,是桥梁尽头的彼岸——古人的心灵与思想。也就是说:“读文言文,最终的目的是——知道古人在想什么。”

我想,这是我们读文言文的根本目的。在今天的生活里,我们说话写字都已经不再使用文言,文言文的“言”,对我们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多意义。那些“言”所承载的灵魂与呼吸,才与我们有着真正深入骨髓的关系——在那里,我们可以寻获一个民族乃至这一民族中每一个体的生命密码。

我们初中所选文言文大多是久经考验、文质兼美的名篇,较好的组织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感情。

但是放眼我们现在的文言文教学,讲,读,背仍然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强,记诵负担过重,容易产生一种讨厌、甚至是害怕学文言文的念头。这样一来,对文化经典精髓的汲取谈不上,长久下去,甚至会影响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文言文“味同嚼蜡”;教师教文言文费力而实效差。

因此,文言文教学不能成为“训诂课”,但也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文美文鉴赏课。本人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坚持贯切新课标理念,对文言文的上课方式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了文言文教学的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主动探究,组织自学融会贯通

许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生怕学生弄不懂,喜欢字斟句酌的讲,要求学生一字不落的记。讲完记完,课文教学也就结束了。学生学到了什么呢?仅仅是教师思维的结果罢了。而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全被教师的精讲占去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其实,从现行实验课本的编排来看,文言文,无论篇幅长短,无论是讲读课还是自读课,注释都十分详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初步弄懂课文。

二、分工合作,交流释疑表达自我

在自学的基础上,对一些疑难问题,则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将全班分成九个小组,以组为单位相互讨论释疑,也可以师生相互质疑讨论,形式多种多样。在“交流释疑”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把现成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应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对学生讨论后尚不能解决的疑难才进行启发讲解。比如甲同学有疑,可直接点乙同学答,乙同学不能解决,又可点丙同学答,教师可作适当启发点拨。这样,每个人都可发问,也要解答,都在主动思索,表达自我,从而达到了以“阅读积累、表达自我”为核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乐”中主动接受。

三、诵读感悟,声情并茂热情洋溢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是多年来不少教师从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这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通过诵读,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悟其思想感情。

但如何指导诵读,使之真正发挥效益并不是易事。这需要教师根据学情、课文内容灵活应用。文言文教学多种形式的朗读非常重要。读顺文字,读通文意都需要朗读,可是光读不说,学生的说欲望不能满足,就读的没劲了,可以采取小组代表互评,个评等形式进行。既集中了学习的注意力,又提高朗读水平。有时老师没有在意的字的读音,如“今夫不受之天”的“夫”读音为第二声,有学生读为第一声,通过其他同学评价纠正过来的。“余闻之也\久”,有学生读为“余闻之\也久”,通过评论,学生知道了这样读和为什么这样读的原因,理解了句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一面教者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以十足的兴趣和信心去学习。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四、拓展延伸,注重培养文学性

“生活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大语文”教学观念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由课内向课外发展的趋势,使得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跳出传统“照本宣科”的狭隘的语文教学观,以课文为引子,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外延触及到生活中去。

如在教《唐雎不辱使命》时,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课本剧,并分成小组在班上演出,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对作品的人物和情感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把握,并让学生了解到了文中的“长跪而谢之”应该是怎样的一种“跪”,从而激发他们查找资料了解古人的一些生活习俗。二是充分体现“人文性”的基本特点。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同学们在分角色扮演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将文本演绎成各种版本,有方言版,也有文言版,还有翻译版。人物形象演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整堂课充溢了欢声笑语,既让学生在兴趣中加快了背诵的速度,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事实证明,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原本枯燥的文言文教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卓有收效。学生也达到了表演与文本的合二为一,完全是兴趣所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越来越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突破文言文教学固有的模式,是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探究中的一个收获。

所以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和引导教学和学习的主体,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不拘泥模式,善于发现,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这是培养文言教学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文言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吸收祖国传统的文化,发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涵,才能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真正有价值的人才。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课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端午节的来历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背课文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