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爱

2017-06-10

中华家教 2017年5期
关键词:毕加索温情母爱

母爱之光

朋友们,当你回忆起母亲,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形象呢?我想大部分人的记忆都会触及内心深处最温柔的地方。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从文学到艺术,母亲在各国文化中均是被歌颂的形象,人们用各种方式颂扬母亲的伟大,对母亲满怀深情的表现屡见不鲜。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乔治·华盛顿赞美母亲说,我的母亲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我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我的母亲。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我从她那儿得到的德、智、体的教育。英国诗人乔治-赫伯特认为,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

在艺术创作中,母亲和母爱是艺术家不懈表现的对象和情感。在20世纪初期,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同先辈一样拿起了画笔,描绘他心中母亲的形象,这就是毕加索与他“蓝色时期”的杰作《母亲与孩子》。

温情母与子

毕加索一生画了很多母子形象,这幅《母亲与孩子》是他画得最温情的。当我们开始凝视的第一眼,就被画中的情景深深吸引了。母亲身披海蓝色的长袍,轻拥着可爱的孩子,低头亲吻宝贝光洁的小额头。她的双手是温暖的,印在孩子额头上的吻也是甜蜜的;她怀中的孩子幸福地闭上了双眼,双手交叠在胸口,仿佛在诉说内心深处的温度;他的衣服看上去厚实又暖和,仔细一看右下角的白毛线和剪刀,才知道这是母亲新做的。似乎就在前一刻,母亲才唤来孩子换上新衣,穿上恰好是合适的尺寸,她惊喜地吻了儿子;而后一刻,时光就在毕加索的画笔下凝固。

艺术家细腻而又厚实的笔触让人物在充满血肉的同时,又呈现出一种类似雕塑的质感,画面背后水平的蓝黄色带与垂直椅子的直线,更是强化了这种质感。这与莱顿笔下贵族式的《音乐课》完全不同,它是属于普通民众的脉脉温情,这种温情又是带着忧伤的——我们注意到,为了给孩子撑起一片天,母亲的身体是弯曲的,厚实的长袍也有抵御外界寒冷的意味。这让我们万分好奇:在绘制这幅作品时的毕加索是怎样的状态,画面中的孩子也是否就是他内心的投射呢?

鉴定的画家

毕加索从1900年10月来到巴黎后,穷得难以维持生活。他手头经常一文不名,连买燃料的钱也没有。实在冷得要命,就不得不拿自己的画来烧。但他并没被困难所吓倒,在艺术上仍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他密切注意观察贫民,专以他们的生活为描绘题材。这些反映下层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在内容上更展示生活中凄涼与悲怆的一面,在表现形式上则各有某些变化。毕加索的绝大多数作品都以单色作画,并常使用蓝色和蓝绿色。那时候的蓝色,是贫穷和世纪末的象征。据历史分析,当时毕加索一直和这些失意、潦倒而又富于思考力的穷人共同生活,他是下层社会充满忧伤和彷徨的目击者,故这段时期的画被后人划分为“蓝色时期”。在1904年前后,毕加索的画风又发生了改变,因为他邂逅了爱情。他认识了费尔南德,一个红头发的美丽模特。这样的邂逅,驱散了他的忧伤,他的作品开始用粉红色、玫瑰色和土色代替黑暗沉闷的色调。但是穷困的生活依然没有改变,心爱的姑娘费尔南德甚至穷得没有鞋穿,因此有两个月的时间不敢出门;更严重的是,他们经常挨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毕加索坚持创作,《母与子》《拥抱》与《生活》诞生了,随后是《拿烟斗的男孩》与《斯坦因画像》,直至1907年,他创作出了著名的立体主义作品《亚威农少女》。

猜你喜欢

毕加索温情母爱
毕加索的厨娘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阅读母爱这本书
毕加索:像孩子那样画画
看不懂没关系
母爱的另一面
温情的雪花
母爱
温情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