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语文
2017-06-10潘岩松
喜欢读一些书,不知为什么,有些文字,不知怎的,就是觉得好美,就是会被感动。我看到“青山依旧在”,看到“春水碧于天”,不需要想象画面只有文字就觉得美。我看到“水风空落眼前花”,看到“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碎的声音”,记不起故事也会感动!
大约,我与文字有缘吧。
与语文确实剪不断理还乱。初一初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口号让我热血沸腾。我放下文字,丢开诗词,全心扑向数理化。终于,逐渐下滑的语文成绩一点点敲醒了我。不过到了高一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母亲的一位好友是远近闻名的语文老师,给我列了一张长长的书单。从此,我读余秋雨,讀周国平,读龙应台,读刘亮程……
高一时还抽出时间出去旅游,去乌镇体会江南水乡的情致,去杭州游了一回西湖。万卷书万里路之后,余下的是一本本读书笔记和游记,还有时光也磨灭不了的印记。高二参加学科竞赛,在扬州,读完《沉默的大多数》;在宿迁,读完《金蔷薇》;奔赴南京参加化学复赛,路边摊上偶得一本《追风筝的人》。灯火,照亮我写满公式符号的草稿本,也不曾漏下摊在桌面上一本布满方块字的书。在符号统治的这一段时光,方方正正的文字一直抚慰着我,陪我走过一个个高峰和低谷。高三,学业更忙了,却已不习惯放下书。随手捧一本书读上几页,不必记笔记,也不求什么收获,只捧起书时的那一份安然,便觉美好。
一直觉得,高考语文是语文与现实妥协的结果。高考是“戴着镣铐跳舞”,这话不假。曾经习惯信马由缰,解题随意,结果自然也随意,后来在老师的指引下才渐渐步入轨道。与同学们的交流切磋,至今忆及,犹使人激动不已。一篇文章,不同的角度去看,竟可以有那么多不同的解读;一篇作文材料,你一句,我一句,立意顿时丰富多彩摇曳生姿;以至于有时答案不够规范,我们自己去纠正、完善。
有些东西,可能总有一天会丢掉,比如文本阅读的解题能力,赏析一首诗词的技巧。也许再过一年,我们面对一篇新材料作文,我们未必还能下笔。却希望有些东西能够是永恒的,比如,看到一些文字,我们仍会感动,我们仍有感动的能力。
但愿今生与文字有缘。
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经验分享
语基题的词语选用,一定要注意词语在语境中的使用,平时做好积累工作;错题要具体归类总结,针对某一类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平时要注意训练,但也不宜过滥,以免思维僵化。课本知识一定要熟,几本必修、选修的课本要了然于胸,这样高考时考到就不会心慌。一定要研习高考卷近几年的命题风格,找到趋势。要想应对作文就要有大量课外阅读,擅长写记叙文的同学要准备好几个个性化的素材;擅长写议论文的要积累论据,学习大家的论证方式。
[注]2016年高考,潘岩松同学夺得盐城市高考状元,其中语文129分,在全省名列前茅。本文是他对自己语文学习的心路历程,希望对高三学子有所助益。
【胥照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