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鲁迅小说女性形象的死亡主题

2017-06-10于孟溪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子君鲁迅

于孟溪

摘 要:鲁迅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个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书写几乎都围绕这“死亡”这一主题展开。女性的死亡无疑是对封建礼教最为有力的批判。这些女性她们或多或少做过挣扎,为自己的命运而抗争,然而些挣扎是建立在愚昧的基础上,是无力的。但是由此而展开的对于女性命运的思考却是深刻的。

关键词:鲁迅;死亡主题;单四嫂;子君

中图分类号:I2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4-0005-01

死亡是鲁迅小说重要的主题,而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对于女性形象的描写、塑造,观之令人触目惊心。《呐喊》和《彷徨》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都与死亡相关。这种直接面对死亡的笔触使人震撼,震撼之余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于女性的悲悯和同情。

一、不明的明天——单四嫂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之中涉及了许多的女性形象,而《明天》中的单四嫂是其中一个典型形象。单四嫂是一个年轻丧夫的寡妇,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她的儿子宝儿身上,当宝儿因病去世之后,单四嫂所有的希望也都随之消失了。她的生命不再有任何希望,她被杀死的不是身体而是精神,精神的死掉使她必将如行尸走肉一般活着,她的明天永远不会到来。

单四嫂的“死亡”虽非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体征的消失,却是封建礼教“杀害”女性的结果。那些三从四德的封建观念在单四嫂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她才会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她对于儿子的重视近乎于疯狂,她夜夜“不眠不休地摇纺车”只是为了养活她生病的儿子。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她烧香拜佛甚至求助于何小仙这种江湖郎中,她为了保住最后的希望苦苦地挣扎,然而这种挣扎是无力的。另外文中还写道蓝皮阿五对单四嫂打着帮忙抱孩子的伪善借口而进行的无赖行为,这是男性对女性的压迫。更为可悲的是社会对于女性生命的漠视。单四嫂由生至死的过程是种伴随着喝醉了的老拱们的吵闹。女性的生命被整个社会忽视,最终她们只能以死亡进行控诉。

二、“无法逃脱”的伤逝——子君

《伤势》中的子君与祥林嫂和单四嫂不同,子君不是一个农村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女性,而是一个接受了五四以来新的文化的城市女性。她是鲁迅笔下有自己名字的女性角色,这也意味着她是具有自我意识,至少在小说开篇之时是具有自我意识的女性。她也说过“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然而她还是没能逃脱爱情破裂还有死亡的命运。子君之死源于她的不完全解放,源于女性没有经济独立。

子君和涓生结婚之后,子君便回归了家庭,她是不完全解放的,所以她开始把自己封闭在“家庭”之中,每天只为了生活操劳,最终她失去了自己,变成了城市里的单四嫂。小说中的一个细节指出子君结婚后渐渐的书也不读了,这就是体现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对于子君的深刻的压迫。同时也看出了封建观念对于女性的压迫是根深蒂固的,不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事情。新文化的冲击诚然是大的,然而封建礼教已经植根于女性甚至国民的骨髓之中,朝夕间无法脱胎换骨。而且我认为这种失去自我成为家庭附属品的行为直至今天也还有不少女性在实践着,甚至为之骄傲。我并不反对女性拥有家庭,而是要说明不能为了家庭而失去自己沦为和子君一样的附属品。还有一点,子君之死有着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她是一个没有经济权,经济不独立的女性。因为经济的不独立她只能在家里成为男权的附属品,这样的境遇与她追求自由的初衷相违背。女性因为经济不独立,便一直依赖父亲丈夫以及儿子生存,这从根本上就把女性划在了附属品的位置上,甚至會剥夺女性作为人的权利。无论多么地位卑微的男性仍然可以驱使女性,就是因为女性的地位永远比男性更加卑弱。经济不独立的女性在家庭中永远都是奴隶。然而在今天这个社会中却依然有着为了“暂时坐稳了奴隶”而沾沾自喜的女性,由此可以看出女性真正的解放还离我们很远。

子君的抗争是为自由爱情,她反抗了传统的父权而为自己争取了机会,然而在社会上的流言冷眼面前,这种抗争显得渺小无力。这种抗争在传统视角来看就是不守礼教,那么子君被父亲领回家后的境遇也是可想而知的——父权的压迫,社会上的流言足以让已失了自我,没有了爱情的子君选择死亡。鲁迅并没有写子君回家之后的境况,但是根据文中前面的描写,大致也可以猜得到,这样的结局透露出莫大的悲哀。

三、结语

通过单四嫂以及子君的死亡,我们看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的生活之艰难。两个女人映射的是全体女性甚至是所有的国民,一个鲁镇缩影了整个社会。死亡这一主题固然是沉重的,但是却令人最为清晰的看到不抗争不解放的命运。鲁迅先生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死亡主题的书写,在小说中呈现了一个女性追求解放的命题。女性的解放仍然需要时间,女性对自己的认知仍然需要明确。鲁迅先生通过死亡的主题给女性提出的是如何更好地生的命题。

参考文献:

[1]鲁迅.呐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鲁迅.彷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3]鲁迅.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4]鲁迅.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5]闫顺玲.女人的一曲哀歌——论《呐喊》《彷徨》中的女性形象[J].社科纵横,2006(11).

[6]王子鑫.分析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哲学文史研究,2015(02).

猜你喜欢

子君鲁迅
对《伤逝》人物关系破裂的分析
鲁迅防窃
新老读者与《商界》的故事
孔乙己
我的前半生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阿迅一族
长江8号
从鲁迅给取名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