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侠客行》看语言沟通困境
2017-06-10沈国辉
沈国辉
语言的目的是沟通,要实现良好的沟通,沟通双(多)方地位应该对等,基于平等的对话基础,怀有共同的愿望,面对相同对象或语境,有共同话题和前提,使用相同或相互能够理解的语言。但现实中,常形成沟通困境乃至死结。原因包括:语言规则不同;逻辑错乱,语序颠倒;信息不对称,单方有意隐瞒;先入为主的心态与罔顾实际的偏见;缺少共同的话题等。本文以金庸小说《侠客行》为例,分析系列沟通困境。
沟通是双(多)方交流,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过程,主要介质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副语言、肢体语言等。沟通与说话一样,要符合逻辑,严守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律。1978年,美国学者格赖斯(Grice)提出会话“合作原则”,包括以下会话准则:(1)量准则(Quantity Maxim):说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2)质准则(Quality Maxim):努力说真话。(3)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说话有关联。(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说话要清楚明白。1983年,英国学者利奇(Leech)修正并扩充“合作原则”,进一步提出“礼貌原则”,其中有“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即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增加一致。
可见,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时应遵循诚挚、合境和得体的原则。现实各种原因常使沟通受到限制,导致沟通的困境乃至死结。笔者现以金庸小说《侠客行》为例,研究主人公闯荡江湖引发的一系列社会沟通困境及其原因。
一、沟通背景
《侠客行》主人公不知姓名,其母身遭情变,性格乖僻,二人离群居于山中,母呼子为“狗杂种”,借以发泄怨怒,至贝海石认其为“石破天”,一直沿用。石破天十二三岁之前,与母及狗(阿黄)相伴,不通世务,迟滞其世界观的发展。母亲教其做人原则是“不求人”。其后,母坠山崖,阿黄离开,石破天进入社会,浪迹江湖。他性格定型,思维简单,语言纯淳朴。按照拉波夫的理论,石破天这时处于口语习得第三阶段:社会意识萌发阶段,应能意识到自己的语言。但其幼年,一有哀求必遭母痛打,这强化其心理习惯,绝不求人。由于酷似石中玉(孪生兄弟),石破天得机缘巧合,成为武功高强的侠客,唯憨直善良依旧。为解长乐帮之难,他接受“善恶赏罚令”,愿赴龙蛇岛就死,无意中破解了武功秘诀“侠客行”。
二、沟通困境
(一)语言规则不同,沟通失败
不同社会环境产生不同的语言规则,会导致沟通双方缺乏一致,没有交集,无法实现沟通。
谢烟客曾将三枚玄铁令分赠三位有恩于己的朋友,承诺收回令牌时,必代他完成一件事。最后一枚玄铁令被石破天无意中得到。谢烟客为人残忍,但素重诺。可惜石破天不忘母亲之言,与其同行数年,竟无一语相求,以下是几句对话:
石破天:“老伯伯,我的脚肿起来了。”谢烟客道:“你若求我给你医,我立时使你双脚不肿不痛。”小丐道:“你如肯给我治好,我自然多谢你啦。”谢烟客眉头一皱,道:“你当真从来不肯开口向人乞求?”小丐道:“你若肯给我治,用不着我来求,否则我求也无用。”
这就是语言规则的对立,一方有诺必践,一方绝不求人,导致缺少沟通话题,交流越来越少,形成沟通困局。最后,谢烟客担心,一旦石破天求自己自废武功、自残肢体,或要求自己终身不下摩天崖,或要求找回母亲和黄狗,都万分头痛。于是,他另辟蹊径,教石破天学习泥人武功。这却是一个阴谋!
(二)逻辑错乱,语序颠倒——导致错误结果
谢烟客的社会就是江湖,语言规则是弱肉强食,语言就是武功!
大悲老人赠给石破天十八个泥人,绘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等正经十二脉和任脉、督脉、阴维、阳维、阴跤、阳跤奇经六脉;却缺少冲脉和带脉。谢烟客便以内功为话题与石破天沟通,引他修习练少林派的入门内功。
修习内功,必须水火互济,阴阳相配,练了“足少阴肾经”,便当练“足少阳胆经”,少阴少阳融会调和,体力便逐步增强。这是必须遵循的语境。但谢烟客只让石破天修习少阴、厥阴、太阴、阴维、阴跤的诸路经脉,而少阳、阳明等经脉一概不授。数年之后,石破天体内阴气大盛而阳气极衰,阴寒积蓄,一旦内息走岔,立时无救。好在他浑浑噩噩,心无杂念,未走火入魔。
谢烟客再生一计:“我教他再练九阳诸脉,却不教他阴阳调和的法子。待得他内息中阳气也积蓄到相当火候,那时阴阳不调而相冲相克,龙虎拼斗,不死不休,就算心中始终不起杂念,内息不岔,却也非送命不可。”十九岁那年,石破天几乎死于阴谋之下。
谢烟客所授练功法门丝毫不错,语言却逻辑混乱,次序颠倒,沟通的结果可想而知。依谢烟客的语言逻辑,“信”是必须遵守的,道德则无关紧要,所以,“骗”与“信”并不冲突。他个人的语言规则还是一致的,可惜却违反了“质准则”(应反映完全的真实)。
(三)信息不對称——赏善罚恶令和龙蛇岛的毁灭
无数英雄好汉、武林宗师被请去龙蛇岛(侠客岛)喝腊八粥,三十年间竟无人回来。江湖上众说纷纭。武林宗师先抗拒后接受,终沉迷不能自拔;失去宗师的武林门派惊惶失措,陷入混乱;江湖谣言纷起。事实上,龙、木二岛主请各武林宗师上龙蛇岛,只为破解一份惊天动地的武功秘诀“侠客行”,上岛后可任由武林宗师自行离去。笔者现从沟通角度分析。
(1)沟通双方的社会地位是不同的,交锋的结果是上层语言(强势语言)战胜底层语言(弱势语言)。龙、木二岛主是至高无上的武林至尊,隐于幕后,派出赏善罚恶使者张三、李四便已无敌,这极大树立了龙蛇岛主的权威。因此,他与武林宗师的沟通(请各武林宗师上龙蛇岛)便是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的对决,其结果,弱势语言要么消亡,要么变异。
(2)二岛主请武林宗师上岛研究武功秘诀,乃是最高秘密,不能公之于众。布拉格语言学派代表人物之一N. s. Trubetskoy于1926年提出“语言联盟”的概念,用以指在地理位置上互相邻接的语言,由于发生接触,相互影响,在文字和结构上都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共同特征(系统感染)。此境似于“语言联盟”,只是共同特征指向对武学的精研。没有共同特征(武功高强以及宗师身份)的不同语系(武林中的“级别”)是无法加入其中的。但因“语言联盟”规则未能公布,因此产生了沟通的隔阂。
(3)其他武林帮众虽置身沟通之外,但与各自掌门又有着紧密的依附关系,这应该是低一级别沟通。由于宗师被武林秘诀所吸引,无一归山,所以,这是缺乏沟通者的沟通,单方的沟通无法完成,众人只能凭经验乱胡猜测,以讹传讹,而最高语言级别的二岛主也未出面解释。这就是赏善罚恶令的无奈选择。
同样,在“侠客行”秘诀毁于武功的掌风之后,出于对石破天的保护,木、龙二岛主对外宣称“适才我们木兄弟发现本岛中心即将有火山喷发,这一发作,全岛立时化为火海。此刻雷声隐隐,大害将作,各位急速离去吧。”二岛主溘然长逝,带走了所有秘密,沟通就此终结。
(四)先入为主与望文生义——偏见影响沟通
石清对石破天说:“三十年来,无数身怀奇技的英雄好汉去到俠客岛,竟无一个活着回来……依我猜想,岛上定是使了卑鄙手段,不是设了机关陷阱,便是在饮食中下了剧毒。”由于真相缺失,人们只能凭生活经验猜测,而这已经不是沟通。
通过石破天的眼睛,人们看到,腊八粥“尽作深绿之色,瞧上去说不出的诡异……但眼前粥中所和之物却菜不像菜,草不像草,有些似是切成细粒的树根,有些似是压成扁片的木薯,药气极浓。群雄均知,毒物大都呈青绿之色,这一碗粥深绿如此,只映得人面俱碧,药气刺鼻,其毒可知。”
龙岛主说:“各位远道光临,敝岛无以为敬。这碗腊八粥外边倒还不易喝到,其中最主要的一味‘断肠蚀骨腐心草,要开花之后效力方着。但这草隔十年才开一次花。我们总要等其开花之后,这才邀请江湖同道来此同享……”众人为之色变,纷纷质疑。关西解文豹道:“你们要杀要剐,姓解的岂能皱一皱眉头?要我吃喝这等肮脏的毒物,却万万不能!”
“断肠蚀骨腐心草”加入腊八粥,这是对“腊八粥”的重新解构,其实质是生成新的语言规则。这种语言结构尚未经实践检验,但因为众人先入为主的心态与望文生义的偏见,实话实说的龙岛主无法取信于满心疑虑的武林宗师。这是没有结局的沟通。
(五)共同话题的缺失——没有答案的沟通
沟通没有基于同一平台,则沟通的目的并不统一,缺少共同的话题,这就是武林宗师对“侠客行”的解读状况。
1.文本与问题
(1)材料:诗歌及其注解。①文本: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疯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李白《侠客行》)②注解:二十四句诗的繁复注解。③图:一介书生一匹马。
(2)问题:破解武功秘诀。“侠客行”古诗和图解,涵义极是深奥繁复。武功高绝的木、龙岛主各自揣摩半年,互相印证,才发现都练错了。为将武学之道发扬光大,二人广征武学高手汇集龙蛇岛,寻找武功秘籍终极答案。检验的标准当然是武功的飞进。这个过程其实是对上古语言的解码和沟通。
2.误读
(1)温仁厚认定关键在“赵客缦胡缨”的“胡”字,胡者,西域之人,故非赵客,且图中儒雅风流的书生为阴柔之象,注解中却说“须从威猛刚硬处着手”应是说阴柔为体、阳刚为用。但难在如何为体,如何为用。白自在据庄子说剑篇和司马迁注,认为“胡”是糊里糊涂之糊,非西域胡人之胡。
(2)白须老者认为“吴钩霜雪明”为剑法总纲,因吴钩为弯刀,故出剑之时,总须念念不忘“弯刀”二字。以刀法运剑,当使直剑如弯刀,直中有曲,曲中有直。黑须老者则从“锦带佩吴钩”和“男儿何不带吴钩”推出:“佩”和“带”,才是关键。吴钩虽是弯刀,却是佩带在身,是说剑法当隐寒吴钩之势,圆转如意,并非真的弯曲。白须老者反驳:“‘吴钩霜雪明,精光闪亮,就非入鞘之吴钩,利器佩带在身而不入鞘,焉有是理?”
(3)黑脸汉子据白居易诗:“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认为直折之剑,方合石壁注文原意。天虚道人认为:“‘吴钩霜雪明是主,‘犹胜曲全钩是宾。喧宾夺主,必非正道。”
(4)女子据注解:“吴钩者,吴王阖庐之宝刀也。”苦思吴王阖庐的宝刀为何就与别人的不同?男子据吴越春秋注解:“能为善吴钩者,赏之百金。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血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庐。”此外,女子还认为:“我猜想这‘残忍二字,多半是这一招的要诀,须当下手不留余地,纵然是亲生儿子,也要杀了。”
(5)一老者认为,作者李白是诗仙,不是剑仙,但其诗为何含有武学至理?或认为,创制这套武功的是一位震古烁今、不可企及的武学大宗师,借李白诗抒写其神奇武功。或认为:“银鞍照白马”,若是离开了李白的诗意,便不可索解。或认为当与“飒沓如流星”联系起来索解。
3.分析各位宗师的思路,综合论之。
(1)解读者由武林宗师变成鸿学大儒。这是侠客岛的环境和武林宗师相互的影响造成的。对武学最高境界的渴慕和探求,极大增强了各位宗师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而时间的长短也导致理解深度的不同,一呆十年的温仁厚能从整体上推断出一个大方向和切入的角度,而新来的白自在只能就事论事,视野相对窄得多。可见,语言和言语能力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产生变化。
(2)宗师被武林秘诀所吸引,他们的语言身份都只剩下一个,那就是武学痴迷者,其他身份如性别、年龄、阅历等个人特点,都已形同虚设。“民族共同语”影响了“方言”,双语变成了单语。
(3)最多三十年最少十年的自我幽囚,谜面只是二十四句诗及其注解。以武林宗师的大智慧,所有的资料都应倒背如流,足可融会贯通,但为何还是没有正解?只能说明,对文本的解读和沟通的方向出现了问题。同时,设谜者违反了量准则(Quantity Maxim),借过量的信息隐藏了真正的目标。
(4)以外来者看来,每位宗师的武功惊世骇俗。而这并不能证明他们的研究路子走对了。或许任何一种执著和坚持,都必然走向深刻。但是,方向错了,只会南辕北辙。没有共同的话题,沟通必然产生隔阂。
(5)宗师的解读都是从诗文及注解入手,未能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无疑钻了牛角尖。因此,虽然历时三十年,却仍站在起点。
三、正解——合适的角度,正确的沟通方式
(一)沟通的角度:一致准则
不同于各位宗师,石破天是个一字不识的白丁,所以,他不可能解读诗歌。偏偏是他解开了谜底。因为他破解的不是诗歌,而是蝌蚪文(图像)。
以他所见,某些文字的笔画便是长剑,剑形或横或直,或撇或捺;一个字,他只看到其中的一笔。当瞧到第十二柄剑时,突然间右肩“巨骨穴”间,有一股热气蠢蠢欲动以至越来越盛,内力自行按着经脉运行,腹中热气缓缓散之于周身穴道。顺着剑形而观,心内存想,内力川流不息。
他目无全牛,所见不是儒雅的书生,而是右袖挥出之势和衣褶、面容、扇子的线条,笔笔均有贯穿之意,顺着气势一路观将下来,体内的内息也依照线路运行。他寻思:“图画的笔法与体内的经脉相合,想来这是最粗浅的道理,这里人人皆知。只是那些高深武学我无法领会,左右无事,便如当年照着木偶身上线路练功一般,在这里练些粗浅功夫玩玩。”
看到马踏飞云的笔意,石破天拔足狂奔,内息游动……在第二十四室,一笔一画似乎都变成了一条条蝌蚪,在体内游走,最终,随内息急速流动,剑法、掌法、内功、轻功,尽皆合而为一,分不出是掌是剑。
于是,在解码过程中,由于运用了共同的沟通语言,石破天很轻松得到了他人苦思冥想而不得的答案。
(二)答案的预设——历时的困境
二岛主认为,“许许多多注释文字,每一句都在故意导人误入歧途。可是参研图谱之人,又有那一个肯不去钻研注解?而最后的‘太玄经也不是真的蝌蚪文,只不过是一些经脉穴道的线路方位而已。”
但时空隔绝,谁能明白前辈的心思?这位武林前辈或许不愿后人得之太易,又或者这些注释是后来另外有人加上去的。这往昔之事,谁也不知道的了。或许这位武林前辈不喜欢读书人,故意布下圈套,好令像石破天这样不识字的忠厚老實之人得益。
四、结语
沟通的困境客观存在,成因多种多样。解决之道在于:首先,沟通者必须怀着合作、诚挚的态度进行沟通,并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之下进行沟通。同时,有必要更深刻了解语言、文字和逻辑的规律,避免固化的心理定势。从本质上说,文字和语言不过是以一种符号达到沟通的目的。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