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重点细评论
——从堆积素材到说理充分

2017-06-10李兴平张兴武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7年5期

○李兴平 张兴武

抓住重点细评论
——从堆积素材到说理充分

○李兴平 张兴武

在考场作文的写作过程中,用事实材料来论证说理,是考生常用的方法。但在具体写作时,不少同学总是习惯于过多地叙述材料内容,而轻视对材料的分析与评论,这便出现了堆积材料的现象。有时候,一个段落里堆积着三则以上的材料,一篇文章中便出现了近十则素材,文章哪儿还有说理的空间呀?解决这一毛病的一大办法,便是学会在一个段落里只使用一则素材,抓住材料的重点并由此展开分析与评论,这样,说理便自然显得充分了。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深秋,在北京郊区的潭柘寺,千年古树前排起顶礼膜拜的长队,白发苍苍的老人,对着古树闭目祈福,神情专注,良久方罢。

一棵古树,为什么能够激发人们最为深沉的敬畏之心呢?或许是因为古树是时间的一个具象符号,人们向古树祈祷,实际上是在向时间表达敬畏。而时间的深沉力量,正在于其涵养了文化,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与心灵。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主题指向并不太明确的新材料作文题。写这类材料作文,通常情况下,首先要弄清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思考材料中蕴含的道理。

读过作文材料,我们能很容易地知道其主要内容是老人对古树顶礼膜拜,关键词是敬畏,因此,写作时文章立意的重点应该放在对“敬畏”的理解上。同时,材料中还出现了一个词语——时间,突显的是一种历史感,对此,考生若能写出一篇体现人文情怀的作文尤为难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立意:

1.从敬畏时间的角度立意。时间看似漫长,其实也匆匆而过。在生活中,时间飞快流逝,而后物是人非,这可让我们体会人生百态;在历史中,时间包容着世界万物,感受着与大地血脉相通的心跳,敬畏之心会油然而生;在现实世界,时间塑造出中华民族之魂,我们必须敬畏。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养成用具体的事实材料来论证我们的观点的习惯。

2.从审美的角度立意。写作时可以以古树为审美对象,谈敬畏。古树的古老,是沧桑的象征,古树似乎告诉我们,经历了苦难,苦难也会变成财富;古树的沉默,是坚守的象征,古树似乎告诉我们,深深扎根于自己脚下的土地,时间会让你变成一帧富含深意的画。文章若能由古树具体的形态生发出对苦难与坚守的敬畏,美好的人文情怀也就容易显现出来。

3.从敬畏其他事物的角度立意。写作时,也可以跳出作文材料的限制,写敬畏其他的事物,评述敬畏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的影响。当然,作文的开篇还是要保证是由作文材料引出来的。

【原文呈现】

敬畏时间,塑造心灵

○付宇杰

①白发苍苍的老者和顶礼膜拜的人们聚于北京郊区潭柘寺的古树前,对着古树表诉着心中的敬畏。在我看来,他们深沉的敬畏之心是出于对时间的敬畏,而且通过对古树的膜拜表露出来。

②从幼小树苗到参天大树,经历风吹日晒雨打,几十年如一日,它依旧深深地扎根于自己脚下的土地。一圈圈扩展的年轮是古树斑驳生活的缩影;茂密的树叶、粗壮的枝干则叙写着古树酸甜苦辣的成长历程。望着时间在古树身上留下的痕迹,人们不免生出对时间的敬畏之心。

③敬畏时间,因为时间飞快流逝,而后物是人非,这可让我们体会人生百态。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本以为此生会就此终了,但在与黄州父老的相处和生活中,苏轼终从“转眼已是沧海桑田”的无奈中解脱出来,从此人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本以为自己能学而优则仕,为国效力,但在明了官场早已今非昔比后,陶潜毅然辞官还乡,自封“五柳先生”,在种豆理荒秽的田园生活中怡然自乐。敬畏时间,因为它的流逝,苏轼、陶渊明二人才体会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平淡生活,我们也得以从中感悟百态人生。

④敬畏时间,因为它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再到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时间的齿轮仿佛从未停止转动,它让中华文化如酿造的美酒般日益沉淀,最后散发出醇香之味。从指南针、造纸术的发明再到火药、印刷术的问世,以及《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典籍的诞生,时间见证着一切,其涵盖的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影响之大令世人惊叹。敬畏时间,因为它将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融为一体,由此才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

⑤敬畏时间,因为它培养塑造健全我们的人格,塑造整个民族的精神与心灵。春秋战国时期,孔孟的“仁义礼智”就已奠定了民族仁爱的精神;烽火狼烟的抗战时期,坚韧不屈、死而后已的革命将士的爱国情怀成为勇猛抗击侵略者的助推器;而如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的精神信仰。敬畏时间,因为它在不同时间以不同的方式使整个民族的心灵得以升华。

⑥古树引人深思,使人敬畏,因其承载着时间的积淀,让人们在体会人生百态时细数中华文化,让人们在民族精神不断延续、永垂不朽中塑造美好心灵!

【升格建议】

整篇文章,从考场作文的角度来看,应该算得上是一篇较好的作文。在审题立意、结构框架、选择论据等方面,还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在素材的选用上,却有堆积之嫌,还可以做得更完善些。

1.原文第②段对古树的描写,与第①段从作文材料引出话题的作用是相同的,放在这里有重复之嫌,可以考虑将其融入其他的段落。

2.原文第③段选用了苏轼、陶渊明两个人的素材,有堆积素材之嫌,可以任选一个作为主体素材进行分析与评论。

3.原文第④段选用了百家争鸣、丝绸之路、大运河、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9个方面的素材,每则素材都只是提及名称,既没有对相关内容的具体叙述,也缺少相应的分析与评论,是典型的堆积素材,可选择其中的一个进行重点分析与评论。

4.原文第⑤段选用了春秋战国时期、抗战时期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等3个不同时代的素材,堆积素材之嫌较为明显,说理不充分,可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分析与评论。

【升格佳作】

敬畏时间,塑造心灵

○付宇杰

①白发苍苍的老者和顶礼膜拜的人们聚于北京郊区潭柘寺的古树前,对着古树倾诉着心中的念想。有人说,这是出于对时间的敬畏。的确,此话掷地有声,极有道理。而在我看来,这种对时间的敬畏,体现出的是一种心灵的敬畏。(原文把“心灵的敬畏”放在“对时间的敬畏”之前,逻辑上欠妥。调换顺序后,显得更有道理。)

②敬畏时间,因为它飞快流逝,带来物是人非,让我们体会人生百态。满腹经纶、才华横溢,陶潜本以为自己能学而优则仕,为国效力,但蓦然回首,却发觉官场早已黑白不分,终于毅然辞官还乡。由此,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中,他怡然自乐,终于进入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意境界。如今,陶渊明已随着悠远的时间远去了,昔日的沧海已悄然变为桑田,但陶潜当初体会“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平淡生活的那种典雅情致,虽历经时间的冲刷,却依旧打动着我们的心弦,不是吗?即使白衣苍狗,世事多变,但人生百态中总有一种可以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盛放,让我们敬畏。(将原文用苏轼、陶渊明两个人的材料论证改为用陶渊明一个人的素材进行论证,内容更显集中。分析与评论时用了一个转折、一个反问,还有一个假设,说理便自然显得充分了许多。)

③时间包容着世界万物,感受着与大地血脉相通的心跳,敬畏之心会油然而生。在黄沙与夕阳相接的天际,阵阵驼铃和着凉风走远,带着七彩绚烂的丝绸,走进西域一个又一个国家。丝绸之路上,这样的场景从没断绝,时间丈量着驼队走过的每一段路。那都是一步一步的历史啊!驼队为沿路各国送去文明,同时又带走一份份沉甸甸的美好。如若不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包容,丝绸之路如何能直达西亚?时间的魅力,正在于它铸造了一个民族的精魄与灵魂,让中华历史熔铸成有血有肉的鸿篇巨制。丝绸之路上的每一步,都是时间给予的生命、历史给予的勇气。中华文化,有容乃大。时间用它海纳百川的胸怀,延续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梦想。敬畏时间,我们才能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原文的这个段落用了9个方面的素材,每则素材都只是提一下概念,没有具体内容的展开,因而显得平淡;修改后的段落只选取其中“丝绸之路”这样一则素材进行展开,因为抓住了重点,在内容与评论上都显得重点突出。)

④时间塑造出民族之魂,需要我们敬畏。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沉淀的精华。从古至今,中华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经过时间的锤炼,它如今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春秋时期孔子的“仁爱”思想延续至今并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已将它发挥到极致,使之成为民族精神的精髓。时间,多么神奇而富有魅力啊!中华文化为何如此持久?因为中国人总是怀有一颗敬畏时间的心,用时间赋予的深沉的力量打磨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使其完善,终于让整个民族的心灵得以升华。(修改后的段落删去了原文中近现代两个方面的素材,只是抓住其中的古代素材进行叙述与评论,因而在内容上显得更为集中,在分析与评论上显得更充分。)

⑤从幼小树苗到参天大树,经历风吹日晒雨打,几十年几百年如一日,总深深地扎根于自己脚下的那方土地的古树啊,望着你,我怎能不深深感到敬畏?古树引人膜拜,因其承载着时间的积淀,让人们在体会人生百态时品味中华文化;时间让人敬畏,因为敬畏让中国不断发展与进步,也塑造了人类美好的心灵。(将原文第②段的内容浓缩后放在结尾段的开头并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予以强化,抒情意味浓烈。结尾点出古树、膜拜、时间、中华文化、敬畏、心灵等全文的关键词,既扣题紧密,又说理透彻,掷地有声,发人深省,给人力量。)

【升格启示】

“写什么比怎样写重要”是考场上流行的一句行话,其强调的是选取作文素材的重要性。这句话还有一个潜在的含意,即在选取作文素材时不能堆积材料。如果堆积了材料,就自然要压缩说理的空间,进而使“说理充分”大打折扣。升格后的作文给我们如下两点启示:

1.素材抓重点,集中笔墨。“抓重点”是指在考场作文的写作过程中,一个段落最好只选取一个方面的素材;“集中笔墨”是指对这则选取的素材用较多的文字(但要适当)进行概述。比如升格佳作的第③段,原文提及了9个方面的素材,升格佳作只是抓住其中的“丝绸之路”进行概述,这样在内容上便显得集中,同时也为说理提供了充足的余地。

2.说理讲技巧,生动活泼。“讲技巧”是指考场作文在说理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其他表现手法,这样便可以使文章显得更生动活泼些。比如升格佳作的第④段,“时间,多么神奇而富有魅力啊!”是抒情句,“因为中国人总是怀有一颗敬畏时间的心……终于让整个民族的心灵得以升华”是因果关系复句,抒情句式的选择与因果关系复句的使用,让整篇文章一下子便显得有情有理、生动活泼,说理充分也随之呈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