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下的诗意生活
2017-06-10陶瑾
记者 陶瑾
爬山虎下的诗意生活
记者 陶瑾
爬山虎的足迹遍布在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它已然恰到好处地融入苏州人的生活(此图为效果图)
陆文夫在《人与城》里写到,苏州人的精神就是“勿停格爬”,修建房屋叫爬房子,做家具叫爬家什,侍弄盆景叫爬盆景。一家一户地爬,一代一代地爬,便爬出了一个美丽的苏州城,而且使其永葆青春。爬,不是奔,需要耐心、细致、坚韧。
苏州人就像“爬山虎”一样,心有主见,精神独立,向上坚守。爬山虎的足迹遍布在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它已然恰到好处地融入苏州人的生活,让人见了满心欢喜,心生怜爱,萌发创意,而当它爬上民国建筑,更是绝配,美到令人窒息。
闹市中有个“桃花源”,自由随心做“农夫”
爬山虎足迹:旧学前社区
讲述人:薛准明
苏东坡曾说过:“苏州有二邱,不到虎丘,须访闾邱。”旧学前社区闾邱坊巷,自古就是文人雅士隐逸之地。说来也妙,今天,我们还能在这里寻访到当代的“隐者”,他过着自由随心、田园般的生活,令人心生羡慕。
靠近巷口,有一处被爬山虎半遮着的二层小楼尤为醒目。记者敲门进去,主人不紧不慢地问清来意,这才饶有兴致地聊起自己的隐逸生活。今年65岁的薛准明,从小就住在这里,他说家里的爬山虎长成现在这样,与他多年的坚持有关。儿时去轧神仙,他买回来爬山虎的苗,于是种下,看着它一点点爬高。不过家里人不喜欢,种了拉掉他就再种,始终不放弃。没想到爬山虎越长越茂密,爬得也越来越高,把二楼外墙整个围了一圈。看着这片爬山虎一年四季的变化,他满心期待与欢喜。
薛准明的生活是诗意的,用“都市农夫”形容他最贴切不过。往里走有个玻璃花房,养着几盆花草和一池鱼,他特别留了个小天窗,有时鸟儿从外边飞进来,就在花房里搭窝,而不久又飞走了,他并不在意。这种自然闲适的生活是他一直追求的。
来到二楼,更是别有洞天,被爬山虎爬满的一面墙与整个露台相依着,他把这里变成了自己的开心农场,养着各式各样的花草果蔬。薛准明有时就睡在靠近露台的房间,夏天晚上,蚊虫很多,半夜睡不着他就来露台捉虫,边呼吸清新空气,他感觉自己身处“城市山林”一般。
家里的几盆花草,花虽好看,但需不断地浇水、施肥,有的经不起阳光照射,有的一到冬天,便整枝枯萎了,得来年再种。薛准明觉得,还是爬山虎最好,它要求不严,耐得住土壤的贫瘠,无需浇水施肥。粗茶淡饭,照样茁壮成长。
也许是内心对爬山虎的情结太深,爱自驾旅行的他,总想像爬山虎一样四处留下生命的足迹。一有空,他就开车带着夫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经常开上万公里,最远至新疆、云南、哈萨克斯坦边境。每次朋友问他下一站去哪,他都不知道,因为没有目的地,没有行程安排,不用做攻略,完全自由随心。
正是这种爬山虎的精神,他对女儿从小的教育观也是非常严厉的,特别在品行、素养方面严格要求,要学习爬山虎宽容、独立、不屈不挠的精神。如今女儿在学校教语文,时而会想起陪伴她成长的那片爬山虎,便带来新的教学灵感。
享受与自然天人合一以爬山虎精神,做有温度的事
爬山虎足迹:北寺塔社区
讲述人:蒋百先
第二站来到北寺塔社区关帝庙弄,住在这里的72岁蒋阿婆一说起自然界的动植物和盆景书画艺术,她便兴趣盎然,沉醉其中。
蒋阿婆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外公是书画家,她从小耳濡目染爱上了画画,至今家里还保存着自己在1963年画的两匹马。墙外的爬山虎是蒋阿婆亲手种下的,她喜欢垂直绿化,当初买回来,还是一盆小小的爬山虎老桩盆景,后来经过扦插,慢慢形成爬山虎墙面绿化。她任其自由生长,除非爬山虎长得“出格”了,稍微修剪一下。
“爬山虎善于爬,它的枝蔓长度相对无限,从不计较墙的底色和质地,也不计主人的态度如何,只要有空间,它就不停地向上,向四周延伸,它向人类展示了一种坚韧不拔、无限向上的精神。”这一可贵之处是蒋阿婆尤为欣赏的。然而讲实话,老房子并不适合种爬山虎,“无孔不入”的生存能力让隔壁邻居很纠结,于是又是剪又是拔,以至现在零零落落很稀松。
说到这,蒋阿婆感到又惋惜又无奈,她依稀记得,原本外墙上爬满了爬山虎,偶尔上面的几只壁虎悄悄爬进窗台,她不忍轻易惊吓这些小动物,好心地给它们喝水,还任其在家里自由攀爬逗留。蒋阿婆从小就喜欢大自然的一切,她享受天人合一的生活状态。如今她还在屋顶打造了一个小花园,摆放着心爱的盆景。这些盆景是她亲手种下虬扎的,再加上她有着绘画天赋,自己为盆景“凹造型”。
蒋阿婆有一个女儿,嫁给一个美国人,现在定居达拉斯。女儿画画也很棒,尤其擅长人物油画,还为母亲画了一张油画肖像,非常逼真和优雅。她的绘画作品在国外很受欢迎,由画也结识了不少老外朋友。
幽兰雅韵“下山虎”,爱昆曲人守兰心
爬山虎足迹:山塘昆曲馆
讲述人:冷桂军
山塘街上,一处两层楼高的老房子,爬山虎从地面蜿蜒向上攀升,又从屋顶往下垂挂下来,几乎把一半的房子都包围在其中。几位游客特意在店门外的“绿墙”下合影。山塘昆曲馆开业已有六年多时间,记得有人说过,凡是这辈子跟昆曲结缘的人,那么他的前世今生一定是属于昆曲的。是啊,冷桂军是热爱昆曲的,这种爱好是与生俱来的。
冷桂军是山塘昆曲馆馆长、兰芽昆曲艺术剧团团长、苏州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副教授,他生长在北方,来苏州之前,他就喜欢研究昆曲剧本,但从未接触过昆曲的舞台表演。他打造昆曲馆,是为了让昆曲走出高墙深院,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而他之所以选择在山塘扎下根开出花,有很大原因是墙外的这片美丽的爬山虎吸引了他。“昆曲本身曲高和寡,在爬山虎的掩映下,宛如都市里的桃花仙境,这样的氛围与昆曲艺术特别契合。”
一花一草,猫狗龟鱼,都是山塘昆曲馆的生命元素,各自都有一个昆曲的曲牌名。爬山虎在昆曲馆叫“下山虎”。“下山虎”这一曲牌名,出现在《牡丹亭·魂游》中。取名“下山虎”名副其实,因为爬山虎总是喜欢“向下生长”,茂盛时,干脆就把门和窗子遮住一半,就像“绿色山洞”一样。
从他接手以来,要求所有人都不要轻易去伤害它。“下山虎”的生命力特别强,甚至钻进窗里爬到画上去了。它还调皮顽固地把馆牌遮的严严实实,甚至把门口遮住一大半,大家出入时,就像掀帘子一样闪身进出,撩动得“下山虎”在身后像荡秋千一样摆来摆去。出入的观众虽多,也会像昆曲馆的人一样怜爱地对待它们。有些时候,“下山虎”刚长出新叶就莫名其妙长了斑点,大家分头查找原因,买药,喷药。幸好,都被抢救过来,倒也无碍观瞻。
昆曲馆东侧二楼的茶室南窗外,有一间储物室,储物室的屋顶正好在茶室窗子下面。春夏之际,隔窗而望,满眼的“下山虎”,葱翠欲滴。朝阳,晚照,浓妆淡抹,让人心旷神怡。可惜到了晚上,外面光线黑暗,望过去有些吓人。于是,冷桂军在窗前装了一个射灯,灯光下,那片绿色透着微黄,恍若梦境一般。
窗外枕河人家,市声隐约,窗内曲声悠扬,弹丝弄板。置身其中,涤虑洗心,市隐几半。昆曲馆里的人都会唱昆曲,没有人刻意强求,完全是潜移默化,沉浸在这份自然圆融的意境中了。
这么多年,冷桂军一心坚守着昆曲,就像爬山虎一样,骨子里有种执着、扎根的精神。他努力培养观众,传播昆曲艺术,一路走来收获许多感动,因昆曲结识了很多朋友。
2005年他成立兰芽小昆班,打造少儿昆曲培训基地。2007年成立兰芽昆剧团,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实习、就业平台。如今,这些学生毕业很多年了,仍然喜欢、关注着昆曲,而剧团也吸收了一批专业演员老师,边教学边演出。剧团就像爬山虎一样,活跃在各个地方,驻场演出过的地方有千灯古戏台、木渎虹饮山房、留园、网师园、苏州博物馆忠王府、中国昆曲博物馆星期专场等,远至宁波、贵阳等地。
满眼的“下山虎”,葱翠欲滴。朝阳,晚照,浓妆淡抹,让人心旷神怡
年轻人回归古城落地生根,给梦想安个家
爬山虎足迹:悦未来青年创业公社
讲述人:李轩庆
朱家园是一个有根的地方,它在护城河边,靠着胥门。原本这里的朱家园小学已废弃十多年,如今却成为像山水画一般雅致的苏式建筑。园子里的花草树木绿意正浓,越来越茂密。李轩庆将这里打造成悦未来青年创业公社,一个有故事、有创意的地方,一个青年创客诗意栖居、成长之地。
细心的你会发现这里到处都有爬山虎的足迹,有的长势很好,也有的已成为枯藤,但旁边又开始冒出新叶,并沿着墙慢慢地生长。在李轩庆看来,爬山虎象征着年轻人,看到这片绿,就仿佛看到年轻人身上展露出的朝气与未来的希望。
李轩庆从小在老城区长大,内心对古城生活有着深深的情结和烙印,走在小巷,他觉得特别亲切、放松。他说,这里有太多优秀的文化精髓,需要慢慢体会。当人们慢下来,静下来,就能更专注地做事。李轩庆的梦想寄托于悦未来的成长之中,在商海打拼多年的他,有一肚子的“干货”可以与悦未来的青年分享。
据介绍,悦未来是集住宿(青年公寓与都市民宿)、办公、创业孵化、餐饮、文创旅游、传统文化传承等为一体的青年创业社区。欢迎有颜值、有才华、有温度、有态度的“四有”青年加入。新打造的苏式生活大讲堂,分话说苏州、名师名匠、手作课堂、苏州讲究四大板块,备受年轻人关注。
与年轻人接触多了,李轩庆感到自己心态也年轻了,充满着正能量,总有做不完的事儿,在不断激发创意中也感到生活的乐趣。他说,爬山虎与年轻人的成长、创业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他希望更多年轻人“回归”老城,在这里生活、生长、创业,像爬山虎一样落地生根,诗意的生活,快乐的成长,最后专注于事业。谁也无法预料,或许将来某一天,这里也能诞生出商业精英。
李轩庆希望年轻人“回归”老城,像爬山虎一样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