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17-06-10赵燕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喜炎性肺炎儿科

赵燕燕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太原 030001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赵燕燕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太原 030001

目的对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儿住院时间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儿科收治的426例CAP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该组患儿基本资料、发病诊治、体检、住院治疗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组患儿住院时间为1~36 d,不同治疗结局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治愈患儿中,选用炎琥宁、单磷酸腺苷治疗的患儿早出院可能性均大于选用喜炎平患儿(P<0.05,95%CI分别为0.27~0.64,0.24~0.60);在好转患儿中,选用炎琥宁治疗患儿早出院可能性大于选用喜炎平治疗患儿(P<0.05,95%CI为0.23~0.98)。结论儿童CAP住院时间通常会受到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人口学等因素的影响,在临床治疗中必须充分考虑,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时间;影响因素

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是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病症,在全球范围内可发生,对儿童生命健康会造成极大影响。WHO统计显示,5岁以下小儿CAP发病率在19%左右。相比而言,发展中国家的儿童CAP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强化儿童CAP的预防和诊疗研究,有效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我国在此方面仍相对落后,需进一步进行研究。该文主要对近年该院儿科收治的426例CA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系统探讨影响儿童CAP住院时间的有关因素,报道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儿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26例CA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排除免疫缺陷、住院中合并其他感染病症、转入ICU治疗及入院24 h内死亡等患儿。其中,男患儿244例,女患儿182例;年龄2~13岁,平均(6.3±1.1)岁;出院主诊断:细菌性肺炎312例,肺炎支原体性肺炎114例。

CAP纳入标准:(1)年龄在16岁以下;(2)X胸片检查显示肺部存在侵润影;(3)合并以下任意2种症状或者体征:①体温在38.5℃以上;②咳嗽、胸部干湿啰音等;③白细胞计数在10×109/L以上或者低于4×109/L;④血培养或痰培养为阳性。

1.2 方法

通过医院病历档案库下载既定年份(2014—2016年)的CAP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研究需要制定病历摘抄表,均由通过专业培训的儿科医师进行摘抄。主要包括:患儿的基本信息、发病及就诊情况、体检、住院治疗情况及临床辅检。算出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指标,即住院治疗时间(d)为出院日期和入院日期之差[2]。

1.3 统计方法

将该研究资料统一录入Excel,创建数据库。再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予以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应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该研究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该组CAP患儿的人口学情况

该组患儿住院治疗时间最短为1 d,最长36 d;治愈289例(67.8%),好转119例(27.9%),未治愈18例(4.3%),无死亡病例。不同治疗结局患儿的住院时间,治愈为7.3 d,好转为 5.8 d,未治愈3.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CAP患儿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以临床治疗结局作为分层变量,对不同结局患儿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合并感染、基础疾病、呼吸频率、抗病毒药物、住院期间生命体征等对住院时间有影响。治愈患儿中,选用炎琥宁、单磷酸腺苷治疗的早出院可能性要大于选用喜炎平患儿(P<0.05,95% CI分别为0.27~0.64,0.24~0.60);好转患儿中,选用炎琥宁治疗患儿早出院可能性大于选用喜炎平治疗患儿(95%CI为0.23~0.98)。未治愈患儿中,住院治疗中脉压每提升1个单位早出院可能性增高,见表2。

表2 儿童CAP住院时间影响因素的分析

表1 426例CAP患儿的人口学情况[n(%)]

3 讨论

为确保临床儿科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选用药物时,必须考虑到成本、疗效、副作用等情况。所以,针对CAP患儿的临床诊治,需对患儿的临床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以便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从该研究结果看,CAP患儿临床治疗选用药物对住院时间有直接性影响,选用喜炎平治疗患儿的院时间相对少于选用炎琥宁、单磷酸腺苷治疗患儿,相差近1 d的时间。基于当前国内相对较高的住院费用,该研究结果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临床研究表明,喜炎平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效果相对优于炎琥宁,在发热、咳嗽及肺部罗音等症状消失时间上要显著短于选用炎琥宁治疗患儿。也有报道应用上述两种药物治疗小儿肺炎都有良好效果,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但是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3]。另外,有研究报道[4],临床应用喜炎平和炎琥宁治疗病毒性肺炎在成本-效果分析上,后者的用药成本相对低于前者,在得到1个单位疗效状态下,应用炎琥宁更为合理划算,且在病毒性肺炎的用药疗程更短。近年来,诸多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选用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成本相对高于炎琥宁,每提升1个单位效果,相对少2元作用。但炎琥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临床研究报道,炎琥宁注射剂的用药不良反应更为明显,特别是过敏反应,以12岁以下儿童最易发生。基于此,在临床治疗选用药物时,必须要慎重考虑到药物的疗效、成本效果、不良反应等请情况。

此外,除和炎琥宁用药比较,该研究中,也对喜炎平和单磷酸腺苷治疗患儿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喜炎平治疗患儿的住院时间相对少于选用单磷酸腺苷治疗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当前国内关于应用单磷酸腺苷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研究较少,以致于不能将该次研究结果和相关研究报道进行对比说明[5]。从该研究结果看,不同治疗结局患儿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为有效避免不同治疗结局对该研究数据的影响,采取了分层分析法,可避免出现混杂偏倚。将选用药物作为变量,并排除在研究模型外,年龄、呼吸频率、基础疾病、住院期间体征、合并感染等和儿童CAP住院时间存在相关性。可以看出,CAP患儿的住院时间会受到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全面考虑到,对此方面还需进一步进行研究,以便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

[1]严炜,易海若,李星军.儿童SCAP原学检测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204-206,230.

[2]林立,李昌崇.“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解读[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6):728-732.

[3]冯英,罗征秀,符州,等.社区获得性肺炎婴幼儿喘息与病原体检出关系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3(11):1042-1045.

[4]旷翠萍,付鹏,陈伟红,等.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病危险因素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5(11):1999-2002.

[5]丁小芳,张兵,钟礼立,等.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学检测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6):449-453.

R725.6

A

1672-5654(2017)04(c)-0017-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2.017

2017-01-22)

赵燕燕(1980-),女,内蒙古赤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猜你喜欢

喜炎性肺炎儿科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儿童支气管肺炎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喜炎平治疗的效果研究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用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