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干预策略
2017-06-09刘玉祖
刘玉祖
【摘 要】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暴力事件呈上升趋势,从城市到乡村,校园暴力愈演愈烈,中学生最为严重。由此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及社会稳定。因此,研究探讨农村初中校园暴力形成的原因及干预策略,对预防和扼制未成年人犯罪,维护校园正常的教育和教学秩序,保持社会的稳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初中校园暴力;成因;干预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对于中学生的教育显然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步伐。发生在校园内外,针对学生和老师所实施的侵害行为越来越多。校园暴力不仅给师生的身体带来伤害,更严重的是危害他们的心理健康。校园暴力还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一、农村初中学校园暴力产生原因
(一)学生因素
(1)暴力是青春期学生的一种非正常释放方式。现在的教育制度对人性的压抑比较严重,于是暴力就成了一些青春期学生的释放方式。他们遇事往往不冷静、易冲动、敢冒险,处理问题也不计后果。一旦与同学、老师产生矛盾,往往采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导致事情越弄越糟。
(2)法制观念淡薄。许多农村初中学生对法律知识不了解,加之身边经常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没有受到惩罚的不良现象的影响,使得学生胆大妄为,藐视纪律法律。有时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被冤枉,就选择暴力解决。
(3)农村初中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人际关系上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暴力行为成为他们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一种途径,特别是成绩差的同学,常常通过此种方式获得优越感和存在感。
(4)生活小事引起的日常摩擦。在学校里生活学习,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有些同学觉得自己吃了亏,于是就用暴力方法找回。
(二)家庭因素
(1)家庭暴力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农村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往往是拳打脚踢,棍棒相加。这种教育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在这种暴力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从小便习惯了暴力,他们经常成为校园暴力的主角。
(2)家教缺失。由于受落后经济的困扰,农村父母不得不出门打工挣钱,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者是亲戚照管,使得本来就薄弱的农村孩子家庭教育雪上加霜。没有了监管,孩子为所欲为,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变得更“野”。
(三)学校因素
(1)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学校忽视德育、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老师只追求学会知识,不注重塑造人格,教育理念的错位,导致只重视分数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导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主因之一。校园暴力事件,当事学生大多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比如性格孤僻、自卑、嫉妒心强,长期处在焦虑、紧张情绪中等等。多年前,教育部就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专门设置课程、配备专业师资、开展对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的学校并不多。即使是开展心理教育和服务的学校,也存在人手有限、缺乏重视而难以普及的问题。
(2)学校法制教育缺失。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学生法制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仅以思想品德课本中的一点法律知识应付了事,很多学生根本不懂法,也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纪违法的。
(3)学校惩戒权缺失。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学生基本没有惩戒权,过渡的容忍和姑息、加上社会的过渡保护,使大多数的农村少年也成了温室的花朵,只享受权利,却不愿去尽义务和责任;过分自我中心而无法尊重他人,与父母、师长或非我族类的朋友冲突不断。
(四)社会方面
农村少年生活在社会城市化的变革时期,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也使他们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另外,尽管我国是法治社会,但是大大小小的官员、土豪等人肆意妄为、任意违法、践踏法律,在社会上起了很坏的示范作用。
(五)立法缺陷
法制不健全、青少年校园暴力犯罪成本低是首要原因。虽然我国法律规定,十四岁是可以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但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被告人只对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未满十六周岁的比较轻微的校园暴力行为,没有进入刑事犯罪处罚的程序。个别学生实施校园暴力而受不到惩罚,越来越放肆。加快推进校园安全立法,配合《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形成完善的法规监管体系,才能堵住当前校园安全中潜在的漏洞。
四、农村初中校园暴力事件的干预策略
(1)个人方面。学生既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同时又是防止校园暴力的主要力量。所以学校要引导农村初中学生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养成良好品格。要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2)家庭方面。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父母要为孩子的行为发展树立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尊敬和模仿的对象,避免家庭暴力。首先,坚决杜绝家庭暴力,父母不能将打架作为解决冲突的方法。其次,校园暴力的干预需要父母的高度参与和积极的配合。家长的广泛,非常有利于对校园暴力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干预。
(3)学校方面。①召开家长培训会。农村初中学生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低,对家庭教育的方法更是知之甚少。通过培训,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使得家长更愿意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②建章立制,加强教育。学校要加强宣传打击力度,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加强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管理。还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③教师师德和法制观念建设永远在路上。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打骂、体罚、变相体罚、人格侮辱是一种重要的校园暴力现象。因此,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④设立“环保实践班”,实施惩戒教育。对于施暴学生,口头的批评教育若不起作用,必须要有一定的惩戒措施。让他们学习和背诵《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余时间让他们捡拾垃圾,打扫学校死角的卫生,给花园除草,监督检举其他同学的违纪行为……
(4)社会方面。①设立校园暴力事件研究机构,对学生的暴力行为进行研究。众所周知,从设立学校的那一天开始,校園暴力也就产生了,古今中外无一例外。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专门的校园暴力心理学和干预策略,用来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一线教师的德育工作。②改革考核办法,真正改变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专门的考核办法,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具体实施程度、效果进行量化考核。
我们欣慰的看到,2016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各个学校加强工作,使得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大大减少,有力的保护了师生的安全,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参考文献:
[1]袁华.中学校园暴力犯罪预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李万豫,舒丹丹.浅析日本校园暴力成因[J].黑河学报.2011年6月.第6期
[3] 王志亮.美国的校园暴力及其应对[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第1期
注:此文为甘肃省兰州市2016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农村初中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