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的特点探析
2017-06-09简奥
简奥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根据我国的历史和社会环境,由教育主体双方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结合人们的思想特点和一定的价值取向创造而来的。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遭到长期禁锢,处于一种单一向的传输模式。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文化与思想环境还处于一种封闭与半封闭的状态之中,人们的生活环境相对简单,思想还未完全开放,价值取向近乎于“一元”主导。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灌输理论为主,采取的普遍模式是一种单向的“独白式”灌输模式。接受教育的一方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中,缺乏民主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但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各方文化开始融会交流,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文化与思想领域也开始开放和交流,这打破了人们过去内容单调的生活,也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单一的状况。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思想开放的大环境,无数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流动,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自主意识、自由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也得到增强,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由此看来,面对这些思想明显差异、个性鲜明的个体,我们传统的单向灌输的“独白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显然已经不再满足于现实的需求了,而“对话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走向我们的视野,亟待我们的探索。将对话方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树立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维,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对话途径,构建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探索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实施过程及模型,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及实践的有益尝试。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对话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经验性的语言活动。例如通过课堂中的讨论活动、提问以及师生间的谈话等,这一类型的对话活动受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指导。在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话只能达到传递知识的目的,而缺乏双主体之间的互动与民主平等的精神,更没有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真谛。而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则是在一种双方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性交流和沟通,这里的“对话”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情景中,建立起来的民主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一种关于生命和成长为主题的共享精神、知识、情感、意义和价值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话方法能使性格各异、拥有不同思想、不同需要的主体双方在相遇过程中互相理解和共同创造,不是单一的诉说自己的思想而是相互汲取对方的知识和智慧,从而使這些互相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达到一种有机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追求的是平等、自由、公正的交流和对话,期待达到的是一种所有人都从中受益,实现双赢的结果。
总的来说,对话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之间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以社会多元的文化价值观与思想政治道德为基础,以语言和非语言形式为媒介而进行的语言、思想、精神等方面的双向交流,使主体双方相互沟通与相互理解,从而达到提升个人的生命质量和个人价值,构建完满的精神世界的目的的方法的总和。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区别于传统的独白式思想政治教育中单向、灌输的方式与特点,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民主平等性
思想政治教育对话的双方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人是拥有自由意志的个人,思想政治教育对话也是民主和自由的,它需要自由的交流和展开。没有民主与自由的对话,思想政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就不可能呈现出真实的思想、情感、态度、需求、经验,也不能达到双方独立意志的自由表达和相互尊重。“自由不仅在于实现自己的意志,而尤其在于不屈服于别人的意志。自由还在于不使别人的意志屈服于我们的意志。”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尊重人格平等,保罗·弗莱雷指出:“一般说来,对话指一种平等的交谈以达到两种视界的交融。没有平等,就成了教训和被教训、灌输和被灌输,就好像水遇到了油,谈不到对话和交流,也撞不出美丽的火花。”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在教育活动中自然而然的将教育者摆在主导位置,是最主动的教育资源掌握者,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话的发起者主要为教育者,对话关系的维持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品质。而对话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者主导的一边倒的思想模式,将教育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还原对话本身的面貌。
(二)双向互动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主客二元对立的思想为基础,局限在“主体—客体”的模式中,而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强调的是“主体—主体”的模式。马丁·布伯在其“我—你”、“我—它”的关系中就说明了“我—你”间的关系是主体与主体间的平等关系,而“我—它”间的关系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象性关系。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一种主体间的“我—你”关系。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话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因此它是一种双主体性且强调双向互动的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中的对话是双向或多向交流,不是教育者一方的对话,而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它倡导的是双方自由意志的表达和对等的交流机会。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对话的过程中实现的是多维的和多重视界的沟通和理解,双方不仅仅是停留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不存在一方想征服另一方的情况,而是双方受到彼此影响以克服各自思想和认识上的偏见和不足,产生出新的视界,从而达到进一步探索真理的目的。
(三)创造开放性
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强调对话和认知过程的创造性和开放性,区别于传统独白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独白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将只是单纯的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复制的、机械的输出活动,将认知复制到受教育者的思想记忆中,这种复制有着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是机械的、格式化的。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则是在一种开放和创造的环境中去获取思想政治道德认知,寻找自我的人生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体在吸收文化和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断创新的活力,运用自己的创造精神和才能去突破现有的认知,生产出新的精神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对话必须是开放的,人们在对话的内容和与主题上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谈。原则上人们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在时间许可的范圍内,对话永远都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在参与对话方面也是自由和开放的,可以自由地加入和退出,可以选择参加或旁观。你不能强制人们坐到一起去对话,在发言、倾听和思考上,可以去引导却不能强制。宽容、开放的气氛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话开展所必须的条件。
(四)认知理解性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是一个主体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和达成“暂时共识”的过程。也就是说,交往行为是一种以“理解为导向的行为”,也是一种以“达到理解为目标的行为”。广义上的理解是表示在与彼此认可的规范下、背景相关的话语的正确性上,两个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协调;此外还表示两个交往过程的参与者对世界上的某种东西达成理解,并且彼此能使自己的意向为对方所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正是双方都站在对方的立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承认和接受彼此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对不同的思想和观点都持着宽容和接纳的态度。
伽达默尔认为,理解是人类存在的基础。每当我们试图弄清别人的意思时,就进入了理解的过程。当我们理解他人时,他人的想法就进入到了我们的思考中。当别人理解我们时,我们的想法就进入到了他人的思考当中。这也正说明在对话中,双方可以得到彼此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话双方都可以在对话中去感受新的认知体验,相互理解,并让个体得到自我理解,促使个体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五)集体共享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话是主体间平等的精神上的沟通,教育主体之间在共享经验、知识、情感、精神、价值等等。教育主体之间会形成一种共享性意识。对话不是去分析解剖事物,也不是去赢得争论,或者是去交换意见,它旨在将个人的主观观念搁置一旁,从而能够对这些观念本身进行认真的审视。戴维在他的书中提到共享性意识是指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对话中做到搁置己见,那么大家就是在做同一件事。相应的,我们能够共同审视一切。每个人大脑意识的内容就会从本质上变得完全一样,于是我们之间就会生成一种新的意识状态,即共享性意识。虽然意识本来就是具有共享性的,但一旦进一步明确它,就能做到更直率、更自由地参与和分享。这样的话,任何事情都可以在我们之间流动交换,每一个人都参与共享群体所有人的全部意义,到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作真正的对话。”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的对话是教育主体双方作为拥有不同的个性、需要、思想、情感的完整的独特个体而相遇,在集体中获得相互理解和新的创造,通过对话接纳和吸收对方的知识、思想和精神而达到共享。
参考文献:
[1]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30页
[2]黄志成.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2页
[3]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 (6)
[4]戴维·伯姆.论对话[M].王松涛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