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诵读”之美

2017-06-09邱宝龙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诵读语言能力语感

【摘 要】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各项途径中,诵读是第一位的。诵读产生语感,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对学生诵读进行理性的指导,想办法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关键词】语言能力;语感;理性指导

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熟练的运用语言,即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诵读”是达此目的的重要手段。

源远流长的古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继承这一丰厚的财富意义十分重大。下面就先以古诗文学习为例,谈谈诵读的重要作用。古时候,私塾里常常传出诸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类的读书声;在今天的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古代学子摇头晃脑吟唱诗句的情景。可见,我国教育自古重视诵读,并延续了几千年。尽管这些学生对于读背的这些诗文的意思可能不甚了解或完全不了解,但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诗文如画的意境,优雅的语言,各异的表达方式却都印在了头脑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们会渐渐的理解所背诗文的意思,并且会将这些外在的东西渐渐地内化为自身素质。

俗话说“儿时诵读,终身受益”,青少年的记忆力较强,背诵的东西不易忘记,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积极开发记忆力。必须强调的是,人的记忆力也是一种资源,现在如果不去利用,不去开发,将来只能落个“老大如伤悲”了。诵读的重要性还在于此。

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虽然,语感可以自然形成,并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而增加,但这样的语感(基本为口语语感)是低层次、低品位,有时是不完善的,而高层次、高品位的语感,尤其是书面语感的形成,则主要靠课堂的语文教育,主要靠教师指导下的有意识的语感训练,其中首要的便是诵读。这样,就设计到了教师的作用问题,涉及到了教师如何主导的问题。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理性的指导。具体来说,應该做到这么几点。第一,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确定语速节奏、轻读重读及长音短音,是朗读达到良好的结果。第二,教师要领读领背。这是一种直观的指导方式,对学生正确的诵读、读出语言语势乃至品味语句的内容都极为有益。第三,提倡反复诵读,力求课堂上书声琅琅,将语感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上,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素材,最后达到将文章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部分,成为自身的能力。第四,正确处理意会与确知的关系。确定是我们的目标,但文章的表达往往是“意在言外”,所以“意会”之法也决不可忽视。第五,诵读时,开始应以口熟和利用支撑点为主,待到半熟之后,就要利用文章的理路来达到连贯记诵,提倡边读边死的方法。

其次,要多角度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良好有益的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在诵读中,我们可以多个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介绍相关的背景,结合历史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结合音乐、挂图等手段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氛围,不断的以直观刺激加以诱导,持续学生的兴趣。

(3)通过生动而确切的讲解,让学生对其有较好的理解,体会其精美之所在。四、有时可让学生根据内容编排节目,自言自娱,增添兴趣。总之,在指导诵读时,要注意保持愉悦的心情,别让学生将之看成精神负担。在愉悦的心境下效果最好。

培养语言能力离不开诵读,而诵读的意义也不止于此。有人曾这样说:“一个能够朗诵背诵的民族,肯定是一个有教养的民族。”

作者简介:

邱宝龙(1980.11~ ),性别:男,籍贯:吉林省镇赉县,工作单位:桐乡综合中等专业学校(桐乡市卫生学校),研究方向:中职语文,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诵读语言能力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