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时代大学体育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2017-06-09张守忠王伟徐伟

科技资讯 2017年12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中国梦

张守忠 王伟 徐伟

摘 要:体育教育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已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文章将“中国梦”与大学体育人文精神融合,深入探索两者的内涵和意义,反映了当前大学体育教育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了弘扬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方法,用科学有效地方法使学生受益于体育,成功于体育。

关键词:体育教育 “中国梦” 体育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3791(2017)04(c)-0243-02

1 “中国梦”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现状

新时期的大学体育教学,应该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形成以兴趣为基础的激励式学习。如何使学生激发对运动的兴趣,从运动中感受到乐趣和益处是体育教育的关键[1]。目前,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采用学生选课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却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学生在选课之前,没有接受相应的理论知识和选课指导,从而在选课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对什么体育项目更感兴趣,更多的是选择一门简单好过的课程,上课成了应付,学生难以从体育课中获得实质性的益处,更难以形成终身运动的动力。二是我国很多高校在课程开始后直接传授运动技能,以至于学生对项目的历史、发展、赛事信息等很难有深入的了解,从而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无法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从而很难产生对运动的兴趣。

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仍然采用由教师为中心,以传授体育技能为核心内容,以体育达标为衡量标准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单调枯燥,考核标准过于重视技术评价,对课堂过程的反馈度不高,没有起到激励作用。从而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逐渐在学生中形成了一种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

2 体育人文精神与“中国梦”有机结合

“中国梦”的思想已经融入到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但如何使体育人文精神融入“中国梦” 思想中,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目前, 我国大学对“中国梦”和体育人文精神认识不足,学生对其真正意义很模糊,根本无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管理层本身对“中国梦”思想的解读不足,不能很好地向下传递其思想内涵。二是高校强调体育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中国梦” 思想的弘扬。三是“中国梦”思想在大学生体育人文精神中的缺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匮乏,很难形成积极向上的力量,不利于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弘扬大学体育的人文精神。

“中国梦”思想与体育人文精神充分融合并发挥作用是中国梦时代背景下重要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到两者相互融合的基础和条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梦”时代下梦想是引领我们向前的主要动力,也是体育人文精神的重要因素。而体育恰恰是一种能充分激发人们的梦想,使人们努力奋斗的活动。体育比赛中有太多激动人心的时刻,激发着我们不断超越自我,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另一方面,体育有很好的普及性。人人都能够参与其中并从中受益,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带给人们人文精神的极大充实。全民健身,终身体育是中国梦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构建。因此,体育是一扇人文精神的窗口,它可以将自己的正能量储备和积累,并以更广阔的方式扩散。

其次,需要正确认识“中国梦”思想与大学体育人文精神。“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人最伟大的梦想,引领着人们前进。体育人文精神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丰富学生们的精神生活,对其身心健康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应弘扬“中国梦”思想,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体育人文精神,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这一思想,并主动学习和实践。学校领导应重视“中国梦”思想与体育人文精神进行有机地结合,开展相关活动,对 “中国梦”思想进行普及,使学生理解“中国梦”思想的深刻含义。教师应该将“中国梦”进行传播,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并接受“中国梦”思想与高校体育人文精神的洗礼,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其在学习中更好地成长。“中国梦”思想应融入于大学体育人文精神和体育教育中,使“中国梦”思想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实现 “中国梦”思想与大学体育人文精神有机结合。

3 构建起“中国梦”的人文精神光芒

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健康是放在第一位的,锻炼身体是表现方式,而人文精神的培养则是其内涵[2]。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课堂只是传授学生体育技能,并没有发扬体育人文精神。高校要想培养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必须充分发挥大学体育教育的作用。可以在体育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例如足球、篮球、拔河比赛等,在团体活动中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自身的发展,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并且使其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培养其团队精神。

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弘扬奋斗精神是构建“中国梦”的人文精神的关键[3]。现代人应不惧挑战迎难而上,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勇于拼搏不屈不挠,这是成功的关键。体育人文精神教育在这方面的培养主要通过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学生在竞赛中得到心理的磨练,引导学生互相鼓励与支持,勇于担当,善于合作,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体是渺小的,充分的合作才能共享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在紧张刺激,比分胶着,交替领先的情况下,教师应激励他们,激发其集体荣誉感,使其培养奋勇拼搏的体育人文精神。

4 科学有效方法受益于体育,成功于体育

首先,在大学生选课前,应在网站上普及各个课程的相关信息,包括该项运动的历史、现状、赛事信息、运动明星和发展情况等,还应简要介绍课堂的教学流程,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也可以采取“试教育”的方法,即先让学生选课后试上1~2周,表现不进入考核,然后再由学生确定是否继续进行该项目的学习,从而充分避免学生误选了不适合自己的课程。另外,也可以引用“项群”学习制度来进行选课,即学生可以选择同类型或性质相同的课程,而不再是对单项运动进行选择,这样大大增大了学生的自由度。总之选课一定要做到方便学生,调动学生,利于学生。

在大学体育课堂上,老师不应一味地传授技术,既单一,也无法使学生真正热爱体育,传授技能前教师可以带学生看看相关课程的比赛视频,普及一下相关历史趣闻,教师可以讲解分析运动技能,也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运动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另外,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会竞争与合作,磨练心理与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其人文精神,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5 结语

将“中国梦”理论应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实现 “中国梦”思想与大学体育人文精神有机结合,构建起“中国梦”的人文精神,使大学体育人文精神发挥最大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强.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6(2):24-26.

[2] 王永平,薛建爱.中国梦时代背景下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重构[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5(8):15-18.

[3] 李有德.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4(5):22-25.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中国梦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