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2017-06-09徐会党马林伟徐红涛戴小丽

文教资料 2017年8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高职院校

徐会党 马林伟 徐红涛 戴小丽

摘 要: 文章在分析国内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的基本内涵,总结了国内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和研究提出的问题,全面分析了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学习性投入 高职院校 研究现状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井喷式发展。目前,从重视程度、发展规模、经费投入等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差距都在逐渐缩小,但规模的扩张并不代表质量的提升[1]。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些年在“生源危机”的影响下,高职院校一些学生在学习态度、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与本科院校学生有一定差距,因而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产生的问题,寻找解决的策略和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1.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基本内涵

学习性投入调查是指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based)、以教育质量评价理念为基础的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通过评价学生投入各种有效学习活动的程度衡量大学教学质量,并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出诊断意见[2]。“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对学习的投入作为评价对象,注重教育过程和教育增值的评估理念,从制度上分析学生自我评价。该调查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在整个大学的学习性投入情况,真实反映学生在校学习的实际情况,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和测量提供全新视角。

2.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的背景

为衡量不同的学科和学校间学生在学业上的投入程度,比较各校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20世纪90年代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研发了“全国学生参与度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NSSE),这项调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学业成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高等院校提供教学质量反馈信息。该工具于2000年开始在全美正式推行,经过多年的发展与修订被社会和高校广泛认可,对提高美国高校的教育质量做出了贡献。我国于2009年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将NSSE调査工具进行汉化,形成“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査”(NSSE-China)[3],至今国内已有80多所高等院校参与调查,调查成果对反馈学校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科学的数据,这些数据为学校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活动提供重要参考。这种以学生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模式,起到积极的引领和教育诊断的作用,但目前该调查未能在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广泛应用。

3.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的现状

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范围较局限。前人的研究主要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的制作多为自行制定,借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汉化的NSSE调査工具,问卷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学业挑战度、合作学习水平、师生互动水平、校园环境支持度、教育经历丰富度[4]-[5]。

(1)学业挑战度:学生完成专业设计、论文、报告的数量,专业核心课程教師制定完成的阅读材料、参考文献的数量,课后主动用于搜集、阅读课程相关资料、自主学习的时间,课堂上完成专业汇报的次数等。

(2)合作学习水平:课堂上,经常与同学合作完成课程任务(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课下与同学结伴上自习,经常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能在课后经常帮助同学辅导功课的情况等,共同完成课后学习任务等。

(3)师生互动水平:课上能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后经常与老师讨论课程内容和学习心得,经常与任课教师讨论个人职业规划、情感和抱负,评价与任课老师的关系的情况等。

(4)校园环境支持度:评价在校内所学习课程指导质量,评价在校的学习、生活经历,评价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社交需求支持程度,评价与学校行政人员(包括辅导员)的关系,对于自己选择就读所在学校的认同感。

(5)教育经历丰富度:有无与本校其他院系或者其他专业的同学交流学习、生活体验的机会,学生是否有经常参加学术研讨的机会,是否有境外学习的机会,是否经常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等。

4.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偏低

少量高职院校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仍然延续了被动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弱,对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依赖程度较高,尚不会科学利用环境中现有的资源。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低,精神萎靡,甚至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未得到有效保证。

某些高职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照本宣科,不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后很少关心学生作业,课程考核不够规范,平时无测验、无检查、无评价、无反馈,考前划重点、漏考题,每到登记课程成绩,有关“平时成绩”的处理,总是无论表现如何,状况怎样,所有学生要么全部一样,要么仅有些微差异。部分高职教师上课还在沿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不注重技能培养,不关注学生的听课反应,课堂师生互动很少,课后辅导很难跟上。

5.加大高职院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建议

(1)强化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风是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外在表现。高职院校学生绝大多数有较好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学风作风,但也有少数学生存在迟到、旷课、作业拖延等情况,这对其他学生有消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6]。

(2)改革“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独自主宰课堂,整个教学过程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得不到很好地培养。无论教师还是学校的管理者都应该转变,建立以服务学生为核心的质量保证体系。

(3)加强高职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基层服务情感和责任。一些高职学生认为读高职前途渺茫,对未来就业持悲观的态度。学校应在入学教育及日常教育中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懂得高职毕业生也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社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指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學习能力。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营造合作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并采取配套措施,培养乐于学习、创新学习的良好状态。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教学管理、教师考核管理制度,引导教师回归课堂,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之间的冷漠和隔阂;改革传统教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投入和兴趣,不断加强课堂教学薄弱环节的改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就业奠定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开展各类学术研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教育活动经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志宏,李岩.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再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8-31.

[2]龙琪.剖析美国《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及其变化[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1):54-65.

[3]罗燕,史静寰,涂冬波.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5):1-13.

[4]田虎伟,张海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6):11-15.

[5]涂冬波,史静寰,郭芳芳.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的测量学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3,11(1):55-62.

[6]王翠荣,王雅.高职学生学习投入情况调查研究[J].河南农业,2011(12):7-8.

基金项目:江苏省卫生职业院校文化建设课题(No.JCZ201517);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校本教育研究课题(No.Y201507)。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高职院校
试井法分析井间注采关系的研究现状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