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人生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索

2017-06-09尚润玲

文教资料 2017年8期
关键词:高职生培养方法工匠精神

尚润玲

摘 要: “工匠精神”是一种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对职业充满敬畏、对工作专注执着、对产品追求精益求精、对人生追求极致、追求完善、止于至善的精神。 成就精彩的人生,助推经济向创新型转变,实现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战场,工匠精神是高技能人才应该具备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工匠精神至关重要。这种培养是多方位的、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和内容教育、熏陶。

关键词: 高职生 工匠精神 培养方法

什么是“工匠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是“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极致、追求完美、追求更好,努力把品质从99%提升到99.99%的精神”[1]。有的学者认为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爱岗敬业,热爱所从事的职业;二是能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三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和完美;四是甘于奉献,具有崇高的职业使命感。”[2]有的学者强调“工匠精神”是“指手工艺匠人在制作过程中追求完美、追求极致的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的精品”[3]。根据学者们的阐释,结合高职学生现状与未来发展,笔者认为,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对职业充满敬畏、对工作专注执着、对产品追求精益求精、对人生追求极致、追求完善、止于至善的精神。

2015年“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节目播出之后,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会热议,几乎震撼了每一位爱国者的心灵,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工匠精神的热潮。其实,我们是工匠精神的始祖,这只是工匠精神的失而复学。

《大国工匠》讲述的是8个工匠所缔造的神话。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从他们的身上不难看出他们独特的现代气质、魅力:认可和热爱自己的职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充满敬畏感、有专业功底、对工作执着、对职业忠诚,永不放弃,不改变初心,对自己的职业有超乎寻常甚至近乎神经质般的追求,对产品和服务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精品打造”,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新的创造。工匠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这正是高职学生成就精彩人生必须具备的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4]这是“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工匠精神在经济向创新型转变、“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的不可估量的作用,表明了国家层面上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的决心。

高职学生是推动经济向创新型转变,实现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变的一支重要的后备军,是未来的企业高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可忽视的力量。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至关重要。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使人在认识过程或活动过程中对某事物带有稳定、主动、持久的指向性,是人们行为的内动力”[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认识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6]。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行为的动力元素之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愿意学习的第一前提,学习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大的价值与意义。

高职学生由于高中生活紧张,鲜有时间对专业深入了解,填报志愿是比较盲目的,甚至有不少学生的专业是在父母或者招生老师的建议下填写的,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专业,总之对专业一头雾水。再加上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对专业学习没有兴趣。如何激发他们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著名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一种目的或一种意向,可以形成一种准需求,产生具有动力意义的紧张系统。”[7]人的心理紧张系统代表的是一种心理需要,假如我们让学生在学习方面有这种心理需要,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有效激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需要和心理紧张系统不健全,也就是学生尚未树立科学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专业的价值观?结合当前高职教育教学实践情况,笔者认为,首先,在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时,加强学习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尽早明白学习的价值与意义;其次,专业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结合对专业的深刻认识与感悟,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最后,对于教学管理者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时间,紧抓班级学风建设,定期召开学生学习的经验交流会,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让学生在快乐氛围中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相互学习、教育与影响,共同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真正对自己学习的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平时能够认可、热爱自己的专业,这正是成为能工巧匠的必备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渴求专业成就的欲望

成就是工匠精神的精神激励,也就是人生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实现大的职业目标,一个人渴求成功的欲望越强,他人生的目标就越明确,在奋斗中更乐于拼搏,敢于面對困难,勇于迎接挑战,做事越努力,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容易具有工匠精神;没有渴求专业成功欲望的人,很难做出较大的专业成就。

如何激发学生渴求专业成就的欲望呢?首先让学生接触本专业大师级人物,了解大师们事业发展的历程,发现专业大师的伟大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体会到大师级人物洋溢在脸上的快乐与幸福,促使学生看到自己专业的光明前途,内心真正渴求专业成就;其次,结合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在专业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设立一个个逐渐升级的目标,让学生不论在专业学习中还是在班级活动中,都能够轻易实现目标,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对自己充满希望,相信自己会有精彩的人生。

三、激励学生对专业的专注

专注就是对专业的专心注意、执着、全神贯注、痴心不改、锲而不舍,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核心。任何一个成功匠人,或者大匠,都会对自己的职业专注,都是有过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十年磨一剑的经历;在从事自己的职业中忍不住孤独,耐不住寂寞,是很难成为大匠及人物的。

格拉德维尔说过,任何一个人经过一万小时的努力,可以由平凡变为超凡;马克·吐温说过,只要专注于一项事业,就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8]。因此,平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专心做事,尤其是在实验和实训中,安排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独立承担责任,每次实验课和或者实训课结束后,对能专注于布置任务的同学,要大力表扬,树立典型和榜样;在学生管理方面,哪怕是简单的大扫除或者每天的劳动值日,都要督促他们认真对待,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赞扬,使他们在追求精细的工作过程中获得快乐,从而养成专注做事的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

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是每位工匠具备的优秀品质,也是职业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要求匠人凡事追求极致完美,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学习,永不满足,乐于思考创新改革,精益求精,努力超越自我,执着解决问题,向着职业的宽度和深度发展,这正是每个工匠成功的基础,这正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顺利就业和走向事业成功的基石。

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我们平时必须要求学生在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在实验室,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步骤,不容许任何马虎,实验数据有问题的要重新做,实验来不及做完,课后一定要补上,对于实验认真仔细,在实验结果还可以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再做一遍的学生一定要大力表扬,把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对提出改进实验措施的不论效果如何,只要没有安全隐患,对于他们的创新精神就一律要给予肯定;在实训室,严格要求学生做好每一步骤、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半成品、每一个成品,对成品的检验、验收绝对严格,如对学生所做的染色小样与岁给标准样的色差,以企业的要求色差0.6为标准,凡是大于0.6的一律重新打样。当然,对于做得好的学生,我们给予高度的肯定与赞扬,并让这些学生分享经验,用事实证明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精益求精、勇于创新,谁就可以赢得快乐与尊重。

五、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可以熏陶出匠人坯子,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工匠精神显性化,在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室墙壁等地方悬挂本专业能工巧匠的事迹介紹和工作照,关于8个工匠的格言提炼作为班级标语,定期聘请企业的技能专家、能工巧匠等来校做讲座或报告,用他们的经历向学生诠释工匠精神,教育感染学生。

班主任要注重班会的质量,和班委一起策划和召开工匠精神方面的一系列班会,如我们班开展系列主题班会:我的青春我做主(邀请本专业成功的学生讲解对职业的看法、自己在企业的奋斗经过、自己取得成功的体会等,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对自己走上人生的成功之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弘扬工匠精神,成就精彩人生(畅谈对职业的认识,掌握工匠精神的内涵,让自己具有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还可以利用学院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信息平台,大力宣传本专业的能工巧匠,成功校友的典型事迹,全国技能大赛获奖者的事迹与感言等,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等节目,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震撼学生的心灵,并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将工匠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为学生具有工匠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每一位高职生能成就精彩人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就至关重要,这种培养是多方位的、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和内容教育、熏陶,还要求我们坚定地、一如既往地做下去,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和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匠心筑梦,擦亮中国制造。

参考文献:

[1]郑荣胜.让工匠精神成为广大职工的主体意识和主流精神[N].杭州日报,2016-4-18(11).

[2]聂伟.经济社会转型期应彰显尊重“工匠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6-4-19(05).

[3]张昭阳.东北振兴尤其需要“工匠精神”[N].吉林日报,2016-3-29(04).

[4]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6-3-6(02).

[5]瞿葆奎,吕达.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44.

[6]刘志运.大学学习理论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68.

[7]库尔特·勒温,著.竺培梁,译.拓扑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5.

[8]彭敏.“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在大学英语读写课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2):208-209.

猜你喜欢

高职生培养方法工匠精神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