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过庭《书谱》中的书法艺术观解读

2017-06-09方珂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解读书法艺术

方珂

摘 要:《书谱》为唐代孙中庭所著,不仅是一本书法名帖,也是书法理论的上乘之作,对我国书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些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大家都给予了极高的关注。文章对《书谱》中表现的书法性质以及艺术价值和书法包容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体分析了《书谱》中体现出来的书学思想,阐释书中展现出来的辩证观,揭示出《书谱》的理论价值。

关键詞:孙过庭《书谱》;书法艺术;解读

《书谱》既是书法名迹,又堪称书论名篇。不仅在书法字帖上独占一席,还在文学上显出它极高的艺术价值。《书谱》中的书法理论包含了精深的书法思想,在《书谱》中,孙过庭对唐朝以前的书法理论通过全面归纳和梳理,总结出许多较为经典的书法艺术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书学思想

(一)人生价值观

从《书谱》中,可以很清楚地发现,书法发挥着“功定礼乐”的功能,不仅从技巧上肯定了书法作为艺术的价值和趣味,更表达出他坚定的政治与审美的统一论调,将书法当成生命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孙过庭指出,最佳的修身方式就是从学习书法和进行书法创作开始。通读《书谱》,孙过庭将众多的人生体验和基于体验得到的领悟深入其中,融入书法艺术之中。对于艺术的体验,它表现出高度的重视,认为人可以在学书中参悟人生的道理,体味人生乐趣,这也是他多年的时间所得。

与此之前的书学思想相比,《书谱》中的书学思想有过之而无不及。孙过庭在书中将书法提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认为它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他引用孔子的观点“然君子立身, 务修其本”,他的这种论调,足以表明书法艺术在他的书学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将书法艺术提到了巅峰。这既是他的价值观,也是他艺术人生的基础。孙过庭在《书谱》中谈道:“夫潜神对弈,犹标坐隐之名;乐志垂纶,尚体行藏之趣……存精寓赏,岂徒然与!”这就明确地否定了以出世标榜的安身方式。他所提倡的书法艺术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价值观,将其与“对弈”“垂纶”做对比,表现出书法体验中所能达到的境界。

(二)培养艺术人格

《书谱》中,涉及到艺术对人格的塑造时,就是孙过庭将探求的艺术哲理与探索的人生哲理相结合。他遵循的是儒道,将人格和艺术创造紧紧联系,将艺术体验与儒家思想充分融合,书法艺术造诣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由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生疏的过程,人格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经过塑造,得到提升,进而转化,最终成熟。在《书谱》中,孙过庭还渗透了深厚的辩证法思想,在读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作者的博大,一些精炼的语言的精要思想,还需要在阅历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得以深刻的领悟。

二、《书谱》的辩证观

在论及各种书帖的形质和情性时,对于楷书、草书,孙过庭说道,“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情性,直接表达出楷书最基本的是点画,但是使转得宜就相当困难;而草书就要将点画融合在使转中,情性才能展现出来”。楷书虽然和草书各部相同,但是两者却又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这种理论是孙过庭创造性的总结,蕴含深刻的哲理。而在谈到书法作为艺术的功能时,他讲道:“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娴雅,故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其中,“封神”“妍润”等都是书法的美感,也是手段,而“凛”“温”等就是对美的创造,是目标。使用手段达到目标,整个过程中有刚有柔,有反有正,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孙过庭通过精确地选词,论述得透彻精到。

在谈到学习书法的方法时,孙过庭讲道:“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就是讲学习书法必须经过仔仔细细地研究之后再去临摹。深刻阐述出学习书法时,眼睛和手之间的辩证关系。还深刻揭露出学习的时候必须将基础打牢固,才能慢慢尝试改变,必须踏踏实实,并在“精熟之道”中指出,熟练后才能生巧,“精”后才能真正创造出自己的东西。并用庖丁解牛的例子指出,书法大家们之所以有后来的成就都是做到了“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并强调“画到生时是熟时”。因此,在学习书法时,必须潜下心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谈到学习书法的过程时,孙过庭首次提出学习的“三阶段”,“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这是第一阶段,之后到“险绝”阶段,再到“平正”阶段,但是第二个平正不是对第一阶段的重复,也不是第二阶段的倒退,它是呈螺旋上升的状态,最终返璞归真。结合书法大家的经历,都是经历了这三个阶段,达到最高的境界。

论及书法的创作技巧,孙过庭运用辩证法,形象地叙述了技术中的流畅和滞留,既要讲究骨力又要注重遒润。用“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因迟就迟,讵名赏会”这种论述,对于劲速和滞留做了很详细的解释,并认为,选择“速”还是“迟”,是要根据具体的条件来决定。两者之间相互利用,迟是为速做准备,而速也使迟产生了更多的艺术趣味。迟与速运用得恰到好处,才能将整个线条赋予流畅性和变化性,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三、《书谱》发展论

《书谱》的起点是前朝书法家的成果,书中提到“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间单几句既对前朝做了品评,又树立了书法的脉络。不仅如此,孙过庭认为书法的文质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符合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也即“物理常然”一说。在书中,他认为审美风格不断发生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对书法发展中展现出来的时代意义给予高度的肯定,对“今不逮古”的传统思想持批判态度。“今不逮古”的书法发展观,不但将书法3000年的发展史取得的成就大大忽视,还将书法艺术应该与时俱进的特色抹灭.孙过庭认为应该“质以代兴,妍因俗异”,其中“代”和“俗”指的就是时代,书法的重要意义之一就体现在它的时代性上,拥有时代特点,才能展现出时代精神,从而实现书法艺术的时代成就和价值。

四、《书谱》的理论价值

孙过庭对于“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做了清晰的阐释,表明它就是指“情趣有感于激动,必然通过语言表露,抒发出与《诗经》《楚辞》同样的旨趣”。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所指的书法不仅仅是对心的表达这一简单的层面,而是要深入到美学中的艺术的表意功能。他的这一观点对于书法的美学发展贡献了极大的力量。不仅如此,他还有过“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的论述,表达的含义为“阳光明媚,天气晴好,心情自然舒畅,而阴云惨淡时就会心情郁闷”,这一理论又是对书法艺术从哲学的角度下了个定论。

猜你喜欢

解读书法艺术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艺术生命无限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