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书法教育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7-06-09杨朝标
杨朝标
摘 要:书法是中国艺术中的天骄,也是世界上罕有其匹的奇特文化现象之一,是中国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在中国几千年的传承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而且还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其他国家和民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是典型的积淀了内容的艺术形式。书法具有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多方面的教化功能,这与素质教育内容都是相辅相成的。仅仅从书法作为国学文化的根本这一点来说,实施书法教育便是进行素质教育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关于书法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应用并不容乐观,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学校书法教育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来加以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文化;高校书法;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日趋完善,以及素质教育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提出,导致国内学校对教育理念进行了更新与改革。
书法作为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与重视,书法专业教育已被提到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日程中来。目前,各学校在有关教育文件的启示下,争先恐后地开展书法专业教育课程,以求真正做到“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一根本任务的要求。学校书法专业的设置使中国书法教育由传统的私塾式教学形式发展到具有普遍意义较广泛性的教学形式,将书法这一博大而又悠久的传统艺术纳入到了现代教育体系中。这是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为维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而形成的具体体现,表现出了书法永葆艺术青春的强大生命力。学校的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精英文化的成长者,接受书法教育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当前我国学校的书法教育还有着很多不足,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师资上的不足
笔者所讲的师资不足不仅仅是针对数量上的缺乏,还有质量上的缺乏。随着学校一些资深老教授的退休,新上任接替教学的教师无论从书法理论方面还是技巧的传播上都远不及老教授的知识渊博;甚至在涉及一些古文字的讲解时,年轻一代的教师完全是照本宣科,有时学生还听不明白;甚至有的学生在反问老师时,老师竟然回答“这个问题回去好好研究研究”,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对教师也失去兴趣。然而,学习中国的书法必然涉及到对中国汉字以及由文字所引发的词赋文学的认识。古人造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依据形声、象形、会意、假借等各种手段,创造出具有内涵丰富、外形多变的形象,后经过历代的传承求变,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又广泛地吸收了中国儒、释、道等各种文化的精华,逐渐形成了自身系统完善的书法文化,而历代文人学士在传承的过程中不自觉也融为其文化宝藏中的一部分,从而丰富了书法的内涵。而词赋文章则是书法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的文字组织体,当然这不仅仅表现在这些文字的组织体中,还表现在对线条沉飞涩放的运用上。它借助于中国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使书者在灵性飞动、意绪飘扬的状态中,获取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从而产生了书法这门辉煌灿烂的艺术形式和对书法美的探求。汉字是中国语言的主要书写符号,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是记录语言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这是它的实用性。汉字除了它的艺术性之外,还有它实用性的一面。汉字的双重性决定了书法教育的双重性。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书写汉字的规则,正确规范地使用汉字,提高书写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而现在的青年书法教师对以上所述内容的认识并不深刻,甚至还可以说是浅显的。究其原因,是由于年轻一代老师所接受的书法教育在对文化的传承上认识不足,他们在学习上也缺乏钻研,因此在书法教学上存在缺陷,从而导致书法教学上的遗憾。
二、学生对书法的认识以及书法欣赏的不足
据笔者调查,在大多数学校的选修课中,为学生开设的课程琳琅满目,也包含着中国的许多传统文化的课程,而学生们在选课时,大多是选自己喜欢的课程,选修书法的人并不多,问其原因,有些人认为学习书法对将来前程不会有太多用处,甚至有些学生是出于无奈,因为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没有别的课程选了,才去选它,而并非自己的意愿。
现在不论学校还是社会,每个月都会举办书展,作品浩如烟海,层出不穷,但好多看过一些书展的高等院校的学生,他们分辨不出丑、美,这不仅仅体现在平常的欣赏者中,甚至有不少专业人士也是莫明所以。此外,再加上现代文化元素的多样性,现代书法家们创新所带来的品评标准不一,这都导致书法在大众中普及的艰难,使学生无法从中汲取营养,得其圭臬。
三、传统文化的断层
中国传统的艺术其主流是在传承中发展进步的,这不同于西方艺术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但到了20世纪,随着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中国文化面临着一种扬弃的命运:文言文被抛弃了,白话文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繁体字被抛弃了,简体字开始被广泛应用;古诗词被抛弃了,现代新诗开始被时人吟颂。然而,传统文化的余温依然保留了一批尊重传统、维系传统命脉的文人:吴昌硕、黄滨虹、齐白石、潘天寿等人。但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也相继离我们而去,一直到现在,中国传统文脉也只有很少一部分老艺术家维系着,而青年一代已经远不及矣,导致现在我们去看书展时好多繁体字都不认识,甚至对有些内容感到费解。而作为书法作品的创作者,到近代似乎也已经不在乎所写书法作品的内容了,多数是照抄古诗词,千篇一律,更有些仅仅只注重书法形式好坏而内容对错都是不在乎的。
四、现代文化元素的多样性
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冲击是时隐时现的。在中国,一些书法工作者,由于受西方艺术元素和理论思想的熏陶,他们想从中寻求创新:抽象书法、形式书法、受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搞观念书法,还有所谓现代书风也多少是受西方的某些理论影响而流行起来。每个人都在说创新,而这些创新所带来的品评标准的多样化让我们感到茫然、迷惑,新与旧难以辨别。中国的书法要创出一条自己的当代路子,则不管所体现的是一种情绪、一种感觉,或者是一种“梦幻”,都需是东方式的、具有东方韵味的、带有民族历史的书法;否则,它将失去书法的特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学校书法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中国素质教育方针的提出和实施对學校书法教育的提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保障。据笔者调查,目前许多学校的艺术课程形同虚设,尤其是在乡村中小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依然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就从根源上阻碍了学校书法教育的普及。国家应该从教育文件上保障中小学书法启蒙教育的实施,播好书法普及率的种子。“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为了开创未来,在学校开设书法教育的课程是必要的。
中国书法历经沧桑,它以不同的面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高级艺术的特征。可以说,神州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一个书法艺术的海洋。笔者坚信,书法艺术有着其自身独特的魅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开展,学生自身审美的不断提高和书法知识的逐渐积累,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书法爱好者的加入,并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艺复兴正在蓄势待发,作为学校莘莘学子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应为之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3]余秋雨.笔墨祭文化苦旅[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5.
[4]王岳川.东方文化身份与中国立场[J].东南学术,2005.
[5]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金丹元.艺术符号的生命流[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