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卑感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2017-06-09刘敏敏

科教导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自卑感大学生

刘敏敏

摘 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卑感现状、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自卑心理诊断量表、学业成就归因量表对某师范学院2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自卑感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的能力(p< .01)、情境维度(p< .05)存在正相关。②大学生的自卑感程度在生源地、是否獨生之间差异显著,而与性别、是否学生干部无显著差异。③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归因方式除了在是否学生干部上无显著差异外,在其他人口学变量上均差异显著。结论:大学生自卑感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有显著相关,自卑感是影响学业成就归因方式的一个重要变量。

关键词 大学生 自卑感 学业成就归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3.075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Inferiorit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ttribution

LIU Minmi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Students' inferiority, the attribution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218 college students in a normal college by using the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ttribution scale. Results: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inferiority complex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ttribution (p<.01) and(p<.05).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he only child in the sense of inferiority,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gender, whether student cadre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ttribution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addition to whether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student cadres. Conclus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inferiority complex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ttribution, and inferiority complex is an important variable affecting the attribution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feeling of inferiority; attribution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0 引言

学业成就归因方式是指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业成功或失败倾向于归结为某个方面的风格。国外自60年代以来,大多从归因的角度来研究学习动机,理论性较强。美国心理学家罗推尔是最早对归因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心理控制点理论,外控性的人倾向于将行为结果归因于外部环境,如运气、机遇、命运等,内控型的人倾向于将行为结果归因于努力、能力等内部因素。

国内的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我国学者刘永芳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如果学生把考试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原因,而把失败结果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原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即使在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努力坚持学习;相反,则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动机。

自卑一般指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和其他原因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近十年来,我国对自卑感的研究不是很多。本文拟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自卑感的相关这个角度,除了从大学生的性别、年级等方面进行研究外,还从职务、生源地、是否独生这些变量进行探讨,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卑感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的关系,为心理学领域提供新的视角。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某师范学院不同院系进行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发放问卷230份,收回问卷223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收回218份,有效率为94.78%。其中男生87人,女生131人;大一42人,大二47人,大三71人,大四58人;一般学生为169人,学生干部为49人;生源地为农村的为156人,生源地为城镇的为62人;独生子女为60人,非独生子女为158人。

1.2 研究工具

1.2.1 大学生自卑心理诊断量表

《大学生自卑心理诊断量表》是宋专茂编制的。共15道题目。每道题目有三个选项,题目分正向计分和反向计分两种方法,根据总分的高低来判断被试自卑的程度。得分在15-29之间的为第一类型,即环境变化造成自卑;得分在30-44之间为第二类型,即动机与期望过高引起自卑;得分在45-60之间为三类型,即过早断定不行造成自卑;得分在61-75之间为第四类型,即性格怯懦造成自卑。问卷的信效度良好。

1.2.2 学业成就归因量表

《学业成就归因量表》是Lefcourt、ware等人编制的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中的。本研究采用的是杨中芳编制的版本。MMCS由两部分组成,分别针对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两个不同方面的归因,其中24道是关于学业成就,是本研究采用的题目。量表分为四个部分:努力、能力、情境、运气,每个维度包含6个题目。每题采用五级记分法,“非常不同意”计为1分,“非常同意”计为5分。本研究使用的量表求得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514,该量表适合于大学生使用。

1.3 统计分析

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大学生自卑得分及归因方式各维度的比较

由表1可知,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情境、运气的归因维度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在努力、能力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和女生在自卑得分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2.2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自卑得分及归因方式各维度的比较

由表2可知,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能力这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运气、情境以及自卑得分这三个维度上存在极显著的差異(P<0.01)。而在自卑得分上,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分数显著低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能力得分、情境得分、运气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并且达到了显著水平。

2.3 大学生是否独生在自卑得分及归因方式各维度的比较

由表3可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能力、运气这两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自卑得分这个维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独生子女的自卑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的自卑得分。

2.4 大学生是否是学生干部在自卑得分及归因方式各维度的比较

由表4可知,大学生是否是学生干部在归因方式各维度以及自卑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就说明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学生干部,他们的自卑感以及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并没有显著的差别。

2.5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卑得分及归因方式各维度的比较

由表5和表6可知,在努力这个维度上,大二和大四、大三和大四的差异显著。大二学生的努力得分显著高于大四的努力分数,且大三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四的。这说明大二学生和大三学生更倾向于用努力来解释自己的学业成就。在能力这个维度上,大一和大三、大一和大四有显著差异,即大一学生的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大三的能力得分。这也呈现出低年级的学生(大一)比高年级的学生(大三和大四)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学习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在情境这一维度上,大一和大二、大一和大三有显著差异,即大一学生的情境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的情境得分,大一学生的情境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的情境得分。在运气这一维度上,大一和大三有显著差异,即大一学生的运气得分显著高于大三的运气得分。在自卑得分上各年级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自卑感与年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2.6 大学生自卑感与归因方式各维度的相关

表7 大学生自卑感与归因方式各维度的相关

由表7可知,自卑得分与能力维度存在极显著的相关(P<0.01),自卑得分与情境维度存在显著相关(P<0.05)。

3 分析讨论

3.1 大学生自卑感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的能力、情境维度存在正相关

大学生自卑感与内控的能力维度和外控的情境维度上有显著相关。这表明若大学生把学业失败归因于能力,把学业成功归因于情境,久而久之,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大学生自卑感越强,越倾向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或认为所处情境超出了自己的控制。从本研究来看,无论男女,无论年级,在大学这一阶段,自主学习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主旋律,因此如何看待学业成败以及对其进行正确的归因是至关重要的。

3.2 大学生的自卑感程度在生源地、是否独生之间差异显著,而与性别、是否学生干部无显著差异

在生源地上,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自卑得分显著低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这个结果与贾远娥的研究结果相同。其原因可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觉得自己在各方面都不如来自大城市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自卑感。贾远娥采用的自编的经过信、效度检验的《大学生自卑心理问卷》,并且研究对象是广西3所高校的大学生,选取的被试数目也与本研究的不相同,但基本结论是相同的。这说明这一现象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具有普遍适用性。

独生子女的自卑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的,这可能是因为非独生子女受到来自家庭的关注不如独生子女多,如果完不成对自己设定的目标就会丧失信心,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容易产生自卑感。

3.3 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归因方式除了在是否学生干部上无显著差异外,在其他人口学变量上均差异显著

在情境和运气的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差异显著。具体来说,在努力这个维度上,大二和大四、大三和大四的差异显著,这说明大二和大三学生更倾向于用努力来解释自己的学业成就。在能力这个维度上,大一和大三、大一和大四有显著差异,这也呈现出低年级的学生(大一)比高年级的学生(大三和大四)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学习中扮演的角色。在情境这一维度上,大一和大二、大一和大三有显著差异,在运气这一维度上,大一和大三有显著差异,即大一学生的运气得分显著高于大三的,这一研究结果与张晓宏的又不一致。他认为在具体因素上,只有情境因素有显著的年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研究对象不一致,他的研究对象是浙江的两个学校的大专生,而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某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差别。非独生子女更倾向于把学业成就归因为运气,这一点与张晓宏的研究不一致(是否独生子女几乎不影响归因方式),他对此的解释是学业的成功与失败主要与学校教育有关,与家庭因素相关不是很大,无论子女多少,他们的学业成就主要受教师、同伴、学校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但在本研究中我们可以认为非独生子女因为自卑感水平高于独生子女的,因而会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外部因素,而不是能力这种内部因素,所以在这里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还是起一定作用的。

4 结论

大学生自卑感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有显著相关,自卑感是影响学业成就归因方式的一个重要变量。

参考文献

[1]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77.

[2] 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76-80.

[3] 刘梅.对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的分析及其教育启示[J].教研教改,2009(12):16-17.

[4] 王瑾.师范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元认知能力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0):746-747.

[5] 宋书文.心理学词典[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100.

[6] 贾远娥.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基于虚构自我和真实自我差异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18-19.

[7] 宋专茂.心理健康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199-201.

[8] 汪向东.心理卫生量表评定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2):85-287.

[9] 张慧杰.大学生归因方式、自尊与习得性无助感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52.

[10] 张晓宏.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与元认知、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29-30.

猜你喜欢

自卑感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让人深思的声音
大学生就业趋势
自卑不可怕 自信最美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自卑感与挫折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失意忘形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