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53万盛境内段路面破损及养护分析
2017-06-09苏建军
苏建军
摘 要:该文主要是对G353万盛境内段路面破损及养护进行了分析,首先概述了G353万盛境内段路面概况,并对路面破损进行了分;其次,对路面破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G353万盛境内段路面破损提出了养护的措施。
关键词:G353 破损 养护
中图分类号:U2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c)-0071-02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相应的公路养护工作也需要得到相应的重视。随着沥青路面破损的程度逐渐加重,降低了路面使用的功能,缩短了路面使用寿命,这些问题的产生对路面养护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根据G353万盛境内段路面破损养护进行了分析,研究相应的养护方法,为解决路面破损具有改善的功能。
1 G353万盛境内段路面破损
(1)G353万盛境内段路面概况。G353宁福线是进出万盛的主干线,它承担了南川城区到涪陵、武隆、万盛等地的交通运输任务,是连接沿线人们生活的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万盛区采煤区和工业区发展迅速,交通运输量逐渐增长,导致路面出现大量的横缝、纵缝、龟裂、挖补、车辙等病害,严重降低了路面行驶的质量,对交通运输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2)路面破损分类。纵向裂缝与横向裂缝是G353万盛境内段路面主要的破损形式,部分纵向裂缝已经形成带状网裂,因纵向裂缝一直存在,故未进行统计;每隔10~20 m一般出现一道横向裂缝,由于破损的形式的分布较规律,该文选取了万盛境内比较典型的路段进行了调查。
2 坑槽
由于重庆地理气候独特的因素,一年四季的降雨量十分的丰富,加上路面排水十分的不及时,路面长时间的浸泡造成了水浸入到路面结构当中,削弱了路面结构的粘性,在车辆载荷反复的作用下就造成了路面松散形成了较大的坑槽。
3 路面破损原因
3.1 裂缝的成因分析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G353万盛境内段路面破损的具体的表现形式有裂缝、车辙、龟裂、沉陷等。该文选择了主要的破损形式进行了分析与介绍。由于重庆市独特的气候条件,季节的温差较大,因此,造成了重庆市降雨量十分的丰富,给路面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以下主要是对G353万盛境内段路面裂缝破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1)龟裂裂缝成因。龟裂裂缝的以龟壳般网格状花纹的形式呈现,一般网格的短边不超过4 cm。裂缝在车辆反复的作用下,导致路面受到了破损形成了龟壳状的裂纹,这在学术上也称作是龟裂的裂纹。龟裂裂纹在路面时而大面积的发生,时而局部的发生,一般在重车道上出现。对于龟裂裂缝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在雨水的浸入下,降低路面的强度,形成了坑槽,加大了路面的破损的程度,同时也提高了后续维修的费用。
(2)纵向裂缝成因。纵向裂缝的呈现的形式主要是以车辆行车的方向形成单一长裂缝,在对G353万盛境内段路面检查中发现,纵向裂缝最长的长度能够达到50 m左右,导致纵向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路面受到雨水的侵蚀作用,使得路面出现了沉降的现象,在车辆重复载荷的作用下,形成了纵向的裂缝。沥青混凝土的路段产生纵向的裂缝是十分常见的,虽然裂缝在初期形成对路面结构性能影响较小,但是不尽早的处理裂缝对降低路面的使用性能与寿命。
(3)横向裂缝成因。横向裂缝的是与纵向单一裂缝垂直的裂缝。它产生的原因基本与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相同,它是在道路填土压实不均匀或是施工接缝处理不恰当产生的,与纵向的裂缝有一定的区别在于,横向的裂缝对环境温度敏感性高,环境的变化也会使得路面由上层向下层逐渐开裂并扩散,并最终形成一条下窄上宽的横向裂缝,贯通至整个路面。
3.2 路面坑槽成因分析
(1)水分。水分是导致路面受到损害的主要因素,从近几年的检查中发现,G353万盛境内段路面的水损害的现象较为严重,这跟重庆市长年降雨量丰富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路面长时间的浸泡,以及排水不及时导致了水量渗入到路面结构层体当中,加上了车辆反复的作用使得混凝土出现了松散的现象,并进一步演变成为了坑槽病害。
(2)养护不到位。由于国道维修养护的不及时,加上政府资金限制,让G353万盛境内段路面出现了损害之后不能及时地维修与处理,长期在车辆载荷的作用下使得路面损害进一步加深,在路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龟裂、松散等情况之后就形成了坑槽。
(3)排水设施不完善。通过对G353万盛境内段路面检查中发现,万盛区内省道的排水设施不完善,甚至出现了堵塞的现象,因而导致了路面出現了大面积的积水,长时间的浸泡加速了路面的损害。
4 路面损害的养护措施
4.1 路面损害治理
4.1.1 裂缝的治理
一是先将有病害道路的路面清理干净,延裂缝刻槽,然后灌注乳化沥青;二是先将有病害道路的路面清理干净,延裂缝刻V型槽,槽口宽度控制在2 cm,深度控制在2.5 cm范围内,三是先将原沥青混凝土路面铣刨处理,当发现基层有病害,则需先对基层病害进行修复处理,最后在用沥青混凝土摊铺压实处理,四是将已经用灌缝胶处理后有产生新的裂缝按前面3种裂缝划分情况分别处理。
4.1.2 车辙治理
仅轮迹处凹陷,两侧无隆起,凿去面层,凿毛凹槽,涂刷粘层沥青,修补;若轮迹两侧同时隆起,应先将隆起部位凿去,波谷处原面层凿毛,涂粘层油,铺筑与面层相同的混合料;因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不好引起,则对基层进行补强或挖除损害的基层重新铺筑。
4.1.3 坑槽治理
(1)冷补处治,在多雨地区,保证待修复的坑槽槽腔内干净,无泥土、积水等;(2)热补处治,采用热补工艺修复混凝土路面坑槽,防止坑槽弱接缝极易再次开裂;(3)采用修路王维修处治,养护车料仓中放出热沥青混凝土,再经摊铺、找平、压实、养护;(4)采用压缝带+沥青复原剂处治,在传统热补工艺的基础上,首先用改性沥青复原剂涂抹槽腔,然后将压缝带粘贴在腔壁上,再用热补填料填满压实,最后再用改性沥青复原剂对修复坑槽涂刷浸透。
4.2 路面养护方案
(1)对裂缝比较集中(裂缝度超过200 m/km)的路段,按照裂缝病害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再加铺2 cm的BBM薄层沥青混凝土;(2)建议对抗滑不足路段采用微表处、稀浆封层、加铺抗滑层或薄层罩面进行处治;(3)第二年对未加铺罩面的路段全部进行2 cm的 BBM加铺,若路面状况保持良好,则直接洒布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后加铺罩面,否则需对路段内病害处理后再加铺薄层罩面。
4.3 路面养护的规划与建议
(1)由于G353万盛境内段路连接线超重超载严重,使得路面破坏更难以准确预测和把握,因此,养护时机的选择还需要根据路面病害发展的速度和程度综合确定;(2)管理部门应对病害处理及养护处理后的路面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对养护后出现的裂缝应及时进行裂缝处治,防止裂缝产生后雨水进入路面内部,导致路面更严重的破坏;(3)建议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路面管理系统数据定期了解路面状况以便及时做出养护决策。
5 结语
该文基于改善和提升重庆市路面破损的养护的工作,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总结了G353万盛境内段路面损坏的分类与原因,结合实际因素对公路的养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为重庆市后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大范围使用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吕锡平.湖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
[2] 贾贵宾.路面破损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