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审题能力软着陆
2017-06-09钱瑾
钱瑾
[摘要]语文教学中学生习作审题能力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审题能力缺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在教学中教师们一是,重语言的感悟,轻课题的解读;二是,重内容的指导,轻自主地理解;三是,重开放的训练,轻细致地推敲。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寻求到了相应的对策:一是,阅读教学中关注课题,培养审题的习惯;二是,习作教学中注重指导,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
[关键词]审题能力 缺失 对策
习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批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部分学生的习作文通字顺,生动具体,但是却不符合题目要求。在中考和高考作文中,“偏题”与“跑题”现象也比比皆是。“审题能力”的缺失已经成为学生习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审题能力”的缺失:析原因
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审题能力”的缺失有其必然的原因。
原因之一:重语言的感悟,轻课题的解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很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个性化的体验,而对课题的探讨比较少,除了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外,对课文围绕课题主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却探讨不多。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其实,每一篇课文都是指导写作的范文,指导学生学会解读课题就是指导学生一次审题的过程。
原因之二:重内容的指导,轻自主地理解
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把作文的要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去思考并交流该写些什么、怎么写。例如,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一篇习作,让学生写暑假中的一件事,教师就让学生回顾暑假中的哪一件事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重点指导如何写好这样一件事。在这个过程中,缺乏了学生自主审题的环节,学生就失去了一次审题的机会。
原因之三:重开放的训练,轻细致地推敲
现行教材区别于传统教材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习作要求更开放,给了学生更广阔的习作空间。例如,六年级上册教材中习作7的要求是:通过阅读,找找语文书里的故事,选一两个写下来。也可以写写你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这样的作文要求,学生不需仔细推敲就能读明白,而这样的习作,学生写起来也是得心应手,不会有太大的偏颇。可是,如果碰到一些需要仔细推敲才能读明白的习作要求,学生就难以把握了。例如,《我与同桌》和《我的同桌》,学生就很难区分其写作内容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我们平时缺少这样细致的推敲。
二、“审题能力”的培养:找对策
“审题”就是分析题目,弄清题目的含义、范围和要求,由此决定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针对习作中学生“审题能力”缺失的原因,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对策。
对策之一:阅读教学中关注课题,培养审题的习惯
题目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起着概括全篇、点明中心的作用。同时它也约束着作者的选材与立意。
课始,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在课题上做文章。让学生先仔细审一审题目,说一说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例如,《轮椅上的霍金》,让学生找到中心词“霍金”,从而明白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然后关注“轮椅”一词,揣摩体会作者为什么用轮椅上的霍金做题目。
课尾,回顾课题。在学完课文时,我们常常没有再次回顾课题的习惯。其实,在课尾回顾课题不失为一种巩固审题能力的好方法。例如,学完《小草和大树》这篇文章,可引导学生再次回顾课题:初读课题时,我们以为这是一篇写物的文章,学完了课文,你还觉得这是一篇写物的文章吗?你觉得用这样的题目好吗?为什么?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有时题目也会给人以误导,我们在写命题作文时也不能光凭题目来断定这篇作文的内容,还要看作文要求中的其他提示。
对策之二:习作教学中注重指导,教给审题的方法
每次的习作训练是我们指导学生学会审题的最好时机。我们可以切实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根据“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这两种形式采取不同的审题方法。
“命题作文”——通常情况下,命题作文所给出的既定题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不够完整、缺少部分词语的题目,因此,我们可以把命题作文分为全命题与半命题两大类。对于命题作文的审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找題眼,确定写作重点。所谓题眼就是题目中的中心词,找到中心词就把作文的重点确定下来了。例如,《我的同学》,中心词是“同学”,找到这个词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第二步:找修饰,确定写作范围。每一个题目中除了中心词以外,还有一些修饰性的词语,这些词语限制了写作的时间、地点、人称、内容等。例如,《我的同学》这个题目中,修饰词是“我的”,这就限制了作文的范围只能是写“我的”同学,而不能写其他人的同学。
第三步:找要求,确定写作体裁。有些作文在题目后还有“请写一篇记叙文”或“体裁不限”这样关于写作体裁上的要求,我们也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这样的要求。防止因为体裁不对而前功尽弃。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扩写、缩写、改写和续写。关于“材料作文”的审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读材料,明要求。材料作文的依据是材料,因此对所给材料必须认真阅读,读懂材料的内容。例如,读下面短文的开头,展开想象,续写下文。300字左右。“唐僧、孙悟空一行四人取得真经回来,在长安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大伙儿对他们的成功十分羡慕,也想从他们那里获得去西天取经的经验,提议办一所取经学校。当时,唐僧、孙悟空、沙僧已调往其他部门任要职,于是推荐了最佳人选猪八戒担任校长,请他主讲师徒四人历经磨难、取得真经的经验和体会。开学典礼那一天,猪校长满怀激情、充满自信地走上讲台……”看到这样一个材料,我们就要先读,读明白这份材料讲的是猪八戒办学的事情,办学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经验。
第二步:找角度,定主题。读懂了材料后,就要把握写作的中心,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广开思路,尽可能多地寻找立意的角度,定下写作的主题。例如,上面提供的材料,根据开头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要反映的中心是什么?是突出猪八戒不学无术,学校办不下去了?还是猪八戒师徒四人由于在取经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经验传授非常成功,学校越办越好……在此基础上,学生定下题目开始写作,才会下笔如有神。
对策之三:练习反馈中强化训练,提高审题的能力
按照教材安排,每个学生一学期写七到八篇大作文,我们觉得如果就这几篇文章进行审题指导还不够,还要通过多样性的训练,巩固审题的方法,逐步提高审题的能力。
一是,专项练习。专项练习更具有针对性,我们可以围绕一项专题提供一组题目让学生进行审题练习。例如,罗列两个这样的题目:《一个后来居上的同学》《小淘气》。学生在审题中发现,虽然都是写同学的文章,但是侧重点不同。《一个后来居上的同学》重点写出他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后来居上的;《小淘气》则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他的淘气。
二是,反馈练习。每次习作后,我们都要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其中一项就可以围绕题目来进行。如果是命题作文,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作文内容是否符合题意进行交流。如果是自拟题目的,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题目是否合适,是否有新意,是否和下面的内容相符。经过长此以往地反馈练习,学生自主审题的习惯将逐渐养成,自主审题的能力也将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