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能力视阈下的高校翻译教学研究
2017-06-09张希萌祝东江
张希萌 祝东江
摘 要 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行加快,使得中国越发需要更多应用性、复合型翻译人才。然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紧扣教材”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创新。作者提出灵活运用“以翻译工作坊式”为主的多种教学模式,高校、教师、学生三者同步更新观念,实施变革,力求实现有效的翻译教学。
关键词 实践能力 翻译教学 教学模式 翻译工作坊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及国际间交流的越发频繁并纵深发展,中国需要大量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担负起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重任,助推中国经济、文化建设及提升国际竞争力。进入21世纪,翻译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翻译行业和市场的极大繁荣给我国翻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巨大的挑战。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1]高校,尤其翻译教师应及时反思、创新教学模式、深化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2]
1 翻译教学现状
近年来,国内翻译教学虽受到重视,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效果仍不理想,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中,甚至外语教育界还有一些人对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翻译只是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的技术性转换,或片面认为学了外语就可以从事翻译工作;每年大量英语专业学生毕业,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翻译实践能力差,不能圆满完成企事业单位宣传资料、商务信函及业务沟通洽谈等翻译工作,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刚性需求。
这其中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达不到翻译人才市场的要求,源于“教师为中心、基于文本”的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翻译思维的培养,抑制或损伤了学生学习翻译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2 现状分析
全球化市场对于能熟练运用某两种语言和网络技术资源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两种语言、文化间转换的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培养此类人才已成为高校外语教学的重中之重。黄友义指出,层出不穷的翻译质量问题的核心根源在于巨大的市场需求与高水平翻译人才缺乏的矛盾,确保翻译质量必须首先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庄智象指出,传统的纯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 陶友兰说,仅靠教材中有限的翻译练习材料来培养、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是不现实的。[3]
高校必须了解人力资源需求方,才能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产品”。然而,高校中“学院式”教学仍存在,与翻译行业、市场需求联系不够,教学模式沿袭传统“三部曲”(基础翻译理论讲解、翻译技巧举例、翻译练习实践),强调“译文是否忠实”,未考虑市场的真实需求,导致毕业生缺乏实际经验,不能胜任翻译工作。具体如下:
(1)教学理念过时片面,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够;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积极性不高;(2)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时间分配和内容设置不能适应教学目标要求;(3)教学方法单调(理论+译例+实践),教师过分依赖教材,以填鸭式教学、练习为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翻译能力和创新能力;(4)当前大多数学生的中文、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不尽如人意;(5)很多高校严重缺乏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合格翻译教师。
3 相关教学模式分析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曾发挥了积极的实践指导作用,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以译品为取向”,“以教师为中心”,以翻译技巧与练习、翻译理论为核心来设计课程,强调教条主义和权威性; 注重文本形式的转换训练,紧扣参考译文,忽略蕴含其中的深层文化信息;教学方式单一(教师点评、学生聆听),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创新和复合型能力的发展,削减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其主体地位削弱,抑制了自主实践能力,挫伤了翻译兴趣与信心,阻碍了师生与同学间的交流,无法有效积累翻译实践经验。为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尝试其他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教学:
(1) “人本主义”教学模式,“学生为中心”:激发每位学生天赋的学习潜能;教材须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实现他的生活目的;建构学习活动环境,尽可能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现其优点的机会;学生主动学习、检讨、改进自己,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力。
(2)“竞合探究”教学模式,基于“认知发现说”和合作学习理论,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授课内容为基础、师生协作为动力,激发学生竞争潜能和协作精神,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3)“批评式”教学模式,以系统的翻译练习和讨论,帮助、引导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练习,以掌握翻译方法,培养正确评价译文的能力和对译文和读者负责的意识。
(4)“情境性”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类似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发生。
(5)“多维信息输入”教学模式以形象多维的信息源强化信息刺激,激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4]
(6)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倡“教师指导、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翻译知识与技巧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引导者和促进者;翻译教学是训练学生分析、解决翻译实践问题的能力;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中,提高其翻译实践能力。
(7)有声思维教学模式,关注翻译思维过程和学生主体,激发学生翻译学习兴趣,开展师生“互动式”、“建设性”的课堂教学,提高应用文体翻译实践能力。[5]
(8)PBL模式,“问题为导向”,强调自主性、真实情境、小组协作、知识交叉学习,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以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
(9)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翻译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突出教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中心地位,强调互动和实践,有机结合翻译理论、技巧讲解与针对性实践训练,强化对翻译技巧的掌握运用。[7]
(10)“交互式”教学模式综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等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快捷地传授给学生,通过师生、学生间多维、全面、深入的积极交互,激发教学潜力,提高学生翻译实践水平。[8]
4 新时期市场需求分析
翻译能力是大学生英语学习和语言输出能力的直接体现,是衡量其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日益精准专业的翻译市场越发要求翻译人员具备多元的翻译能力,包括双语语言、文本分析、语言转换、翻译策略、双语文化、专业英语和翻译工具应用等多项能力。在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细化评估,有针对性、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信息时代要求译员熟知两种语言的使用、懂得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和文本处理技术、具备网络资源检索能力及项目管理理念,現代翻译教学必须吸纳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应包括:熟悉与计算机辅助翻译有关的理论知识、技术支持平台、语言服务行业新标准及翻译项目的操作流程,具备独立建立和管理语料库的能力。[9]
5 翻译教学改进策略
翻译教学旨在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翻译技巧和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为将来的翻译需求奠定基础,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其翻译实践能力。课程教学应紧紧围绕实践能力培养,坚持应用、实用、够用、好用,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在全球化时代,翻译教学应紧跟翻译行业的实际需求,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以时新性、实用性、实践性为特点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质、语言能力、翻译水平、行业素养和岗位核心竞争力,培养具有合作、思辨、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
我们必须构建多元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新模式,如“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任务型”(或订单式教学)、“项目式”(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工作坊式”等教学模式(学生为中心、翻译过程为导向),[10]实行开放式翻译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思维,尝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创造实践条件,充分利用翻译市场,有针对地、系统地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以及外向型翻译人才。具体改进策略如下:
(1)选用或重新编写翻译教材,教学内容包括词汇/短语、句子、段落、篇章,涉及汉英语言习惯、常用表达方式和文化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综合利用多种资源和理念进行教学过程设计,课程涵盖英译汉和汉译英、兼顾笔译和口译,增加课时,课内教学与课外翻译实践紧密结合;应用现代手段,模拟外事活动,进行情景模式教学,提供课程资源和资料,为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创造条件。构建提高翻译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平台,建立内容全面、材料新颖的翻译语料库,并对教学材料进行难度分级。[11]
(2)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教学重心落实在学生的“学”上;尊重学生的情感、尊严和遵循层次性原则,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问题情境和丰富多彩的交互活动,构建“交互式课堂+网络交互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灵活应用框架式或实践式教学法,帮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针对不同的章节和教学要求,选取和布置相应难度的课外翻译实践材料,帮助学生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及合理运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
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任务模式设置翻译教学,将经贸、旅游、饮食、合同、广告等众多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入翻译实践中,提升综合应用英语能力,引导进行合作交流,感悟中西文化差异、学会包容与融合,培养其终身学习理念,使学生适应能力强,工作上手快。
立足PBL教学模式,建立项目式的真实学习情境,选择如项目实例、新闻报道、声像资料、调研报告等真实案例,帮助学生在参与解决问题实践中,发展其认知、沟通、思辨、合作能力。[12]
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能力,完善教学单元模块设计: 基础知识模块(基本原则、标准和市场现状及前景)、技巧模块(词汇和短语、句子、语篇、文化)、理论模块(英汉对比、功能翻译理论)、工具模块(词典和网络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应用模块(字幕、公示语、新闻、商贸、法律、科技、旅游、饮食翻译等)。教师还可根据高校特色和专业特点对技巧模块、应用模块的内容进行调换和增删,使课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尝试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笔、口译一体化教学模式,适度拓展口译练习的材料类型,提高文化、文学、艺术等材料的比重,并强化对专业领域、专门词汇的理解与应用效果;遵循复合操练、双向转换、时代性与经典型原则,编写口译教材,使笔译材料与口译材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13]
(3)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英汉双语的语言、文化,鼓励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培养创新能力,了解和掌握深厚的翻译知识;指导开展各种层次的翻译竞赛活动或完成部分翻译项目,如国际性的展览会、贸易洽谈会,或成立翻译公司/中心;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高质量的英文材料,拓展知识视野,锻炼双语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团队协作、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传授学生现代信息社会翻译人员所需的高效的翻译手段,引导学生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完成翻译任务,向学生介绍中国译典、金山词霸、爱词霸、有道和谷歌等网络字典和搜索引擎、以及Trados、TransStar、雅信CAT等翻译软件,指导学生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东方翻译》等资源获取有用信息,查找、阅读平行文本,掌握各类翻译文本的特征,提高翻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14]
(4)高校转变观念,从资金投入、师资培养、教学考核等方面支持教学改革,对翻译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安排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参加学术会议和学习考察,鼓励参加CAT技术培训和参与翻译项目,提高教学质量;开设《大学语文》系列课程,举行汉语诗词朗诵会/赏析活动、百科知识竞赛,推荐优秀的中文书目,引导学生扩宽知识面、提高中文素养。
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从口译/笔译专业技能、理论修养、百科知识、创新意识、现代教学手段等方面着手充实、提升自己,引导学生掌握笔译技巧、准确运用语言、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国际视野,强化对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
地方高校,尤其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本校、本地区及至周边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设置专业与课程,构建系统多元和跨学科的课程体系、以培养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指导的翻译教学,积极推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改革,实现第一与第二课堂、学校与企业、学业与职业成长“三结合”,改进翻译教学。
6 结语
翻译教学应是师生、学生间精神契合、平等交流、自由对话的过程,教师应重视翻译的主体间性,采用“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消解教师和标准译文的权威性,鼓励参与分析、讨论与协商,建立平等的主体间对话关系和师生间深厚的情感关系,在潜移默化和互动反馈中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翻译理念和技巧,提高翻译综合素质和职业适应力。[15]
翻译教学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机会的多少和学生翻译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效果上。翻译教学应基于市场和就业需求,实行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尝试“阅读+翻译”,引导学生去对照阅读、译文赏析、小组讨论,“以译促读、以读带译”,培养跨文化意识和处理不同信息、交际功能的文本能力;指导学生完成大量系统的翻译实践,提高翻译实践及综合应用能力。
“翻译工作坊式”教学模式符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翻译教学的改革方向,顺应全球化对职业化翻译人才的需求趋势,值得推广应用。高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采用定单式培养、师资合作、项目合作、实习基地、共建实验室、商讨课程设置等合作形式。[16]
参考文献
[1] 王正.英语作为第二专业的翻译课程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3.5.
[2] 罗选民.大学翻译教学测试改革与翻译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8.1.
[3] 刘晓东.基于市场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2.6.
[4] 朱山军.关于专业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5.
[5] 王晨婕.有声思维翻译教学模式探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
[6] 袁翔华.翻译专业本科教学PBL模式的可行性与实践探索[J].宜春学院学报,2015.2.
[7] 宋平锋.浅谈“翻译工作坊式”翻译实践教学模式[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1.
[8] 顾建敏.论网络多媒体环境下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9] 钱阳.基于CAT技术的专业翻译人才培养[J].邢台学院学报,2015.4.
[10] 杨雄琨.基于能力培养的多元化翻译教学模式探究[J].高教论坛,2012.7.
[11] 黄晓佳,鲍川运.交替传译教学材料难度分级探析[J].中国翻译,2016.1.
[12] 袁翔华.翻译专业本科教学PBL模式的可行性与实践探索[J].宜春学院学 报,2015.2.
[13] 张威,王克非.口笔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6.
[14] 吴萍.网络环境下“作坊式”翻译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2.7.
[15] 汪璧辉.翻译教学之主体间性探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4.8.
[16] 陈艳粉.淺谈校企合作培养翻译人才模式的构建[J].台州学院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