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规划》英译版中的译文冗余度平衡研究

2017-06-09黄智

科教导刊 2017年9期

黄智

摘 要 从信息论的冗余度入手,研究《“一带一路”规划》英译版中的译文冗余度平衡。首先结合香农信息论探讨冗余信息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其次根据奈达的翻译理论及香农信息论探讨冗余度相关理论,以译文为例探讨译文冗余度平衡的常用方法,进而提出冗余度平衡能准确再现原文信息,对于对外宣传政治文献更是如此。

关键词 冗余信息 冗余度

中圖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3.069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redundancy of information theory, the research of "The Belt and Road" planning "i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redundancy balance. Because the first discussion of redundant information combined with the Shannon information and forms;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theory of redundant information theory and Shannon's translation theory of Nida, with the case study method the redundancy balance,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redundancy balance can accurately reproduce the original information, the publicity of political literature is even more so.

Keywords redundant information; redundancy

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作为20世纪翻译理论界的泰斗,他是这样定义翻译的,翻译是从意义和文体两个角度准确再现原文信息。从其定义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翻译至少应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即:译文读者能够通过对译文理解,而想象到原文读者是怎样理解与欣赏原文。为使译文读者能准确地理解原文信息,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有必要进行积极冗余,以减少来自不同民族之间因文化、表达方式、思维习惯、风土人情等之间巨大差异造成外界的干扰。而《“一带一路”规划》作为对外宣传政治文献,《“一带一路”规划》英译版中的译文务必要达到这样效果。只有这样,译文的读者才能对一带一路政策理解与我国政府所要对外宣传的保持一致。鉴于此,我们更有必要对译文冗余度平衡进行研究。鉴于冗余信息对于研究译文冗余度平衡的重要性,因而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冗余信息进行初步的了解和研究。

1 冗余信息产生原因及表现形式

1.1 冗余信息产生原因

1.1.1 冗余信息产生理论依据

“信源信道信宿”,我们通过香农上述通信系统模型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消息(信源)通过信道(传送信息的物理媒介)到达信息接收者(信宿)。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噪声、信道容量、传输负载量等一系列因素外在因素的干扰。为了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减少来自信息传输过程中噪音的干扰,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通过信息重复或累加的方式,以便使信息接收者能准确接收到信息。而这些重复的或累加的信息并不是一些不必要的,在多数情况下是必不可少,冗余信息也就应运而生。由此可见,对信息进行积极的冗余是我们为降低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噪音而采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1.1.2 冗余信息产生的社会基础

我们以翻译为例,尤其是语际翻译,作为语言传输的一种方式。如何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意义到文体准确再现原语的信息,成为翻译界孜孜追求的目标。众所周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译者必须要了解两种语言背后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复杂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社会习俗、历史背景与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只有这样,译者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符合译文读者的作品。因而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一些文化背景方面相关知识的添加虽是冗余的,但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对于译作的接收者来说是新的,而不是多余的,这正是冗余信息产生的社会基础。

1.2 冗余信息表现形式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任何一种语言会有冗余现象,而翻译作为一种双语交流方式更是如此。冗余现象在语言中表现形式有很多,目前,学术界关于冗余现象的分类有也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本文拟将冗余现象按其性质分为,语法性冗余信息、语义性冗余信息。其中语法性冗余信息是由于语言符合系统本身所产生的句法结构;而语义性冗余信息则是由语义分析而产生的冗余现象。接下来我们用有关例子予以说明,例如在《“一带一路”规划》英译版中“一条”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而在英语中则是冗余的,这属于语义性冗余。此外 “we”,“our”在英语中是是冗余的,必不可少的,是共指的复现,而在原文中则予以省略。 由此可见,冗余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我们应采取积极地冗余,准确再现原文信息。

2 《“一带一路”规划》英译版中的译文冗余度平衡

根据香农信息论以及奈达的相关理论,冗余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信息传输的有效性、信息量的大小,又要考虑为降低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各种干扰而出现的各种冗余现象。鉴于此,有关理论引入了熵这个概念,以便更准确地量化信息传输尤其是语言传输过程中冗余与熵这对对立统一体。而翻译的过程是进行两种语言信息传递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会造成冗余与熵之间失衡,这是由于受到来自信息传输过程中噪音的干扰。因而在翻译中,我们需要恰当地对语言冗余度进行适度控制,减少传播渠道中噪音的干扰,避免译文冗余度失衡,从而使译文能准确再现原文信息。《“一带一路”规划》作为对外宣传的政治文献,其英译版中译文冗余度的平衡与否将关系到译文接收者能否准确理解我国关于一带一路的对外政策。因此我们更有必要探讨一下《“一带一路”规划》英译版中的译文冗余度平衡的三种常用方法:

2.1 结构转换法

英语、汉语分别隶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而语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积淀。英、汉两个民族各自的思维习惯、语言表达方式等存在巨大差异,如: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英语往往将信息重心放在前面,以先主后从为逻辑,而汉语往往相反;英语多用长句,汉语多用短句。因而翻译时,译者应根据不同民族在语言表达、思维习惯不同对语句结构进行调整或转换,增减冗余信息,准确再现原文信息。

例如在《“一带一路”规划》英译版中,译文多处采用了被动语态,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许多词语在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译文中是冗余的,译者在进行结构转换时,进行删减。此外,译文中“China”是冗余的,但必不可少,同时译者根据语言表达需要,将信息重心进行前移,而“China”在原文中则予以省略。

2.2 文化背景知识添加

翻译属于跨文化交流,由于原文的读者与译文的读者所处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语言表达、思维习惯、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存在巨大差异,译文读者要像原文读者那样去体会和理解译文,这就要求译者对某些特定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增加一定的冗余信息,以便于译文接收者准确接收原文所表达的信息。这些文化背景知识添加,对于原文读者看来是多余的,而对于译文读者来说是新信息,通常应采取意译或直译加注。

例如在《“一带一路”规划》英译版中 “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这些对原文读者来说是不难理解,因而予以简化,但对于译文的读者来说,则是新的,必不可少的,是冗余的。因而译者考虑到译文的读者对中国文化背景、地理知识等了解的不全面或缺乏这一现实情况,在翻译时,将“成渝城市群”译为“around Chengdu and Chongqing”,“中原城市群”译为“in central Henan province”,“呼包鄂榆城市群”译为“around Hohhot, Baotou, Erdos and Yulin”,“哈长城市群”译为 “around Harbin and Changchun”,准确地再现了原文信息。

2.3 对外政治文宣效果的考量与处理

《“一带一路”规划》英译版中的译文作为对外政治文献,译者从其对外宣传效果的角度考虑,对冗余现象进行适当处理,应采取积极的冗余,以达到如下效果:第一、确保能准确传达我国政府关于一带一路的对外政策;第二、确保译文具有感染力、说服力;第三、确保译文对外宣传效果最大化;第四、符合对外宣传政治文献的特点;第五、考虑译文读者对我国对外宣传政治文献接收的特点。

例如在《“一带一路”规划》英译版中很多地方将 “Vision and proposed actions”这一信息重心前移,既起到醒目、强调信息重心,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又考虑到其对外宣传效果,进行必要的删减,并进行了一定补充;原文中一些词句看似是冗余的,其实是必不可少的。

3 总结

综上所述:译者只要根据冗余现象产生的不同原因及其表现形式,采取适当策略(如结构转换、文化背景知识添加等),进行积极地冗余,做到冗余与熵的平衡,减少来自语言传输过程中噪音的干扰,就能使译文的冗余度达到平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译文既准确再现原文信息,又发挥了译文的优势。作为对外宣传的政治文献,更是如此。因而,我们通过对《“一带一路”规划》英译版中的译文冗余平衡度的研究,將会对今后翻译尤其是对外宣传文献翻译在译文冗余度平衡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艳.冗余信息与增译和省译.北京:中国翻译,2001.

[2] 焦瑞莉.信息论基础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4] 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