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低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有效性研究
2017-06-09丁雪
丁雪
摘 要 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守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硬仗,是当前亟需关注的问题。然而,现阶段的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受到多种思潮冲击影响,特别是高校低年级学生刚入大学校园,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体系。采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帮助高校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而且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 高校低年級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有效性实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31
Abstract 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new changes and new challenges, keep a goo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in position, lay a goo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ough, urgent attention problems. However, at present, the ideology and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influenced by many kinds of ideological trends, especially the low grad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not entered into the mature value system. To take eff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not only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adapt to college life as soon as possible, but also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ideas and realize personal value and social value.
Key words college lower grad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effectiveness realiz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①可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的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受到多种思潮冲击影响,精神价值出现偏差,特别是高校低年级学生刚入大学校园,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体系。采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于高校低年级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和理想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意义。
1 高校低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概念
1.1 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概念
1.1.1 价值的概念
价值一词首先起源于经济学商品交换,价值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起始点。什么是价值?马克思是从主客体关系来考察价值概念的。马克思指出:“‘价值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②马克思的论断表明,价值本质上是一个关系范畴,要考量自身与外界的关系,它反映的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不仅依赖于主体和客体,而且还受制于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历史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1.1.2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概念
随着价值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发展,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者和实践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了思索。1992年5月由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最早的一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著作。2003年11月由项久雨著《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以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为理论指导,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③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与人的本性、人的目的、人的需要相结合的一种关系,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符合人的发展。
1.2 高校低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概念
高校低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不仅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一般的意义和属性,而且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和属性。
首先,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来看,它主要面对的是低年级大学生。低年级大学生的可塑性很高,具有很高的学习悟性。因此高校低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有效的效果,就要充分了解低年级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智力发展特征以及心理发展特征等等情况。
其次,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的,从学生的成长成才出发,在关心关爱学生的同时,站在思想的前沿去引导学生成长。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效果,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此看来,高校低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性实质上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后,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所能达到的所预设的程度,是否满足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预期目标。
2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提出,高度警惕和关注错误思潮、观点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负面影响,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人类社会价值取向,也有了不同的变化,会经历“道德人—宗教人—经济人—政治人—全面人”不同阶段的历史发展过程。当前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逐渐出现“经济人”、“科技人”,官员重视GDP、政绩、短期效益;老百姓倾向于功利、讲究实用、看重眼前具体利益;学生重应用、轻理论、所选择的讲座重功利、轻长远。整体出现精神匮乏表现,主要反映为“四个躁”做事急躁、浮躁、烦躁、焦虑。社会环境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同样带来危机挑战。当前的社会环境,会提供给大学生开阔的视野、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也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和多样价值观的冲击,特别是泛娱乐化下的游戏人生,人生观、价值观模糊混乱。因此,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该通过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深入基层掌控学生思想新动态,积极运用新兴舆论平台开拓“思想阵地”,多部门配合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与活力等方式,不断强化完善思想政治教学,开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
高校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大学阶段的前期,面临适应新环境、学业、宿舍人际关系、情感、安全、自我认知不足等问题,主要还依靠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帮助和引导,这就要求在低年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遵循学生的身心规律,引导正确的价值倾向,使其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思想观念。
3 当前高校低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低年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低年级学生刚入大学不久,对校园环境、学习方式、人际交往都需要一定时间适应。低年级学生从高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对大学的生活缺乏相对完整合理的计划和职业规划;不适应与高中阶段不同的学习方式,缺乏学习自主性;大多数出生于1997年之后,生长在物质条件相对充裕、世界形势相对和平的环境里,经历大波折大变动的机会少,家庭相对比较溺爱。这样容易出现独立能力弱、与人交往能力差等缺点。这些高校低年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是需要时间去引导和教育,否则很容易成为限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阻力,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3.2 高校低年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高校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但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依靠高校、学生、社会等各方面力量。为什么现代人物质条件丰富,精神却越来越匮乏?特别是我们高校学生的精神价值问题。为什么会频繁发生弑母、毒室友、跳楼轻生的事件?我们的理想价值、精神追求去了哪里?虽然这只是部分大学生的写照,但是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可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效性对学生成长来说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高校低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机功利化。相当一部分低年级学生认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个人发展,能给老师留下好印象、表现积极早日入党、毕业之后找到好工作等,并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出现这些现象,原因是综合的,是与我们一直所坚持的文本德育观所相关,以书为本、从理论出发的育德观,以致于我们学生在课程选择上,重视技术性与应用性课程、轻视经典性与理论性课程,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人际交往上,功利性的成分越来越多。在物质与精神追求的关系上,重视物质利益的获取、忽视精神境界的提高,追求物质目标、轻视理想信念的树立。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从事高校思政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特别是高校辅导员,扮演着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职责是教育、管理和服务。但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是工作能力高,但科研水平低,专业素养不足,专职思想欠缺;工作强度高、享受待遇低,时间、工作、身心不自由;身份不明确,属于思想政治教师,但实际从事的属于管理工作。这就造成辅导员在工作生活中往往成了校园事故发生的救火员,学生的保姆,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挥的有效性。
再次,高校低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缺乏主旋律教育。价值多元、文化多样时代,高校低年级学生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多种思潮的影响。而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并未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缺乏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党情教育相关活动。恰恰是这部分的忽视理想信念教育,影响了整体学生的信仰塑造,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渗入。
最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弊端日益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陈旧,合力未发挥最大功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化、经验化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从而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挥的有效性。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引起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思想观念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在现如今的高校校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自媒体技术应用对高校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学习模式产生了影响,同时也改变着高校低年级学生的思想观念。
综上所述,低年级学生在思想观念、政治信仰、价值取向、心理素质、学习状态上还离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有相当差距。这就要求我们针对这种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全面而准确地找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而针对那些原因加以破解,推进低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
4 增强高校低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效性的对策
4.1 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时期,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要把德育融入大学生群体的教育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认清国内外形势变化,根据高校低年级学生的身心成长、兴趣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和实践性。加强“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教育活动,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共同育人机制。
4.2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职业化,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辅导员扮演着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职责是教育、管理和服务,从内容上讲,是实现“五导”:思想引导、行为教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生活的向导、技能的教练、学习的楷模、心灵的挚友。高校辅导员可以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状态。关注低年级学生的成长状况、身心健康发展,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塑造学生的精神价值,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下转第122页)(上接第65页)
4.3 堅持主旋律教育,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国情党情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抵制西方意识的侵蚀。这就要求传授者自身要树立正确的立场态度,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应该给学生做好榜样,言传不如身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满足学生生活学习的需求。学校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寓教于乐,积极引导低年级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
4.4 运用多样化方法载体,形成教育合力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媒体人。网络媒体对于高校低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熟悉,人人都是新媒体使用行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来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在低年级学生中,利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与以新媒体为载体的现代工作手段相结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报刊栏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工作落实落小,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学生精神培养,是高校亟需关注的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该立足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精神心理发展,尊重爱护学生、解放发展学生,追求对大学生本身的关照以及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是一个“浅价值”到“价值”的转变过程,客体主体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作用于我们学生个人,内化为我们学生的意识和动机,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与品德,这才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
注释
① 董洪亮,赵婀娜,张烁,丁雅诵.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6-12-10004.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
③ 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2.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9.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5-7.
[3] 李桂林.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及对策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1:30.
[4] 周慧敏.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5] 陈占安,张雷声,钟明华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笔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2:13-20.
[6]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15.Z1:6-8.
[7]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