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审计机关数据审计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2017-06-09石建雄
石建雄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时指出:“大数据是工业社会的‘自由资源,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审计机关全面准确地掌握数据,科学规范地共享利用数据,是适应大数据环境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市县审计机关应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快速适应数据审计发展需要。目前,市县审计机关开展数据审计的基本情况:一是利用AO系统采集被审计单位会计数据、业务数据,进行审计分析;二是上级审计机关统一部署,开展行业专项审计,按照要求采集相关数据或者直接利用上级分发的数据,实施数据审计;三是利用专业软件(例如工程造价软件)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四是利用OA系统开展数据AO/OA交互和审计文书办理。总体来看,市县审计机关对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数据审计工作薄弱,大多在实施署定、省定项目时,才深切感受到数据审计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实施审计署统一组织的社保审计、安居工程审计时,采集户籍、民政、工商、房产、车辆、个税等数据,进行数据关联比对,准确发现疑点线索,高效查处违规问题。
一、市县审计机关数据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署2011版《数据审计指南》指出,数据审计的目的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人员通过开展数据分析,科学高效地确定项目、编制方案、实施审计、出具报告,从而实现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审计目标。这一释义明确指出“数据”贯穿于审计全过程,换言之,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就是对“数据”认识和分析的不同状态,通过审计人员对数据的“加工”,得出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对照市县审计机关数据审计情况,主要存在以下五点问题:
(一)采集数据“三多三少”。目前,市县审计工作中采集内部数据多,采集外部数据少;采集会计数据多,采集业务数据少;采集结构化数据多,采集非结构化数据少。
(二)审计档案电子数据缺失。当前,审计档案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审计分析数据等数据资料基本打印成纸质文件归档管理,相关审计数据、视频音频数据等电子化档案管理薄弱,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电子档案管理机制。
(三)审计数据管理碎片化。每名审计人员的电脑、U盘中都保存着大量的审计数据,对这部分数据由于缺乏归档、收集的管理开发机制,随着电脑、U盘的更新换代,这些数据资源要么删除,要么永久沉寂。OA系统服务器中的审计数据与其他信息数据也基本被物理隔离,数据功能尚待进一步开发。
(四)数据的共享利用不足。目前,市县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数据的开发利用基本以一次性为主,缺乏对部门、行业数据的连续性更新。比如行业审计中采集的户籍、民政、工商、房产、车辆、个税等数据一般停留在所需的审计期间,没有后续的数据更新,使数据的可持续利用价值大幅降低。同时上下级之间、处科室之问纵横向的数据共享利用机制尚未全面建立,比如市、县财政审计数据与部门预算执行、投资、农业、经责等专业审计的数据共享利用不足,数据审计工作整体绩效不高。
(五)非结构化数据管理重视不够。目前,审计机关大多存在对非结构化数据重要性认识不足和管理利用工作机制缺位的问题,未有效对文本、网页、图像、音频、视频信息等数据进行电子转化。非结构化数据具有简单明了、证明力强、易于采用的优点,这部分数据的获得恰恰是市县审计机关最具优势的方面,由于缺乏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开发利用,使这部分数据资源闲置或流失。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数据意识不强。市县审计人员受各方面因素限制,尚未根本转变传统审计思维,缺乏对数据资源长期、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认识。同时由于缺乏数据存储的专业化和整体性指导,导致数据存储的随意性和碎片化,数据利用的共享意识不够,导致数据资源闲置。
(二)数据采集条件限制。一般市县级被审计对象会计、业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客觀上制约了数据审计的发展应用。加之行业部门条块管理限制,大多数行业数据管理权限在市以上部门单位,审计管辖范围制约了市县审计机关对相关数据的全面及时采集。
(三)数据管理机制缺位。在大多数市县审计机关,数据管理缺乏科学化、标准化的制度,审计人员缺少管理应用数据的指导和激励机制,使审计人员手中的数据资源不能及时、全面地汇集到数据中心或服务器,影响大数据资源的形成和开发利用。
(四)数据人才不足。人力资源仍是制约数据审计发展的主要因素,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管理等环节需要大量专业化的数据人才,人力资源既要满足数据审计功能目标的提出,又要实现数据审计功能的技术支持。目前,市县审计机关基本处于数据采集与审计分析分离,数据更新与共享缺位的状态,需要审计专业人员与数据专业人员集约整合,才能有效实现数据服务审计全过程的目标。
三、市县审计机关改进数据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市县审计机关必须加强数据审计知识的更新学习,增强数据意识,转变传统审计思路,从审计项目的立项、方案、市计、报告等具体事项做起,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并及时向数据中心上传数据。学习贯彻《“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落实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加大数据集中和整合力度,争取在“国家审计云”中展现“陕西数据云”特色。
(二)加强培训,提高能力。上级审计机关应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中级培训覆盖面,有效解决市县数据审计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结合市县审计机关的实际情况,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实务操作,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发挥数据人才的引领作用,注重在审计实践中“传帮带”。加强数据审计工作的业务交流与研讨,提升市县审计人员的数据审计能力。此外,加大对审计人员数据管理应用的软硬件投入力度,有效发挥每一名审计人员的数据作用,注重归集数据的个人标识,体现共享个人数据的价值,实现各类数据的全归集目标。
(三)加强管理,全面推进。一是加强数据采集管理。狠抓数据采集这项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数据采集规范化、标准化和连续性的工作机制。二是依法开展数据审计。加强数据审计的法定程序实践,要求被审计单位对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等作出书面承诺,以制度规范和软硬件投入保证审计数据的完整和保密。三是加强数据审计考核。建立健全数据审计管理应用考核机制,对数据归集、数据共享、数据应用及成果等工作进行评估考核,督促各级审计机关将数据审计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全面提升数据审计工作水平。
(四)建立规范,统一标准。建立健全审计机关数据审计规章制度,出台针对市县审计机关工作特点的数据审计指导意见,为建立大数据审计环境搭建统一、规范的数据审计工作标准。建立地方数据中心。统一数据管理应用标准,促进数据的整合和标准化,为审计机关纵横向共享利用数据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提升数据资源共享开发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