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017-06-09张瞳光高建军
张瞳光 高建军
摘 要 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相融合的产物,幕课的本质是新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应用,其目的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的效率和效果。本文结合在实践中对慕课的探索,对慕课的开发流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有效的梳理,以对幕课的开发与应用展开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 慕课 开发 应用 线下交流
慕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相融合的产物,并且已经从一种新生的教育模式,变成了一种被广为关注的社会现象和广泛使用教学手段。其实际上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用现代技术进行分解、加工,整理、融合再搬到网络上,推动封闭的大学课堂向开放、共享的时代转变,实现对课程的实时性和便捷性学习,有效解决了知识的传递与学习受时间与地点限制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幕课的本质是新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应用。在高校教学中使用幕课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知识的融入性和代入感,以促进专业知识的传播和学生的接受。
1 幕课的开发
1.1 组建慕课课程教师团队
慕课课程教师团队对慕课建设非常重要,这样无论是对课程整合,还是慕课的建设,尤其是慕课的知识点经过慕课教师团队反复讨论锤炼,课程内容会更加全面有效,同时大家分工协作也更有利于课程建设的开展。因为如果仅靠授课教师一个人全面负责开发一门慕课课程,一方面劳动强度大,而且个人能力总是有限的,同时也很难保证慕课课程的质量,开发过程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考虑周全,开发内容也很可能不尽如人意。
1.2 慕课的实质分析
慕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相融合的产物,将开发的以教学视频为主、同时具有交互功能的课程发布到互联网上,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提供给学习者学习,它是一种基于联通主义的交互式学习。而幕课学习则是基于“联通主义”的“意会”和“寻径”的过程,更是教与学之间、学与学之间、学与悟之间关系的发现、联通、优化、提升的过程,适合对生成性、感知性知识的学习。因此,慕课需要在教授者与受教者之间建立起学习内容的关联性。
1.3 慕课对象的把握
慕课是针对一定的教学对象展开的,因此,教授者应明确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个性特征,知识认知情况,学业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等。要有效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该学习哪些课程,如何学习这些课程,学习这些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由于慕课对学习者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把控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对于教授者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和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否则,学生就不能够有效管理自己,当然就不会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1.4 基于慕课实质的课程整合
高等学校教育中一个专业会开设很多课程,但是按传统方式所设置的专业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适合慕课课程建设的需要。因此,开展慕课教学就要求教师团队对慕课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在充分理解慕课的特点和实质的基础上,明确什么特征或类型的课程适于进行慕课。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团队要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深入分析,重新认识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所设置的课程,并根据慕课特点和实质,结合专业培养要求,对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新的调整、修订和整合,对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按照慕课要求进行重新界定。
1.5 课程知识点的片段化
传统课程按照慕课要求进行整合后,形成新的慕课专业课程体系和慕课课程,同时对慕课课程进行分解和片段化,形成相互联系又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知识点,将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整合成知识任务群,并对每个知识点内容、难易程度、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任务群间的相互联系、知识点与任务群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描述和说明,并明确知识点的呈現方式,提出相应的学习建议,让学生能够根据课程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自己的学业水平合理选择学习模式。
1.6 课程知识点的规划
选定慕课课程并明确课程知识点后,教师团队要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有效合理的规划,梳理知识点、知识点任务群。同时,结合课程要求明确授课进度、准备教案和课件、确定知识点及重难点等内容,要对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呈现的内涵和实质等进行细致入微的规划。
1.7 制作拍摄提纲和拍摄脚本
课程知识点规划完成后,教师团队要慕课课程对进行整合,要按照课程知识特点和信息技术的要求与录制人员商议如何拍摄、录制慕课课程。为此,授课教师要制定拍摄提纲,编写适合知识点呈现和学生喜爱的脚本。脚本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考虑知识点的锲入性和融入性。这样经过双方多次对角本进行商讨、审议、修改,确定拍摄提纲和拍摄脚本后才开始进入实际的拍摄阶段。当然在拍摄过程中也可能针对出现的情况和具体问题对提纲和脚本进行修改和完备,以保证幕课课程的顺利拍摄。
1.8 幕课的录制
对慕课课程的知识片段或知识点进行录制时,一定要保持清醒和专注,十分清楚课程的设计要求,注意慕课的视频与知识点的衔接和合理拆分。同时要考虑到慕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影响,要想尽办法增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融入感,不仅仅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在学习课程,同时要使他们更多的感受到是授课老师在视频中、甚至就是在自己的身边给自己上课,自己就是在课堂的环境之中上课。为此,慕课教师在录制过程中,要运用教师多次出境、画中画,互动弹幕、留言等一些技巧,增强学生的现场感、融入感和互动性。此外,在幕课录制中,我们不仅要使用好的机器设备,更要保证机器设备的科学合理使用,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不仅要保证画面品质清晰稳定,色彩搭配,构图合理,还要保证录制的声音品质良好、完整清晰,真实不失真,更要保证课程教学环节不丢失。
一般而言,幕课课程视频的录制大体上分为外录法和内录法,在外录法中教师直接出现在画面里,可采用一台或者多台机器进行整合录制,这种方法呈现的是教师讲课的画面,和一般的授课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录制后期需要进一步的编辑;而内录法是通过录屏软件完成的,其特点是在画面中只显示讲课的内容,而不呈现或包含教师的镜头。目前,通常采用外录法和内录法相结合的方法,即混合录制法。这种方法在使用一台或者多台摄像机采用外录法拍摄教师画面的同时使用内录法,通过录屏软件录制FLASH、PPT等教学课件的画面,然后进行后期制作,把这两部分合成最终的画面,这样呈现的内容不仅清晰而且完整。
在幕课的录制过程中要注意,如果发生诸如口误、表达不清或某些意外情况等出现的时候,可以在发生问题的地方保持原来的状态重新录制,而出现的问题可以在后期的剪辑制作过程中处理掉,这样即保持了录制的完整性,又保证了录制的时间和效率。
1.9 慕课的后期编辑
慕课的后期编辑通常包括导入慕课素材、声音和画面进行对位、镜头精剪、镜头组接、特效设置及包装、字幕设置及内容校正、媒体形成等不同环节,这些环节的完成通常需要专门的软件和较强的技术水平,一般由专业制片编辑人员来完成。
2 慕课的应用
慕课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线上内容和线下交流。慕课在应用时首先需要将事先录制好的线上内容导入到慕课平台。在慕课模式下,无论是课程知识、课堂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进程、学习体验与表现,乃至于师生互动过程等在某种程度上都被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实现。
2.1 线上内容
线上内容一般包括由教师负责制作的部分和由学习者参与构建的部分组成。前者包括授课视频、小测验、作业题、考试题、思考拓展和补充讲义材料等;后者包括答疑解惑区、讨论区和其他的互动专区等。
(1)知识点视频短片。这是慕课的主要内容,由于人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因此,一般慕课视频不易过长,15分钟左右为宜,应由教师在录制完成后先期上传到慕课平台。
(2)知识点测试。在不同知识点视频短片之间设计与视频中知识点内容相关的小测试,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前段教学视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把握视频的教学效果,便于以后改进;另一方面通过重复新内容,强化了重难点,有助于降低学生对知识的遗忘速度。
(3)知识任务群作业。一般在一个知识任务群完成后可以布置一些较深入、较艰难的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和时间完成。其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把各知识点视频的内容贯通起来。
(4)课程知识测评。课程知识测评是对学生进行的综合测试,既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又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5)线上讨论互动。师生进行线上讨论互动,可以完成对课程知识的提升和凝练,集思广益对学生知识的提升和问题的反复学习非常有益。
2.2 线下交流与翻转课堂
线下交流主要通过教师解惑答疑或学生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翻转课堂来实现的。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是一种课前学生通过丰富的在线课程完成自主学习,课中学生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评价,选择性地参与课堂合作的探究活动。因此,翻转课堂对慕课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缺乏翻转课堂支撑的慕课将无法取得常态化的课堂实效。慕课的多少和优劣虽然决定翻转课堂的实效,决定能否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但是没有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慕课的效果也将难以展现。
从某种程度而言,无论是知识的完备、整合,还是学习者的综合素质都将受到慕课的很大影响。但是,毕竟课堂是师生讨论问题、交流互动、提升认知、培养情感和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场所,在课堂中所形成的人際交互性和情感融通性是慕课难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陈江.慕课的建设与实施策略.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