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改革

2017-06-09佟婷

科教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学术制度

佟婷

摘 要 地方高校的教学评价制度始终是教学制度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基于教学学术理论审视可以发现,地方高校的教学评价制度除了具备高校教学评价的普遍性问题外,基于“应用型”的特殊定位,还存在特有的内在缺陷,陷入了从观念到制度,再到技术层面的多重困境之中。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优化教学评价制度的几点建议,为推进教学评价制度改革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教学评价制度 教学学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3.003

Abstract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and way of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Academic teaching can be found based on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ddition to common problems with the college teaching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type" special location, there are inherent defects in particular, from concept to the system, and then to the technical level of the multiple difficultie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provides a feasible way for the reform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 local colleges;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eaching academic

在我國,地方高校是指隶属于省、直辖市、自治区、港澳特区,依靠地方财政划拨经费运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地方高校以服务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为责任,以为地方培养经济发展所需人才为目标,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的教学评价制度始终是教学制度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成为地方高校改革的重要趋势。由于人才培养定位的转变,地方高校的主体立场、教师发展需要、学校发展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地方高校的教学评价制度改革也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

1 大学教学的学术本质

经典阐述中,学术是对自身、社会与人生、事物所作的反思与总结,[1]是较为专门的、系统的学问。上世纪80年代美国大学本科严重偏离教学中心工作倾向,教学投入不足,教师轻视教学,教学质量下滑,针对这一现象厄内斯特·博耶于1990年发表报告——《学术反思:教授的工作重点》。在这份报告中,博耶进一步丰富了学术的概念,第一次提出“教学学术”理论。[2]大学学术的内涵除了专业研究,还应该包括互相关联的四个部分,即探究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3]探究的学术是指以科学的方法探索发现全新的知识,进而拓展科学知识领域;整合的学术是提倡开展跨学科和学科交叉的研究与探索;应用的学术是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教学的学术将教与学作为学术研究的生命之源,学术应通过教学来延续与提升。这四个方面作为有机整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其内涵更加丰富。博耶的研究将大学教学提升到学术的层面,转变了一直以来传统的大学教学观和学术观。

之后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大学“教学学术”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查尔斯·格拉塞克探索了所有学术形式评价标准,其中包括大学学术;帕特·赫钦斯对大学教学学术的研究则基于道德维度;[4]玛丽·虎珀的研究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学术,并首次提出了“教学共同体”的概念。

2 教学学术视角下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内在缺陷

作为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和理论界争论的重要话题,高等学校的教学学术发展在我国同样深陷困境之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类各层高校,教学学术陷入了从观念到制度,再到技术层面的多重困境之中。地方高校的教学评价制度即呈现高校教学评价的一般性问题,同时基于“应用型”的特殊定位,还存在地方高校特有的内在缺陷。

2.1 观念缺陷:教学的学术性质不被广泛认可

地方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与考核导向,一方面将科研作为评价地方高校的主要绩效指标,科研力量强的高校拥有较高的实力排名和社会声望;另一方面对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不是依据教学成绩,而是科研成绩,即依据科研项目级别、层次和经费来考核,教师的教学努力在聘用和晋升中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因此地方高校和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两项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失调,致使大学教学质量的滑坡和教师责任意识的丧失。这种评价导向首先反映的是一种“教学并非学术”的观念,将教学视作学术之外的一种知识传播活动。学术即研究,研究就是探索新的科学领域,探索新的知识。而教学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并非学术。而博耶认为,教学是一种学术活动,具有学术活动的专业性、探究性、创造性和交流性的特征。[5]这种观念偏差,使得教学成为一种与学术无关的活动。地方高校的评价与考核体系中,也将教学被排除在学术之外,二者作为割裂的两个独立个体存在。在这样的教学观、学术观和现有地方高校管理体制的影响致使地方高校科研功利化和教学荒废化的趋势严重。

2.2 定位缺陷:缺乏对教学学术内涵的探索

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战略调整提出的重要举措。国家建设和区域社会发展对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和规格方面的要求都有所调整,尤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要求地方高校必須从学术型或理论型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地方高校的“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促使其必须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实施符合应用型人才规格的教学与培养,并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引导教学质量提升。而由于教学非学术的观念根深蒂固,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中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材、轻实践”的倾向,教学更多地是照本宣科,按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知识要点考核,并按学术型人才培养规格考察人才培养效果。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应促使学生了解对学科前沿,产业和地区产业管理、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前沿;应引导学生将所学学科与更广阔的知识背景相联系,将地区经济与国民经济甚至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相联系;应培养学生具备将自己的学科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的能力;应促进学者间的相互交流,营造教学支撑学术的大学氛围。而事实上当前的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并不适应应用型教学目标考核的要求,教学评价制度对教学学术的探究、综合、应用和教学功能的考核结果是不科学的。

2.3 技术缺陷:评价制度的简单粗放

目前地方高校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首先,评价目标缺乏针对性。地方高校的教学评价忽略了培养地区社会发展和经济所需要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目标,缺乏对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的考核,不能体现促进地方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其次,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用同一教学评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专业、层次、类型的课程教学进行评价,忽视从学科专业的特殊性和课程的专业性。第三,评价结果没有被充分利用。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充分分析和利用评价结果改进工作,提升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反馈是教学评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运行良好的反馈机制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改进和提升。而目前的教学评价结果往往仅作为评判教师工作量的指标,并没有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结果的作用。

3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未来之路

3.1 加强教学学术理论研究

国内现阶段对教学学术理论研究尚止步于“借鉴”层面,缺乏对教学的“学术性”的深度认知,在教学评价制度建设实践中对教学“学术性”的考量更是无从谈起。要从根本上消解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首先应意识到只有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才能满足客观实践的需要。要加强对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环境特征的研究,进而推进政策法规的建设实践。要深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用更加符合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特征的体系来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效果。

3.2 营造教学学术环境和氛围

地方高校要营造重视教学学术的氛围,应自上而下地创造一个尊重并深入研究教学学术的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在教学学术研究中有所创新。地方高校管理者首先要认清教学的“学术”属性,认清在地方高校工作中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树立符合地方高校本质属性的教学观。通过教学学术研究平台搭建、教学学术机构设立、教学学术专业探讨与交流活动的推广来营造教学学术研究氛围。重新审视现有学术评价体系,将教学成果纳入学术评价体系,在评价制度和标准中体现地方高校教学学术的需求。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学术评价机制考察地方高校的科研水平、教学能力与社会服务水平。

3.3 建立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

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应避免以偏概全,要纠正学术评价范畴的认知。学术评价体系也应体现对教学学术的考量预评价,使得教学学术研究的价值在地方高校学术评价制度中得以体现。认可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为教学学术研究提供“科研”同等待遇。采取多元化教学评价手段,建立专家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同行评价的多主体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科学分析评价结果,及时对反馈信息进行处理,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3.4 建立教学学术导向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大学教学的本质具有学术性,因此对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的评价是大学制度建设的应然要求。在教师的职业发展中,当教学成为其职称晋升、教学奖励和岗位聘任中一项至关重要的考核指标时,教师必然投入大量精力用于教学学术实践与研究。地方高校在必须认清教学的学术属性,从而改进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和教学奖励制度,充分考量教学业绩,平衡教学与科研工作关系,充分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在建设地方高校教学激励机制的同时,应考虑设计合理的教学约束机制。教学学术在地方高校中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依靠完善的规章制度来对教学行为进行约束。

参考文献

[1] 蒋寅.学术的年轮[M].中国文联出版杜,2000.

[2] 张旸.高等学校教学学术的价值意蕴及其制度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15(2).

[3] BOYERE.L.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ate[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0.

[4] 李宝斌.教学学术发展的阻滞与突破[J].高等教育研究,2015(6).

[5] 宋燕.我国大学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0(8).

猜你喜欢

应用型学术制度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某些单位的制度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