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的职业教育
2017-06-09朱锴
朱锴
摘 要 “互联网+”模式正快速融入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悄然改变着传统经济业态,互联网也给职业教育界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职业教育重点在于培养企业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互联网的快速、时效、便捷、精准等特点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道,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先进性、有效性、竞争力,本文通过阐述职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以及互联网所带来的新思路,推进互联网与职业教育更深层次的融合。
关键词 互联网+ 职业教育 应用型人才
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已经成为如今社会各行各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公开活动中发表有关“互联网+”的观点,鼓励互联网与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巧妙的融合,“互联网+”一时之间引起全民关注,成为各行各业的热门话题。
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现有传统的各行各业”,看起来似乎并不难,然而这并非是二者的简单相加结合,而是利用通信技术平台让日益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和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颠覆传统行业壁垒,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推动我国新经济发展聚集新动力。
对教育而言,伴随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互联网+”正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事业,根据《2015年互联网学习白皮书》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中用户学习的渗透率达到了70%。《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 号)更是明确指出要“深化互联网领域产教融合,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联合培养培训”等,“互联网+职业教育”是今后职业教育发展大势所趋,已然成为今天我们不可回避的议题。
2 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专业型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迁,教育也应紧跟发展的脚步,进行顺应发展的变革,而职业教育更是首当其冲的,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的更多的是一线实践操作的专业人才。影响职业教育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但是经济是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是最大的因素,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市场现代化等方面均会造成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产业升级转型的大时代。在“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生产车间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依托着互联网,工业4.0的数据化、智能化、连接化、信息化等将成为生产制作车间的主流技术。在技术进步的同时,对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对劳动力的依靠会越来越少,需要的是更加高等的技术人才。而高等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落后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不相适应的。“互联网+”使得封闭的教育走向了开放,人人都有了获取知识的渠道,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将不再是权威的垄断。
3 职业教育的现实困境
(1)职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偏低。一方面,由于社会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社会主导理论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是学业上的失败者,无路可走,不得已而选择了职业教育,造成了一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卑心理,一部分学生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就读职校,将来毕业多半是当工人,学习不学习都无所谓,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更加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由此可见,综合社会、家庭以及学生自己多种因素,造成了现在职校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积极性。
(2)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滞后。近些年得益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就读职校的学生人数大幅提升,这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刚性需求,国家需要大批的技术型的人才,不但要求毕业生有理论知识,还要有极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职业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的单一的模式,这显然有悖于社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大部分的职业学校都是在自身固有的校园里进行教学活动,教育资源和教学资源都缺乏流通性,偶有一些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也大都是采用走访、会议等传统模式,效率偏低。
(3)实操课的局限性。大部分的学校现在依然采用的是理论课加实操课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在起步阶段就能以最直接的方式融入社会,从而造成了部分学生毕业之后一时之间无法适应企业要求从而面临被淘汰的困境。目前的实操课主要在学校实训室或者训练场地进行,缺乏真实的社会环境、企业环境,实操环境过于理想化,不利于学生养成灵活应变的能力。同时,教学人员有限,无法做到精准辅导,也是目前实操课面临的一大难题。
4 “互联网+”模式对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如今这个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的需求,它们也顺应着发展的脚步变换着对人才的要求,而职业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输送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职业教育就培养什么样的人,职业教育紧跟的是市场需求的步伐。“互联网+”模式的出现就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加便利的平台,学校利用互联网技术获得最新最快的企业需求。
近年来,全国都在推进新一轮的课改,职业学校课改的主要目的是要把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选择权,颠覆传统的应用型教学模式,实现课程设置的多元化、精准化,让职业教育从最初的“就业指导型”转变为“职业发展规划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职校的毕业生不再是以前的“半成品”,而是经过精准定位的“成熟品”。如何实现这一目的,互联网平台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学校通过互联网与企业交换最新的动态需求信息,教师通过互联网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持与时俱进,学生通过互联网自助学习、互动创新。
5 “互联网+”新动力突破职业教育困境
(1)推广智慧校园,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改革契机。将以往的数字化校园逐步转变成智慧型校园,所谓智慧校园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中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它的实现是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学生通过智慧校园平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随时随地与同学、老师交换学习、生活的信息,教师也可以用过智慧校园的数据库分析掌握学生的兴趣特长、学习偏好、生活习性等。通过这种精准的服务,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積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有针对性地指引和教导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可以引进学生家长参与机制,让家长了解职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摈弃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并且更好地帮助学生的成长。
(2)推进互联网+情景式、项目式、“MOOC”等多元化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传统、单一是现今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的牵掣,互联网技术飞速的发展也让职业教育看到了新的希望。以往的课堂式教学,一个老师一班学生一个PTT一个话筒,长久如此的教学模式不但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强大的竞争机制。运用互联网技术,让学生在互联网模拟的企业场景中学习,甚至可以让学生在互联网上和真正的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互动,让学生在校园阶段提前熟悉真实的企业、社会环境。“MOOC”也是近些年来的新生事物,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这种新式的教学模式也在中国的教育界遍地开花,清华大学于2013年10月10日推出的MOOC平台“学堂在线”、两岸五大交通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台湾国立交大)也共同组建的MOOC平台“Ewant”。职业教育也可以适当引用“MOOC”机制,利用它优质资源跨时空无限共享的特点作为职业教育的辅助、补充教学,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
(3)创建实训管理系统。基于“互联网+实训课程”创建一个以实训课程为核心,以互联网应用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实训综合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系统中引入多种真实企业案例、场景,综合多个学科设置复合型项目,不仅限于一个专业的学生,可以多专业融合共同参与、师生共同参与等。增加实训课趣味性的同时也让实训课走出有限的课堂融入无限的真实社会,同时利用系统搜集、统计、分析实训信息,准确了解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便制订下一步实训计划。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唐智彬.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Z1):20-24.
[2] 佚名.《2015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亮点及趋势解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86.
[3] 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電化教育,2014(9):88-92,99.
[4] 王丹中.基于职业教育的多重视角探讨“慕课”的价值[J].教育与职业,2014(29):167-168.
[5] 南旭光.“互联网+”职业教育:逻辑内涵、形成机制及发展路径[J].职教论坛,2016(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