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船员心理因素对船舶安全的影响
2017-06-09沈艳红
沈艳红
摘要: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国的船舶安全设备及航运管理机制越来越健全和精细化,但船舶安全事故仍时不时地发生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分析了船员的心理特点,阐述了船员心理因素对船舶安全的重要性,提出了改变船员不良心理状态的措施。
关键词:船员 心理因素 船舶安全
船舶安全事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轻者造成船舶损害或延误船期产生一定的经济损失,重者则会导致船毁人亡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另外,伴随着船舶安全事故而来的往往还有对海洋的污染。因此,学术界和航运实践中一直将船舶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航运事业迅猛发展,人、船、环境所组成的安全系统中,人的作用仍然是关键的。航运中船员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外,更需要拥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素质,而船舶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据世界海事组织统计, 80%的船舶安全事故是由人为的不良因素造成的,而大部分的不良人为因素产生于船员不良的心理因素〔1〕。因此,研究船员的心理因素对船舶航运安全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船员的心理特点
船舶安全研究人员在2005年对我国的2 272名船员的心理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取自著名的MMPI人格问卷,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船员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船员可能会有许多叙述不清的身体上的不适和精神上的不悦;对外来的压力往往采取否定和压抑方法来处理;他们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有绝对乐观及不现实的打算,人际关系经常被破坏;他们在人格表现上往往是外向、任性、多疑、孤独、警惕、烦恼、敏感;他们的行为表现往往是好争论、冲动、易怒、好攻击性、轻浮、夸张和不现实等〔2〕。调查结果令人震惊,我国船员的心理状况现状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由于船员环境和船舶环境的特殊性,船员的心理状况有一定的特点:
(1)角色固定化。船员长期在海上工作和生活,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另外,由于船员在海上作业时等级确定、分工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范围也趋于固定,可供心理调节的人员、事物、情景不多,这就导致了船员在长期航运中无论是工作期间还是休息时间所担任的角色几乎都是一樣的,这违背了心理专家一直倡导的角色变化,船员感觉心情烦躁,生活乏味。角色的长期固化会导致船员的心理活动趋于模式化,不能让其得到应有的调试,易导致心理出现问题。
(2)心理压力大。船舶除了在航行中正常值班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外,还要在抵港后接受各种各样严格的检查,每种检查结果都和公司的声誉、个人的升迁挂钩,这使得船员必须全力以赴,认真对待,致使相当多的一部分船员常常在临检前紧张、不安、焦虑、失眠等不良心理症状。另外在航运过程中还时不时会遇上船舶故障、海盗作乱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这些都使得船员长期处于心理压力巨大的状态下。
(3)情绪焦躁。据研究,船员在上船三个月内情绪一般都比较稳定,但在一段时间后船员的情绪就开始波动剧烈、睡眠质量差、容易急躁和焦虑。据测试,正常航行期间机舱噪声高达110db,驾驶台噪声也要高达75db,即使在卧室,噪声也要高达65db。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最低安全噪声标准是夜晚不高于30-35db,最高不超过45db。船员长期生活在高噪声的环境中,不仅仅易患耳聋病,更是会引起生理和心理失调,例如烦躁、易怒、头痛、失眠、记忆力衰退、全身乏力等〔3〕。同时,他们与家人、朋友联系不畅进一步加重了这些症状,造成船员情绪低落、消极悲观,也容易导致船员在船工作能力下降、人际关系不协调等。
2 船员心理因素对船舶安全的重要性
人的心理状态会对其工作状态及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这个规律在船舶航运这一特殊的工作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船员良好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将其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正常发挥出来;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其知识和技能不够优秀时有一定的弥补。同时,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使人心情愉悦,精神饱满,思维敏捷,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较好地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而紧张、焦虑、抑郁的心境会使人反应迟钝,精力分散,判断失误,这对航行安全是十分不利的。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可靠保证,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航行任务。
在航海人员的素质要求中,身体素质是前提,专业技术素质是关键,而心理素质是保证〔4〕。2002年11月,中国H轮在三个欧洲港口装货完毕后启航返回东南亚途中遭遇了八级的西北大风,船上15个集装箱在剧烈的颠簸下陆续掉入海中,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是由于船长当时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全面分析、坚持安全操作所造成的。2003年4月,两货轮在中国沿海雾中碰撞,是由于船长麻痹大意,自以为0.5海里安全距离足够,最终导致碰撞。2005年4月,某杂货轮在中国沿海碰撞渔船事故,也是由于值班三副错误判断渔船动态并采取错误的紧急避碰措施所致。上述案例再次证明了船舶航运中心理因素对船舶安全的重要作用。
3 改变船员不良心理状态的措施
3.1加强船员人性化管理
国际海事和国际劳工委员会日前出台了新的准则。要求航运公司要给远洋船员提供更好的在船饮食环境、更好的娱乐设施以及更合理和宽松的休息时间。同时,船公司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要靠船员的具体工作来实现,故应善待船员,尊重船员的合法权益。国家应加强船员职业的宣传,提高船员社会地位,增强船员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船舶领导要多体察民情,关心船员的言行举动,帮助解决船员的疾苦和难题。船员之间相互关心,同舟共济,使船舶形成一个团结友爱和谐的大家庭氛围。这对稳定船员情绪,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确保船舶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3.2保证船员角色转变
船员在航运过程中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期间所担任的角色几乎都是一样的,这违背了心理专家一直倡导的角色变化。角色变化可以避免船员心理活动的模式化,让其得到应有的调试,减少心理问题出现的几率。船舶领导除了安排船员各种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外,也应积极组织船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文化活动,增加船员闲暇时间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仅让广大船员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忧患意识,更能保持船员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船员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斗志、坚强的意志,自觉做好各项工作,确保船舶安全行驶。
3.3 优化船舶环境
据心理专家研究,人的视觉、听觉、味觉以及触觉等因素都能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航运中船舶的材质、色彩等要素都会影响人的感知和心理状态。因此在设计船舶时要全面考虑航运的特殊性及船员们对环境方面的心理需求,给船员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休息氛围。要充分把握好机器的形状、色彩及空间,尽量减少机器的噪音,在方便船员们使用机器的同时,减少远洋船员身体和心理上额外的不必要的损耗,提高工作效率,满足船员舒适、健康的要求。
3.4 组建船员心理辅导团队
船员的不良心理素质除了个别是天生的外,大多数是后天才有的,总得来说是可以预防和克服的。一方面靠船员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要靠社会的支持,引导船员正常生活、安全工作、健康发展。过去航运安全管理主要是基于船员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而现代船舶安全管理已经从传统的以治疗为主演变为以预防为主。心理辅导员要随时记录和更新船员的心理档案,对船员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早干预,防止船员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要经常向船员普及有关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帮助船员(尤其是心理问题严重的船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考方式。
4 结语
船舶安全事故给人们带来了经济和人身安全上巨大的危害。船员是船舶的操纵者和管理者,要确保船舶安全,防止和减少海上安全事故的发生,关键还是靠一线的船员,而船员的心理素质又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探讨船员的心理因素对航运安全的影响,提高船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显得尤为迫切,这不仅仅是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从海运大国迈向海运强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杜博.谈人为因素对海上安全航行的影响[C].第二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99.
[2]海员不良心理症状的分析及对策[N].船员联盟.
[3]朱士鸿.远洋船员心理因素对船舶安全影响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1).
[4]姚永辉,李启华.航海人员的心理素质对船舶安全航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C].第二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