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手术与手术疗法治疗肠梗阻的疗效对比

2017-06-09赵建锋苑善收李芳芳

中外医疗 2017年10期
关键词:非手术肠梗阻效果

赵建锋+苑善收+李芳芳

[摘要] 目的 比較肠梗阻患者采用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方便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济南市济钢医院接受治疗的肠梗阻疾病患者88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例数、肠梗阻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肠梗阻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7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症状消失时间(8.13±2.57)d和住院治疗总时间(12.32±2.17)d短于对照组(11.39±3.54)、(16.72±3.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非手术方式治疗肠梗阻,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率,保证患者安全,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 手术;非手术;肠梗阻;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4(a)-0072-03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Non-operation and Operation in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ZHAO Jian-feng1, YUAN Shan-shou2, LI Fang-fang3

1.First Department of Surgery, Jinan Jigang Hospital,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250101 China;2.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Jinan Jigang Hospital,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250101 China;3.Department of Cadre Healthcare, Jinan Jigang Hospital,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2501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on-operation and operation in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Methods 88 case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4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operation method,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adopted the non-operation method,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case number, disappearance time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length of stay and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 Results The adverse reaction case numb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fe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1 case vs 7 case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total length of stay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8.13±2.57)d, (12.32±2.17)d vs (11.39±3.54)d, (16.72±3.09)d],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90.9% vs 70.5%),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non-operation treatment for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and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Key words] Operation; Non-operation; Intestinal obstruction; Effect

肠梗阻属于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同时也是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所有急腹病中该疾病的发病率水平仅次于阑尾炎和胆道疾病,列第3位[1]。临床普遍认为患者在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的1个月内并发出现的肠梗阻属于术后早期肠梗阻,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腹部手术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创伤或炎症使肠壁发生病变,从而出现水肿或渗出等病理学变化,造成肠粘连性肠梗阻[2]。术后早期肠梗阻在临床上世纪发病率水平可以达到10%左右,但绝大多数患者的会表现为炎性肠梗阻。目前临床对肠梗阻疾病实施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及非手术两种形式,但在在治疗方法选择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存在较多的争议,目前更倾向于非手术治疗[3]。该文主要比较2014年11月—2016年11月间该院收治的88例肠梗阻患者采用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肠梗阻疾病患者88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7~82岁,平均(59.3±7.4)岁;肠梗阻发病时间1~18 h,平均(6.2±1.6)h;男性25例,女性19例;治疗组患者年龄44~86岁,平均(59.1±7.8)岁;肠梗阻发病时间1~16 h,平均(6.0±1.3)h;男性26例,女性18例。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腹部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探查,实施肠管重排和腹腔引流。在手术操作开始之前,医生应该采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腹腔进行全面的冲洗处理,确保将腹腔中存在的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异物、坏死组织全部去除。在手术操作进行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的肠管进行特殊的保护,通过锐性分离的方式,使肠管的粗糙面减少,并使空气暴露时间和创伤暴露时间减少。在手术操作全部完成之后,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引导患者下床进行活动,对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现象进行及时的纠正。治疗组采用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发病之后应该嘱咐患者绝对禁食,实施胃肠减压处理,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放置中心静脉置管的时候应该选择锁骨下静脉,并对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现象进行纠正,之后在实施营养支持;待患者的肠功能部分恢复之后,采用营养方式进行治疗,第1周每天坚持注射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20113234),5 mg/次,3次/d,持续用药1周。同时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生长抑素(国药准字H20090929),3 mg/次,2次/d,直到患者的病情程度有明显的缓解。部分患者在胃肠道功能部分恢复之后可以给予一定的消化道动力药物,对肠蠕动可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4]。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例数、肠梗阻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肠梗阻治疗总有效率。

1.4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肠梗阻症状彻底或基本消失,患者的饮食状态和胃肠功能均已经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显示梗阻病灶完全去除。有效:治疗后肠梗阻症状明显减轻,患者的饮食状态有显著改善,胃肠生理功能基本恢复症状,偶尔会出现程度轻微的疼痛感,影像学检查显示梗阻病灶去除程度超过50%;无效:治疗后肠梗阻症状没有减轻,患者的饮食状态和胃肠生理功能仍然存在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显示梗阻病灶去除程度没有达到50%[5]。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n(%)]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例数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7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肠梗阻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

治疗组患者肠梗阻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肠梗阻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肠梗阻治疗总有效率为70.5%,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0.9%,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采用手术方法对肠梗阻疾病患者实施治疗,其基本原理在于通过外科手术方式将患者的腹腔打开,人为的采用机械化方式对肠梗阻部位的生理结构进行重排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肠进行修补或切除。但如果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势必会使炎症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明显加大,并且由于手术操作所造成的创伤,肠毛细血管通透性所发生的改变,纤维蛋白原发生渗出的可能性较大,还有可能伴随出现局部凝固,从而使肠表面粘连的程度进一步加剧,同时,通过机械方法进行治疗很容易对患者的腹膜造成破坏,对梗阻区的血液循环、吸收等过程造成不利影响。另外手术操作所经历的时间越长,患者肠腔内越容易存在积气积液,对菌群造成影响,导致腹胀腹痛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6]。术后产生肠梗阻后,肠功能就会出现一定的障碍,大多数患者还会随之发生肠管粘连,或充血水肿,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损伤的可能性会进一步加大,此时如果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肠功能负担会进一步加重,虽然肠管在形式上得到了有效的重排,看似已经完成了修复过程,但实际上炎性肠梗阻程度会明显加重,使恢复速度减慢。手术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也就会明显长于非手术治疗患者,肠功能的恢复时间也就相对较长。此外,采取手术方式对肠梗阻进行治疗,机械的重排剥离,可能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二次伤害,使肠梗阻症状表现程度加重,病情程度严重者会出现肠外瘘等相关并发症[7]。

采用非手术方式对肠梗阻疾病实施治疗的常规措施主要包括,保证患者处于绝对禁食水状态,持续进行肠胃减压处理,防止发生肠源性感染等不良事件,并对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状态进行维持,通过有计划的肠外营养支持,为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提供必需的营养,以达到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目的。同时,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量的生长抑素,主要目的在于对消化液的分泌过程进行有效抑制,使炎性渗出量明显减少,使肠生理功能的恢复和炎症的消失速度明显加快;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使肠壁的水肿程度减轻,并达到消炎和减少肠粘连的目的。该次研究中的治疗组患者的肠梗阻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这一研究結果与谢锋伟等人所进行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充分说明非手术方式治疗肠梗阻的优势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采用非手术方式治疗肠梗阻,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率,保证患者安全,缩短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 陈江,方孙阳,吴志明,等.泛影葡胺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0):1657-1658.

[2] 杨振华.大剂量奥曲肽微量泵输入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7):927-928.

[3] 张忠霞,于天英,高汉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3409-3410.

[4] 王启余.手术与非手术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的对比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5,24(7):94-95.

[5] 谭春娣,张彩萍,廖春香.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护理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149-151.

[6] 张晓东,顾群浩,朱晓明.大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6):25-26.

[7] 孙雨梅.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护理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19):123-125.

[8] 谢锋伟,陈娟,招婷.生长抑素在治疗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37(1):44-46.

(收稿日期:2017-01-09)

猜你喜欢

非手术肠梗阻效果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左室重建术对非手术区心肌组织AngⅡ受体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