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生命课堂” 培育“课堂生命”
——以“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为例

2017-06-09

物理教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命课堂拱形过山车

张 鹤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 213031)



·教材与教法·

探究“生命课堂” 培育“课堂生命”
——以“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为例

张 鹤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 213031)

“生命课堂”是体现人的生命特征、追求人的自然发展的人本化生态课堂,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尊重生命、彰显生命价值、绽放生命光彩的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智慧、思维、情感交流的课堂学习活动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生命是心灵的载体,心灵的需要就是生命的需要,人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生命课堂”是彰显生命价值、绽放生命光彩的体现.现以人教版必修2教材中“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为例,探究“生命课堂”的特征.

1 富有思想

思想与生命同在,一个有思想的人就是一个有生命的人.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行”,其中,思想是言行的向导,言行是思想的外在表露.课堂教学是以教学内容为纽带实现知识有效转移的师生间、生生间言行交流互动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既是师生生命机体活动的表现,也是师生生命思想光彩的绽放.

教学片断:

演示翻滚过山车模型,如图1所示.

播放翻滚过山车视频,如图2所示.

图1

图2

师:请坐过翻滚过山车的学生谈谈坐车的感觉.

生:惊险、刺激,在最高点俯冲的一刹那心脏狂跳、感觉要掉下来.

师:请你谈谈乘坐翻滚过山车后的所思所想.

生:因为翻滚过山车在轨道最高点速度为0时会掉下来发生事故,现在翻滚过山车以一定的速度安全通过竖直轨道的最高点,说明其通过竖直轨道的最高点有一个最小速度;再者,科学能够带给人无限的神奇和生活中一般难以体验到的心理和生理刺激.

师:请用超重和失重的原理分析过山车在轨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是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

生:翻滚过山车在竖直轨道内做圆周运动,在轨道的最高点向心加速度竖直向下,故过山车在轨道最高点处于失重状态,在轨道的最低点向心加速度竖直向上,故过山车在轨道的最低点处于超重状态.

师:请从圆周运动的角度谈谈你对翻滚过山车设计原理上的思想认识.

生:物体做圆周运动,必须有外力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翻滚过山车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轨道的支持力和轨道的摩擦力3个力作用,在轨道最高点,过山车受到的重力和轨道压力的合力提供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翻滚过山车可以在竖直轨道内做圆周运动而不脱离轨道.

赏评:通过翻滚过山车实例,学生在圆周运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既在体验感知中展示自己的思想,同时又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此使学生在感受科学力量的同时,既形成科学思想又凝炼科学情感,从而使学生在科学思想的引导下,萌生新观点、建立新思想、形成新认识.

2 充满活力

生命力就是生命活动和生存发展的能力,生命活力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生命力的体现和保障.生命、活动、活力3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活动成就生命,活力滋润生命.然而,课堂教学是基于生命的教学,是提升生命活动质量、激发生命活力的课堂生命活动.生命活力是课堂教学活力的源泉,提高师生课堂生命活动量,创设富有生气、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谁见过铁路转弯处两轨道的建造有什么不同?

生:铁路转弯处是外高内低.

师:为什么铁路转弯处要修造成外高内低呢?(学生讨论)

生甲:为了使火车容易转弯.

生乙:为了减小火车转弯时的速度.

生丙:为了减小火车对轨道的压力.

生丁:为了减小火车的外轮轮缘与铁轨间的侧向挤压力.

师:铁轨造成外高内低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请同学们联系实际并根据车轮边缘的形状用圆周运动的知识分析为什么铁路转弯处要造成外高内低?

生:(对甲、乙、丙、丁4位学生的回答评析后得出)轨道外高内低可以使火车受到的重力和轨道支持力的合力完全提供向心力或部分提供向心力,从而减小外轨和轮缘间的侧向挤压力,防止火车外轮缘压碎后脱轨,保证行车安全.

师:请同学们用圆周运动知识分析在什么情况下外轨对轮缘有作用力?在什么情况下内轨对轮缘有作用力?

赏评:参与、民主、开放、真实是激发课堂师生生命活力的有效形式,是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引领学生亲身体验以及引导学生释放激情和生成智慧的课堂教学生态场.此教学片断通过对铁路转弯处外高内低作用的民主化、开放性的猜想与论证的探究分析,激发学生释放生命潜能和课堂学习活力.

3 自发生长

人是自然人,生命是自然的生命,生命以“生”为保障,而“生”和“长”又是相连结的,因此,自然的生命孕育着生长的生命,生长是生命的象征和体现.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的观点:“教育就是生长.”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也是生命的教学,更是生长的教学.挖掘适合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土壤,创设适宜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环境,创设孕育学生生命成长的教学营养,用知识浇灌生命,让生命在课堂里成长.

教学片断:

(师生共同指出该学生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师:那么飞机在空中机身倾斜转弯时,情况又如何?

师:对自行车转弯的分析,为了分析方便,可以把自行车抽象为直杆模型.

师:大家都知道,自行车转弯时车身倾斜,但为什么自行车转弯时不倾倒?(学生进入沉思状态)

图4

师:甲、乙两学生对自行车转弯时的受力分析都是正确的,只不过生甲没有注意到自行车车身倾斜而不倾倒.而生乙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全面,特别是通过类比的方法考虑到自行车车身倾斜但不倾倒必须是地面对自行车的作用力沿车身斜向上这一关键点.

4 自然律动

律动是指有规律的运动,多指人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那一种感觉.生命律动就是自然律动,心脏跳动、新陈代谢是生命律动的基本表现,律动不但是一种规律,而且还是一种美丽的和谐.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更是激发生命律动的教学,创设具有艺术效果的课堂教学韵律,感应学生艺术享受的课堂生命律动,产生课堂教学的自然共鸣,使学生在生命律动中提高学习效益.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讨论了交通工具和与交通工具相关的高速公路,下面我们应该讨论与公路有关的问题,大家想想应该讨论的是什么?

生:公路上的“桥”.

师:同学们见过公路上的桥的桥面是什么形状吗?

生:公路上的桥面是凸面拱形的.

师:为什么公路上的桥面造成拱形而不造成平面或凹形?

生甲:使车辆上桥时速度越来越小,可以使行车安全.

生乙:因为拱形桥的桥面是凸的,比桥面是水平面和凹面要牢固.

生丙:可以减小车辆在桥顶对桥面的压力,从而使桥面安全.

生丁:可以节省造桥成本.

师:请同学们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对这4位学生的观点进行分析.

生:(经分析可得)水平桥面上车辆对桥面的压力等于车辆的重力、凹形桥面上车辆对桥面的压力大于车辆的重力、拱形桥面上车辆对桥面的压力小于车辆的重力.所以高速公路上的桥面要造成拱形以减小车辆对桥面的压力使桥和行车安全.

师: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最高时速为120km/h,那么小汽车是否也可以以这个速度通过拱形桥?为什么?

师:该学生分析得很好.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汽车在地球表面上运动就相当于汽车在拱形桥面上运动,那么,在地面上运动的汽车当其速度大到一定的数值时是否会离开地面?

生:由汽车过拱形桥在桥顶的速度达到一定数值可以离开桥面的事实可知,在地球表面上运动的汽车速度达到一定的数值后就会离开地面.

师:汽车过拱形桥在桥顶的速度达到一定的数值后就会离开桥面,在地面上行驶的汽车速度达到一定的数值后就会离开地面,在这两种情况下,人对座椅的压力各为多大?

生:汽车离开拱形桥面和离开地面时只受重力作用,汽车和人的加速度就等于重力加速度,这时座椅上的人就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则人对座椅的压力为0.

赏评:此教学片断,教师的引导不但很好的符合了学生的心理逻辑、教学的理论逻辑和教材的内容逻辑,而且犹如一帘壮丽的瀑布飞泻而下,也恰似一首动听的乐曲,引发着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颤动.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律动是自然的、自发的、生态的,这种自然律动的生态化课堂教学,既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性,又体现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这无疑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显著作用.

总之,“生命课堂”集思想性、活力性、生长性、律动性、自然性、生态性于一体.探究“生命课堂”,培育“课堂生命”,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具有深远的教学意义.

2016-09-03)

猜你喜欢

生命课堂拱形过山车
过山车靠什么『翻山越岭』
深埋直墙拱形隧道稳定性研究
侧墙开洞拱形地铁车站结构三维地震响应分析
建筑中的数学美奇妙的拱形
拱形下的无限空间——TARA MATA设计师买手店
过山车为什么能翻山越岭
质疑——催生语文生命课堂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疯狂过山车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