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

2017-06-09

当代贵州 2017年20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旅游

走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

文 袁 刚

江口县依托生态这一最大优势、最大资源,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走出一条发展速度快、质量高,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

作为“全省生态重点县”,江口县围绕建设“梵净江口·佛光之城”和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大力推进“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发展战略;坚守两条底线,把生态资源作为最大资源、最大优势,实现青山常在、空气常新、碧水常流、土壤常净。

全县主要河流及县城、乡镇集中饮用水源达标率均为100%;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9.46%。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和全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成功申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江口国家湿地公园和省级生态县,梵净山景区入选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名单,全国碳汇城市创建通过评估验收,201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域旅游改革2015年入选全省20个优秀改革案例。

未来五年,江口县将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新江口,全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内陆开放要地、文化旅游胜地。

抓好江口“两大战略”奋力推进创新发展

江口县抢抓国家大数据战略、全省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武陵山扶贫攻坚区域政策机遇,推进大扶贫和大数据两大战略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奋力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深入推进“扶贫云”、脱贫大数据建设,做到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精准施策、精准脱贫。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和省委“33668”行动计划,精准抓好基础设施扶贫,深入实施“六个小康”行动计划,3年内全县每个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00万元以上。精准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脱贫、社会兜底扶贫,深化旅游扶贫、金融扶贫,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深入推进大数据战略,奋力建设大数据应用示范县。大力实施“数据集聚、智慧江口、数据产业、生态文化、环境优化、基础提升”六大工程,以大数据推动大发展,加强与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手段,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电子商务等衍生业态,奋力建成全省大数据应用示范县和国家电商扶贫示范县。

实施“三大跨越”工程奋力推进绿色发展

江口县牢牢树立保护生态是前提、用好生态是路径、实现发展是目的这一理念,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努力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崛起、绿色惠民。

深入实施大生态跨越工程。坚守山青底线,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新一轮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大力实施通道绿化、城市绿化、村寨绿化、园区绿化、流域绿化、景区绿化,确保到2021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坚守天蓝底线,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坚守水清底线,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实施重点流域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推进城镇污水管网、中心村寨污水处理全覆盖,加快主要河道综合整治和城市垃圾处理;坚守地洁底线,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耕地质量保护,改善土地资源质量。

同时,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切实抓好花海、果海、茶海、竹海“四海”建设,重点发展一批有机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产业,打造一批集产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深度开发一批休闲、度假、养生生态旅游产品,形成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生态产业,实现生态产业化发展。

深入实施大健康跨越工程。充分利用山、水、林、气等生态资源,加快发展以“医”为支撑的中医药产业、以“养”为支撑的休闲生态产业、以“健”为支撑的健身康体产业、以“管”为支撑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大力构建生态疗养、度假休闲、健康饮食、健康服务、保健养生、山地户外运动大健康产业集群;依托“山泉、矿泉、冷泉、温泉”做足水文章,切实把水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贵州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建设,开发一批运动健身、康体养生、休闲养老基地,推动大健康产业市场化、融合化、高新化、集聚化发展。

袁刚(前排左二)在闵孝镇鱼良溪村了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江轩供图)

深入实施大文化跨越工程。加强实施文化建设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形成“爱国、诚信、友爱、创新、奉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挖掘传承弘扬佛教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着力引进一批文化企业、实施一批文化项目、开发一批文化产品、保护一批文化古迹,提升和打造一批文化品牌,积极培育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市场体系。实施文体广电惠民工程,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

实施“一业带三化”战略奋力推进协调发展

依托生态这一最大优势、最大资源,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走出一条发展速度快、质量高,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

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按照“旅游统筹、全域推进”思路,立足大众旅游新趋势,大力深化旅游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奋力实现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积极创新旅游产品业态,完善服务要素配套,扎实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大力抓好特色工艺品、特色食品、紫袍玉等旅游商品开发;大力推进鱼粮大峡谷景区开发,加快梵净山佛教文化园、德旺户外运动基地、太平河锦江河景观步道和自行车道建设,助推全县旅游业井喷式增长。

力争到2021年,全县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创建国家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10个,真正把梵净山建成生态佛教旅游胜地,切实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富民增收、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大生态理念,着力引进一批新型材料、旅游商品、健康医药、绿色加工、生产服务、电子商务等绿色生态产业,大力提升紫袍玉、大理石、优质水等资源特色产业,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探索推广“园区+企业+平台公司”模式,推动产业园区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社会化、经营管理灵活化发展;大力实施民营经济倍增计划,不断壮大小微企业和民营实体经济,实现二产产值年均增长17%以上。

全力推进农业高效化。围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做大做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按照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做大县级农业园区规模,提升省级农业园区实力,到2021年建成5个省级农业园区,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批生态茶、果蔬药、冷水鱼等精品产业,打响“梵净山”特色品牌,努力建成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努力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实现一产产值年均增长7%,确保粮经比达到2∶8,建成精品水果示范县、名优茶生产县、生态畜牧重点县和中国鲟鱼基地县。

全力推进城镇园林化。依托梵净山的资源禀赋、生态优势和文化内涵,坚持把生态元素体现到城市规划中,做到“显山、露水、见林、透气”;加快推进旧城棚户区改造,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城市家园;积极推进智慧县城、低碳县城、绿色县城建设,努力把江口县城打造成铜仁“会客厅”、贵州“后花园”、中国“最美县”、世界“名小城”;高标准建设体现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的绿色小镇,高标准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到2021年全县城镇化率提高到56%。

(作者系江口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旅游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