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发电厂1号汽轮机6瓦后测点温度偏高处理
2017-06-08李盛平
摘 要: 火电厂汽轮机轴瓦温度高,不及时处理,易造成烧瓦停机事故,本文通过分析某电厂汽轮机6瓦后测点温度偏高的原因,制定处理方案,阐述处理过程,处理效果比对,对解决同类型机组轴瓦温度高的问题,具有积极地参考意义。
关键词:汽轮机 瓦温高 处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238-01
引言
某发电厂2×300MW级燃煤汽轮发电机组采用北京重型机械厂制造的NZK330-17.75/540/540型亚临界参数、中间一次再热、三缸、双排汽、单轴、直接空冷冷凝式汽轮机,旋转方向为逆时针。
汽轮机6瓦(低压转子后轴瓦)是球面椭圆瓦,φ450×345mm,轴瓦顶部间隙0.45-0.67mm,轴瓦两侧间隙0.67-0.90mm,轴瓦球面紧力0-0.03㎜,轴瓦与轴径接触角度为60°±5°,接触面积不小于75%。
一、存在问题
2007年12月通过168小时试运行,2008年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2012年对1号汽轮机组进行了计划大修工作,机组启动后发现6瓦(低压转子后轴瓦)后侧点温度偏高,前后测点温度差最大达到12℃,当润滑供油温度达到45℃时,6瓦(低压转子后轴瓦)后侧点温度上升至报警值95℃,此问题严重威胁着汽轮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在负荷182.1MW,润滑油供油温度42.8℃时,6瓦(低压转子后轴瓦)前侧点温度80.5℃,后侧点温度92.2℃,前、后测点温度差达到11.7℃,如下图所示:
二、轴瓦解体检查及问题分析
2015年10月1日,通過对参数的技术分析,认为是轴瓦偏心造成的,决定利用停备机会进行解体检查,6瓦解体后发现如下问题:
1.轴瓦乌金与轴颈接触面不均匀,有部分未接触上,部分形成大面积的接触,造成轴瓦局部过热。
2.从轴瓦乌金接触痕迹分析,轴瓦存在左重右轻,前轻后重情况,且接触角偏小(只有45°),轴瓦偏心及偏重造成负荷分配不均,导致造成轴瓦局部过热(南后侧)。
3.检查瓦口间隙发现,轴与瓦的渐开线线性不连贯,造成润滑油冷却量减少。
三、解决方案及处理过程阐述
原因查清楚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讨论解决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接触不良,负荷分配偏重不均匀,轴与瓦接触角偏小,制定了轴瓦和油囔的修复方案,对油囔附近进行了局部堆焊及修刮,对轴瓦洼窝中心、接触角及瓦口间隙进行了调整,处理过程阐述如下:
首先在解体6瓦前,在6号瓦附近的汽轮机大轴上部安装两块百分表,监视汽轮机大轴的位移变化情况,并且用内径千分尺对轴瓦洼窝中心进行定位,以便于回装复位时,使汽轮机的轴系中心不发生大的变化,尽量达到规程标准要求的范围之内。轴瓦修前数据:轴瓦球面紧力0.02mm,轴瓦顶部间隙0.52mm。轴瓦两侧间隙:左前0.71mm;左后:0.72mm;右前:0.86mm;右后:0.89mm。将6瓦解体并把6瓦及瓦座吊出轴承箱,依据轴瓦接触痕迹的的偏向数据和左右瓦口间隙的差值对轴承座两侧的垫子进行调整,确定把左侧的垫片减少0.15mm,右侧的垫片增加0.15mm,使6瓦整体向左侧移动0.15mm,实现转子的轴径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处于轴瓦中心位置,消除偏心的目的。
其次,把轴瓦和油囔进行了堆焊及修刮,使接触面达到标准要求,并用渐进法修刮瓦口间隙以增大进油量。轴瓦修后数据:轴瓦球面紧力0.05mm,轴瓦顶部间隙0.58mm。轴瓦两侧间隙:左前0.75mm;左后:0.76mm;右前:0.83mm;右后:0.85mm。
因修刮量较大,最后回装轴瓦时,依据百分表的数据变化量,将瓦座底部的垫子增加了0.05mm的调整,使大轴达到解体前的高度位置,确保汽轮机大轴的中心不变。
三、处理后效果比对
机组启动后,经过长时间各工况运行,6瓦前后温差明显下降且后测点温度下降近10℃,在与修前负荷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当符合182.2MW,润滑油供油温度42.1℃时,6瓦(低压转子后轴瓦)前侧点温度82℃,后侧点温度86.8℃,前、后测点温度差只有4.8℃,且远低于轴承报警温度。
处理后各瓦位置处的轴振值很接近,轴系的稳定性较修前更好,达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四、结语
火电厂汽轮机轴瓦是重要部件,轴瓦温度异常升高,将限制机组接带负荷,如强行带负荷将引起烧瓦停机事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次处理轴瓦温度异常升高,关键点在于分析、判断准确,解决方案可行,处理效果明显,消除了设备隐患,为汽轮机组在轴系不做较大调整时解决具体问题提供了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大唐甘谷发电厂汽轮机检修规程【Q/CDT】
[2]NZK330-17.75/540/540汽轮机说明书
作者简介:李盛平(1973-),男,工程师,长期从事火电厂设备管理与检修维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