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域下高校校园景区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2017-06-08蔡登火刘洋
蔡登火+刘洋
摘 要: 近两年,“全域旅游”成为了旅游界、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也在国家旅游局的积极推动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全域旅游,既有“全部区域”的含义,也有“全要素”、“全产业链”的意思。高校作为区域内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和载体,推动地方经济与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可否将校园打造成一个景区,成为区域旅游产品的重要补充,甚至填补空白是一个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文章拟从“全域旅游”的概念入手,分析高校校园景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全域旅游 高校 景区建设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096-01
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国内旅游收入3.94万亿元,增长15.19%。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全域旅游逐渐取代景点旅游。正是由于旅游业的逆势攀升,在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全域旅游正逐渐收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全域旅游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这说明政府将在今年和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认真研究和落实全域旅游。
高等院校作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域旅游所覆盖的范围,可以在地方践行全域旅游理念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校园一般占地面积都比较大,景观价值独特,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运动娱乐设施集中,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并且是很多有升学需求的家长希望了解的地方。校园进行景区建设具有一定优势,是对传统旅游产品的一个有益补充,也是践行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有益尝试。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建设校园景区既可以提升校园的景观化程度,增设人性化服务设施,更好为校园师生服务,又可以开发教育旅游新产品,丰富传统的旅游产品类别,为旅游者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选择。
一、全域旅游的概念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可以说,全域旅游不仅仅是全区域范围的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也是一种全要素、全产业链旅游发展理念。
二、校园景区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校园通过建设旅游景区,严格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的标准和要求,对校园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景观质量、游客意见等方面进行完善,提升校园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旅游交通、景点规划、卫生安全、形象标识等,树立良好的校园整体形象,对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树立教育品牌,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校园学习环境包括功能、设施、生态和场所诸要素。校园景区建设将对这些要素给予合理安排与组织,会使环境合理化、生态化、人文化。因此,校园景区建设对于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素养、陶冶情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
2.体现校园文化与文脉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各高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景区建设从校园的自然環境和历史条件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与此同时,校园景区建设强调文脉,强调文化的传承,这是环境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
3.提升学校形象
高校校园景观和外环境是校园形象的最直观部分,是学校进行对外交流和招生宣传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校园外环境和景观的打造,可以提升学院形象,提高学院美誉度和知名度。校园景观的打造还可体现学院历史文化和办学理念与思想,有利于学校形象的宣传和推广。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优美的景观是对学校形象的无声宣传,因此,景区建设在无形中提升了学院形象。
4.符合全域旅游新理念
高校从地域上来说,是地方区域的一部分;从文化上来讲,是地方文化的继承者、创造者、参与者和载体;从经济上来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者和智力支持者;从旅游上来说,通过景区建设,与地方旅游资源形成互补,甚至填补地方旅游资源的空白,提升地方旅游形象,吸引更多客人,为地方旅游发展做出贡献,从而成为全域旅游的一部分,符合发展全域旅游的国家政策。
三、校园景区建设的可行性
1.历史文化悠久,地理位置优越
中国的高校从发展历史来讲,分为两类。一类,办学历史悠久。这类高校大多处于城市中心位置,经过数十年,甚至百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大多有着厚重的历史沉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重的专业背景和优美的校园环境,非常适合进行科学教育类旅游开发。另一类是最近几年新建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或者原来的老学校搬迁到新建校区。这类高校交通四通八达,地理位置优势明显,游客的可进入性很强,同时,新校区虽然没有老校区厚重的历史沉淀,但校园建设大多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并按照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专业开发与建设,因此,这类学校同样适合进行旅游开发和校园景区建设。
2.旅游资源丰富,市场辐射力较强
除了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旅游资源优势外,各高校的旅游资源优势还有社会影响力和市场辐射力极强,市场知名度高,特色突出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专业、名师名园等。尤其是一些名校的校园及文化活动对青少年市场的吸引力非常强,这一点,在最近10年左右兴起的每年暑假红红火火的北大清华夏令营活动即可见一斑。一般校园对老校友、学生家长、同学和地方居民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市场的辐射力都很强。
3.社会声誉良好,示范作用突出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是地方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和参与者,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可以较好的带动,甚至引领地方旅游的发展。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优势,特别是优势专业和品牌文化活动打造具有示范作用和良好社会影响力的旅游资源,开发教育体验活动,为地方旅游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
4.政策环境充分,社会支持广泛
国家旅游局在2005年颁布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第四条明确规定有“科教”、“文化艺术”等景区类别,因此,高校建设旅游景区有明确的政策支撐。同时,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从国家旅游局层面,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为高校旅游景区建设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政策依据。与此同时,高校开展旅游景区建设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高校景区建设将在美化校园环境、打造和发展品牌专业、提升和推广校园文化品牌、增强高校社会影响力、树立学校品牌形象、提升校园育人质量、扩大教育的宽度和广度、贯彻和实施全域旅游政策等多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师生员工、学生家长、当地社会,特别是地方政府都将给予大力支持。
总之,高校景区建设即符合国家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也符合高校核心功能--育人需要,同时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市场认可,因此很有必要,也非常可行,并且在全国已经有了10余所高校的成功案例。但各高校在进行景区建设时也需要解决好多方面的问题和处理好几个关系,比如,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问题,景区建设管理与育人功能的融合问题,旅游安全与校园稳定之间的关系,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等等。只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处理好这些关系,高校校园景区建设定会精神与物质、文化与文明双丰收,校园与地方、师生与社会同受益。
参考文献
[1]梅云. 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与建设[J ] . 湖北农业科学,2010 , (8) .
[2]蔡登火等. 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景区建设中的表达方式探析 [J ] . 中文信息,2015 , (11) .
[3]陆林. 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和丰富内涵[N ]. 中国旅游报,2016,(6).
[4]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为[E ]. 新华网?,2016(10).
[5]李克强.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R ]. 北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17.
作者简介:蔡登火,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刘洋,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