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天,明天
2017-06-08崔正领
内容摘要:本文从参加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科研实践大会暨第20届斯·伊·舍舒科夫报告会“祖国战争文学——民族意识问题”的所见所闻所想出发,对大会主内容做出梳理,就大会会议分组、部分会议报告的选题、意义给予分析、论证,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形文成篇。窥一斑而见全貌,本文对国内同仁就当今俄国俄罗斯战争文学研究现状的认识有所裨益。
关键词:文学研究 报告选题 会议进程
2015年2月2-3日,紀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科研实践大会暨第20届斯·伊·舍舒科夫报告会“祖国战争文学——民族意识问题”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召开。彼时本人正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进修,有幸参加了此次大会,也是我在俄期间参加的第一次学术会议,所见所闻,印象深刻,于此以本文分享于各位同仁,望能给大家对当今俄国21世纪俄罗斯战争文学研究现状的认识有所裨益。
一.大会的由来
斯捷潘·伊万诺维奇·舍舒科夫,语文学家,文学研究家。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卫国战争初期,曾志愿奔赴前线作战,作战过程中因严重受伤被德军俘虏,1945年由苏军解救恢复自由。斯·伊·舍舒科夫的求学、教学及科研工作均与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今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前身)紧密相关。整个教育生涯,由其培养、指导的副博士、博士达50多位,著书立说,笔耕不辍,专著、文章数量超过60,其博士论文、专著《狂热的捍卫者:20年代文学革命史》以详尽的史料和充分的论证得出结论:拉普、岗位派成员在文学领域的镇压和垄断政策是导致同时代的大批优秀作家、诗人(高尔基、肖洛霍夫、列昂诺夫、皮里尼亚克、普拉东诺夫、扎米亚京、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等)的才情和创造价值无法得以充分实现的主要原因,这一论断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995年斯捷潘·伊万诺维奇·舍舒科夫去世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定于每年的2月份举办舍舒科夫报告会,以纪念这位勇敢、正直、勤奋的莫师人,也是对其《哦,人们,你们何时会想起我们?》[1]的最好解答。
二.会议纪要
2015年2月2日11.00-13.00: 全体会议
全体会议在简单的大会开幕仪式致辞后,进入到报告时间,此环节共五个报告,每个报告的时间限制在20分钟内。
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副校长柳·亚·特鲁宾娜教授做第一个报告——《伟大卫国战争文学发展趋势》[2],报告进一步强调大会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内容几乎囊括了所有与卫国战争相关的主要作品,而且均配以相应的图片或声音展示,既有理论脉络的清晰梳理,也有较直观的细节体会,作为整个大会的第一个报告,在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里很奇妙地将与会者带入到了曾经的战火硝烟中,顷刻间似乎忘了眼前的时光已属另外的世纪,以平日甚为理智的我为例,也不禁投到了现实与艺术、今与昔的思绪中停溜、穿梭,感慨。其他四位的报告虽然没有了相应的PPT放映,但由于在题目的选择和言辞的表达上也都下足了功夫,同样各有各的精彩之处。《第二次移民浪潮散文体作品中的战争》不仅是对当年外域角度看战争的文学描写做了主要分析,更难得的是对旧时战争的探讨为今日同类处境的战争文学创作及研究提供了系列支点。《信息战争:新闻里的真实与谎言(类型学分析方法实验)》告诉我们,过往的几个世纪在宇宙的绵绵无尽中也只是短暂的一刻而已,无论是卫国战争时的战事宣讲,还是昨天恐怖袭击、颜色革命的是是非非都是对今天或是明天的预警和劝告。另外两个有关作品人物形象分析研究的报告更多是在“民族的自觉性”上作了透析,阿·阿·加津娜在自己的报告“钦·托·艾特玛托夫《面对面》和瓦·格·拉斯普京《活着,并记着》艺术尝试中的逃兵类型”阐释“逃兵”的研究意义时指出:今天我们可以将伊斯梅尔、古希科夫的逃兵帽子摘掉了,追求幸福,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努力是正的能量,但当我们踌躇、犹豫之际,瞬间的勇敢释放也就即刻弃你我而去,而我们也就成为了那一刻的逃兵,而当我们的犹豫、胆怯长到一天、一月、一年……
2015年2月2日14.00-18.00,2
015年2月3日10.00-13.00:分组会议
由于参会人数较多,大会主办方根据接收到的发言稿件将参会者依据内容相关性排列出了六个分会组,各个分组都指定了一名组长和秘书,通常由本研究领域较有权威的专家来承担这些角色,他们组织大家积极就发言提问、讨论,根据发言内容、辨析、讨论结果对会议发言人的研究题目做出评判或建议,对于没有研究价值或是可行性研究论证较差的报告及时纠正或否定。
六个分会组分别为:1.战争题材中的历史问题、民族意识、民族性格的进化;2.战争文学的艺术性分析;3.现代战争文学:传承与进取;4.新闻刊物、政论作品、回忆录-日记体文本中的民族问题;5.儿童文学中的战争题材:学术、教学法探索;6.讨论组“关于战争,我们准备给孩子们讲什么”。
各个分会组均在独立的会场举行会议,除发言人对自己所处小组的会议进展情况较熟悉外,其它小组的现场实景就很难准确描述了。根据大会主办方提供的会议节目单,结合后期出版的会议论文集,我们可以看到在研究材料的选择上经典作家仍是不少人的喜爱:纳博科夫的《才分》、巴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康·西蒙诺夫长诗《炮兵的儿子》等。
经典作家作品外,儿童文学战争题材也得到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早日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爱国、友谊的种子是国家、民族、世界和谐发展的基础。而今天的现实告诉我们,当今世界在未成年人“和平与战争”的教育中存在着诸多薄弱之处,曾几何时,“纳粹情节”、“光头党”行动、“孩童炸弹”等类似的词汇听来让人毛骨悚然,而今天在我们愈发科技的新媒体中相关的报道已是让听者闻而不惊。令人欣慰的是,此次大会不少俄罗斯学者将目光投向了“未成年人的战争概念”这一课题,为此,大会还单独列出了两个分组就相关课题进行研讨,这种研讨不单单是普通意义上的就文学语料做出的纯粹学术探究,更重要的是言语内外所透射出的对战争纷乱的忧虑,对和平友好的珍视和对年轻一代的关怀和期待,这种种朴素而又浓郁的人文关怀单从下面的几个分报告题目便可见一斑: 孩子们的前线诗人:意义与形式;尤·科瓦利创作中的战争主题;“为什么孩子们不再读伟大卫国战争书籍?”《战场上的孩子》:给孩子有关战争的讲述;“你,穿过永恒的周一,恹恹漫步于雪中,思绪满头”或是给孩子讲战争的故事;鲍·阿尔玛佐夫、维·肖明战争题材儿童作品中孩子眼睛里的成人;学龄前儿童文学中的大战争;谈及伟大卫国战争哪些内容大人不想告诉孩子;从根·切尔卡申短篇小说《玩具》谈战争域里的孩子。
谈及战争,我们要铭记那些战功显赫,永垂青史的英雄人物,感恩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歌颂逝者的无畏坚强,但我们也不应忘记那些为战争胜利而昼夜劳作、奋战的平凡英雄,莫斯科红场上无名烈士墓前的长明火映照着每个和平爱好者的叮咛和企盼。本次大会,一次有关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会,也不会忘记那些无名英雄:法西斯俘虏营中无名作者组诗里的无名战士形象;前线信笺——民间战争编年史;伟大卫国战争时代抒情歌曲中女性独白:又一次关于民族原则和神话的共相等。也许,此类题材作品的研究缺少了那些所谓的“高大上”甚至稍显边缘,而生活的经验、学术的历練高所我们,正是有了它们,大会才显得尤为完整,圆满!
2015年2月3日13.00:总结、闭幕大会
闭幕大会由柳·亚·特鲁宾娜教授主持,各分组会议主席向大会汇报本组评定结果;最后出版人塔·伊·伊萨耶娃发言:出版业务及当代俄罗斯20世纪文学研究问题。
三.结论
时代变迁,文学的生态也变化不定,相比当下俄罗斯文学创作的诸多疑惑和繁复,亲临现场,感受、了解与文学创作有着紧密联系的文学研究现状也不失为学习、研究俄罗斯文学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科研实践大会暨第20届斯·伊·舍舒科夫报告会“祖国战争文学——民族意识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俄国俄罗斯战争文学研究不仅于昨天的经典保持着一贯的热情,而且还将关注给予了一些传统意义上非经典但与今天的现实具有切实影响的文学语料,当然,对那些不甚“闪亮”的事物的注视也给人诸多欣慰。
第20届斯·伊·舍舒科夫报告会距离今天已有两年之多,尽管由于各种原因我没有能够去参加最近的两次会议,但仍然能够接收到会议主办方执着地给我发来的各种会议通知,仍旧会时常回忆起当年俄国朋友的热忱与友谊,也为他们今天的坚持和努力而感动,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明天的俄罗斯文学、明天的中俄往来会更加美好!
注 释
[1]斯·伊·舍舒科夫1988年所作战时回忆录Люди, когда же вы вспомните о нас题目的中文翻译
[2]柳·亚·特鲁宾娜报告题目Тен
денции развития лит
ературы о Великой о
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е的中文翻译。本文后面所涉会议各报告的中文题目或内容均由作者译自于俄文,不再一一标注
(作者介绍:崔正领,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罗斯文学方向在读博士研究生,山东交通学院外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