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小学生的影响
2017-06-08马燕花
马燕花
内容摘要:良好的习惯是人受益终生,坏习惯终生受其累。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
关键词:行为习惯 培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播种行为,收获習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通过这句话,我们能看出行为习惯对一个小学生的重大影响。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谓行为习惯是人们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对儿童来说这样的习惯更是为以后高效的学习效率,杰出的社会道德打好基础。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
良好的习惯是人受益终生,坏习惯终生受其累。这一点我们从小学生的平时成绩、个人品德,说话待人等各方面可以看出来。四年级有一个叫李逗逗的小女孩,是从别的学校转过来的,这个孩子与整个班集体就有点不太融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仅通过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来她的习惯没有养成:这个班上的其他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做法,每当课间操的铃声响起时,他们会将上课用的书合起来放在桌子的中间,将所用的文具装在笔盒里,再将笔盒放在书的上方。站在教室门口向里面看去,桌椅整齐,桌面整洁,书本有序,一看就能感觉到这个班的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动作,但是对于李逗逗来说就不是了,她的桌面总是堆满了上课用过的各种材料,笔也是乱七八糟,尺子橡皮等文具更是不知道该归属何方,也就是说李逗逗从一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且不说学习成绩好与坏,单是习惯一项就已经与其他孩子有了不小的差距。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
一.所有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榜样形象。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比如:低年级孩子入学后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更不会记得每节下课要及时擦黑板,于是经常会出现上课教师自己擦黑板的事情,有的教师会抱怨。作为班主任如果只是为孩子们讲道理,讲条令,收效甚微。可是当班主任每节上课前走进教室,自己动手擦拭黑板时,学生在安静的等待中,教师再去说黑板对于每一节课的重要性,之后,总会有同学在下课后主动擦黑板,这个问题集轻易得到了解决。
还有学校卫生问题,每一次都会成为会议的重点。究其根源,是因为学校孩子人数多,但真正的环保意识并没有扎实的植入教师学生的心底。有的教师看到垃圾纸屑,会立马叫学生来打扫,教师会躲开灰尘站在一旁督促。有的教师看到学生座位旁的纸屑,自己弯腰捡拾,并告诉学生要随时随地有环保意识。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学生心中也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前者班级卫生总是靠教师督促,后者学生总会主动做好值日,并相互提醒。由此可见,作为教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做好学生的榜样,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教育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上面所提到的教师主要是指班主任老师,这就是下面的这个误区所产生的原因,那就是许多人包括相当一部分老师也会这样认:为卫生是班主任的工作范围,与其他代课老师无关,真的无关吗?真的无关吗?学生并没有因为你不是班主任老师二不叫你老师,也并不因为你不是他的班主任而不尊敬你,是自己把自己与学生的距离划了一道线,那就是传统观念。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把自己放在同等的以教育为目的的位置上,好习惯何愁养不成。见到垃圾,都弯一下腰;学生问好都回一句“你好啊!”学生追逐都喊一声“孩子小心”……每个老师都是榜样,让学生从心底里对老师没有主次之分,那么良好的习惯养成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二.班级重激励,多表扬。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作为教师我们深知:其实每个学生,他们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误,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此时,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减少一些情绪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思考。我时常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班训。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因此,我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抓典型,树榜样,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激励机制,形成互争互赛的竞争氛围,让学生通过竞赛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比如:看到学生下课主动帮助值日生擦黑板,我在全班同同学面前表扬他们是“班级小雷锋”,奖励他们一颗“劳动之星”后,发现每节下课都会有同学在那里很认真仔细的擦黑板。看到有学生主动帮老师抱本子,我会非常感激的对她说“谢谢你哦,老师正发愁怎么办呢?你可帮了老师大忙了”,虽然一句话,也没有什么奖励,但是孩子很开心,也很激动,蹦蹦跳跳的走了。班级中好人还事越来越多。对于书写整齐美观的作业奖励“书写之星”,课堂纪律好,善于思考的学生奖励“学习之星”等等。班级中不单形成了互帮互助的风气,而且在纪律、学习、卫生、习惯等多方面都形成了良性竞争,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向着优秀的方向前进。通过激励表扬的方法,孩子们知道了什么事该做,什么话该说,遇到事情要用合理的方法去解决,渐渐的杜绝了不良行为习惯的滋生。
三.家校常联系,收获丰。
良好的习惯和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帮助,更需要孩子们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他们的行为准则,但它们不仅是纸上条文,不但要记住它们,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行动上。孩子身上体现的素质大多数来自于家长的言传身教。每一个人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对生活环境中接触最多的人的模仿。这个人就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在“无声似有声”中完成的。通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时刻在给孩子做出表率。当然既能学到好的行为习惯,也能将不好的习惯学的惟妙惟肖。所以作为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让孩子在学校养成的良好习惯在家里变成一句空洞无力的话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需要家庭教育来培养和巩固。为什么有的孩子很出色,父母却是那么的不起眼?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其它方面给孩子做出了榜样。这些教育虽然不能在学习上给予什么帮助,但却是很重要的。因为人格上的教育才是最本质的。有位母亲平时说话声音很大,一次她的女儿和她说话的声音也特别大。母亲说:“跟我说话,嗓门为什么这么大?”女儿的回答是:“跟您学的。”不难看出父母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至深。有的家长自己随手扔垃圾却要求孩子将垃圾扔进垃圾箱,这会让孩子产生疑惑,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还有一部分家长脏话连篇,却给老师找茬,说自己的孩子没有收到好的教育,在客人面前说了粗话。这就是为什么要家校密切联系,这也是家长为什么是孩子终身的老师的原意了,同样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也会投射出其所受的家庭教育。
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作为班主任,可以建立“家长校联系卡”,与家长随时保持联系,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矫正,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家长;作为家长也应当将孩子在家里的情况与老师及时沟通,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起到督促孩子健康成长的作用。作为学校,建议成立家长委员会,不定时召开家长会,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好措施。这将对我们学校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
四.教师多配合,双管齐下。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靠环境来培养的。首先要从小环境做起,这里我所说的小环境就是我们的学校。当我们的学生进入我们的学校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来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们意识到学校就是学习好习惯的场所,就应该时刻要求孩子们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来严格要求自己,让孩子们感觉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和生活所产生的优质效果。课堂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智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主渠道。因此,各科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进行行为的规范化训练。在教学中,各学科老师要有目标、有标准、要求一致,切忌朝令夕改、各行其事,使学生无所适从。各科老师团结一致,共同为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而众志成城,这样学生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对坏习惯就自然而然产生防御的作用,也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习惯要训练,持之以恒。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足以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习惯。要想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是日积月累苦口婆心的结果,这也是持之以恒,坚持训练的结果。习惯的养成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没有小事可言。尤其是在學校中,老师们更是时时操心,在这里我们要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应坚持不懈去做。譬如,上自习时注意提醒学生打开电源保护眼睛,上操时就要随手关灯不要浪费电,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集会时排队进入集会地点,听从现场指挥人员的安排,可以使学生养成有序入场,遵守纪律的好习惯;进办公室,要求学生喊报告,出门和老师说再见,可以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懂礼貌的好习惯;就餐时,建议学生吃多少买多少,正餐吃饱等,水果辅助,可以杜绝学生吃零食的现象,使学生养成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等好习惯;在学生的某些行为出现偏差时,班主任应该把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弟子规》的相关内容再读一读,多次强调,使学生重温良好习惯的要求。让学生在无形中规范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这也更有助于学生早日养成良好习惯。
现在的孩子们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思维活跃,接触多,见识广。而且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受到两代甚至三代人的宠爱,骄纵,自大,自私任性,不爱劳动,不能刻苦,不懂得关心别人。这些孩子更是需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去督促他们,我们必须根据他们的个性和特点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逐步形成能力,成为遵纪守法,热心助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小学生。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如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持之以恒,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
课题:甘肃省2016年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号为:GS[2016]GHB0005)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白银市平川区向阳小学)